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38卷  第5期

中药毒性研究
炮制对天南星毒性成分草酸钙针晶及凝集素蛋白含量的影响
王贺鹏, 郁红礼, 吴皓, 谢雨薇, 陶兴宝, 曾平, 程砚秋, 王彩霞, 刘冰冰, 张萍
2022, 38(5): 375-381.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375
摘要:
  目的  探究天南星炮制前后内源性毒性成分的含量变化, 建立天南星毒性控制指标检测方法。  方法  采用HPLC法对35批天南星炮制前后草酸钙含量进行测定, 色谱柱为Megres C18(250 mm×4.6 mm, 5 μm), 流动相为0.5%磷酸水溶液, 流速0.8 mL · min-1, 检测波长220 nm, 柱温25 ℃; 采用Western blot法对32批天南星炮制前后凝集素蛋白进行检测。  结果  各批次生天南星草酸钙含量为0.78%~2.33%, 平均含量为1.43%;各批次制天南星草酸钙含量为0.29%~0.98%, 平均含量为0.60%;炮制后草酸钙含量的降幅为25.6%~78.3%。各批次天南星炮制后均未检测到凝集素蛋白条带。  结论  天南星经过复制法炮制, 可显著降低所含内源性毒性物质草酸钙及凝集素蛋白的含量。建立的草酸钙及凝集素蛋白检测方法可用于天南星毒性成分检测, 以凝集素蛋白限度作为天南星毒性控制指标更为稳定可靠, 可为天南星毒性控制指标的建立提供参考。
甘草酸拮抗雷公藤多苷所致肾毒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李秋红, 胡勇, 鞠爱霞, 赵娇, 郄青松, 周育生
2022, 38(5): 382-389.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382
摘要:
  目的  从转运体角度探究甘草酸拮抗雷公藤多苷所致肾毒性的分子机制。  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雷公藤多苷和甘草酸作用于肾毒性的靶点, 从中选出与肾脏转运体有关的靶点, 并通过动物实验对其进行验证。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BUN和Scr含量, 通过HE染色判断大鼠肾脏病理情况, 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运体基因和蛋白表达量。  结果  网络药理学预测雷公藤多苷和甘草酸共同作用于肾毒性的靶点73个, 分子功能81种, 主要富集于蛋白结合, 涉及转运体ABCB1和ABCC2。动物实验表明, 雷公藤多苷组大鼠肾脏的BUN和Scr含量显著升高, 病理结果显示大鼠肾脏受到较严重的损伤; 配伍甘草酸后BUN和Scr含量显著降低, 肾脏损伤得以改善。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雷公藤多苷可显著下调P-gp和MRP2基因和蛋白表达量; 配伍甘草酸后P-gp和MRP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上调。  结论  甘草酸通过影响P-gp和MRP2转运体, 加速毒性物质排出, 拮抗雷公藤多苷所致肾毒性, 为临床两药联合治疗肾病、减轻毒性反应提供实验依据。
中药肾毒性的研究进展
庄延双, 蔡宝昌, 张自力, 孟庆香
2022, 38(5): 390-39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390
摘要:
中药在治疗疾病产生疗效的同时, 其毒性问题也不容忽视, 部分中药的不合理使用, 导致肾脏等器官损害。中药肾毒性的问题也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通过总结中药产生肾毒性的原因及作用机制、肾毒性的常用评价方法、降低中药肾毒性的策略等, 以期能较为全面地了解中药的肾毒性, 防止临床肾毒性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研究
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瘀毒型肝细胞癌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周玟, 申书华, 程晔, 李伟兵, 余雅素, 陈妍
2022, 38(5): 397-403.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397
摘要:
  目的  观察葛根芩连汤对湿热瘀毒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江苏省肿瘤医院100例湿热瘀毒型HCC门诊及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脱落3例), 2组均接受TACE治疗, 术后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葛根芩连汤颗粒剂口服治疗, 2组疗程均为2周。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主要症状的分级情况及持续时间, 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 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脂质代谢相关指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及免疫指标(CD4+、CD8+、调节性T细胞相对比例及CD4+/CD8+)表达水平, 并进行发病因素相关分析。  结果  治疗期间, 治疗组患者的发热和恶心呕吐严重程度较对照组减轻(P < 0.05), 主要症状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 < 0.05)。治疗后, 2组患者中医证候均显著改善(P < 0.01), 治疗组发热、恶心呕吐、纳差、总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 0.05, P < 0.01),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2组患者肝功能、脂质代谢及免疫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 < 0.05, P < 0.01), 治疗组血清ALT、TB、TC、TG、LDL-C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 < 0.05, P < 0.01), 治疗组外周血CD4+、调节性T细胞相对比例及CD4+/CD8+低于对照组(P < 0.05, P < 0.01)。TG、LDL-C、TB、ALT水平、调节性T细胞比例均是发生Ⅲ~Ⅳ级栓塞综合征主要症状的危险因素(P < 0.05, P < 0.01)。  结论  葛根芩连汤对湿热瘀毒型HCC患者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有一定的疗效。
益肾疏利方对慢性肾脏病3-4期脾肾亏虚、瘀浊内阻证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张正春, 周恩超, 金晨
2022, 38(5): 404-408.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404
摘要:
  目的  观察益肾疏利方对脾肾亏虚、瘀浊内阻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3-4期患者的疗效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方法  收集脾肾亏虚、瘀浊内阻型CKD 3-4期患者61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 对照组30例(脱落1例); 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疏利方, 连续干预24周。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 检测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及微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 2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有改善(P < 0.01),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中医证候及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肾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P < 0.01),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2组患者血清微炎症指标均显著降低(P < 0.01), 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 0.05, P < 0.01)。  结论  益肾疏利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改善CKD 3-4期脾肾亏虚、瘀浊内阻证患者中医证候,提高临床总疗效, 其疗效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微炎症状态有关。
实验研究
基于脑代谢组学研究羚珠散联合对乙酰基氨基酚对发热幼龄大鼠的解热作用
孙皊, 沈存思, 廖颖钊, 单进军
2022, 38(5): 409-418.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409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成药羚珠散(Ling-Zhu-San, LZS)和西药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APAP)对幼龄大鼠的解热作用及其代谢影响。  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平台、多变量统计技术和通路分析等方法,通过系统的代谢组学分析,确认治疗前后大鼠脑组织中代谢物水平变化;通过体温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考察大鼠体温变化及白细胞介素-1β (Interleukin-1β,IL-1β)和前列腺素E2 (Prostaglandin E2, PGE2)的含量。  结果  大鼠脑内与TCA循环、色氨酸代谢、谷氨酸代谢和花生酸代谢相关的16种显著改变的代谢物(P < 0.05, FC>1.5)被认为是潜在的发热生物标志物,而联合用药后这些代谢物的浓度均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羚珠散和对乙酰氨基酚联用较单药解热效果最佳。  结论  羚珠散和对乙酰氨基酚联合用药对幼龄大鼠的解热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脑内代谢紊乱相关。
二至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脂肪组织糖代谢影响
韩龙, 谭登, 万仕炜, 方彭华, 黄桂成, 闵文
2022, 38(5): 419-423.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419
摘要:
  目的  探讨二至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脂肪组织糖代谢的影响。  方法  通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 大鼠随机分为: 模型组、阿仑膦酸钠组、氟化钠组和二至丸组, 每组8只。另设假手术组8只。分别予生理盐水(5 mL·kg-1),阿仑膦酸钠(1 mg·kg-1),氟化钠(5 mg·kg-1),二至丸(1.6 g·kg-1)灌胃8周, 每日1次, 假手术组干预同模型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脂肪组织Glut4、PGC-1α、Sirt1 m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 模型组大鼠血清胰岛素明显增加(P < 0.05), 脂肪组织Glut4、PGC-1α及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 < 0.01)。与模型组相比, 二至丸组血清胰岛素明显减少, 脂肪组织Glut4、PGC-1α及Sirt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 < 0.01)。  结论  二至丸能够激活Sirt1/PGC-1α/Glut4通路,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状态下脂肪组织糖代谢紊乱。
毛冬青三萜皂苷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粪便和尿液代谢组学的影响
白荣钰, 易欢, 邱静文, 陈丰连, 王莹, 陈冰莹, 李瑜, 张蕾
2022, 38(5): 424-431.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424
摘要:
  目的  探讨毛冬青三萜皂苷(IPTS)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粪便和尿液代谢组学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维生素D3诱导大鼠AS模型, 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IPTS组。检测大鼠血清中血脂四项水平, 应用核磁共振(NMR)技术对粪样和尿样进行代谢组学分析。  结果  IPTS干预后, 大鼠血清TG含量显著下降(P < 0.05), HDL-C含量显著升高(P < 0.05)。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 模型组大鼠中上调的差异代谢产物主要包括氨基酸类(亮氨酸、酮亮氨酸、胍基乙酸酯)和肠道菌群相关代谢物(胆碱、甜菜碱、氧化三甲胺等), 下调的代谢产物包括三羧酸循环产物(琥珀酸盐、富马酸盐和戊二酸)、核苷酸类(腺嘌呤、黄嘌呤等)以及氨基酸类(色氨酸、犬尿氨酸等), 经IPTS干预后, 部分三羧酸循环产物、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产物以及肠道菌群代谢物得到了回调。  结论  IPTS对部分粪便和尿液差异代谢物有调节改善作用, 对AS大鼠的代谢紊乱一定的预防和改善作用。
基于纳滤溶解扩散理论探索热毒宁注射液醇沉浓度对绿原酸分子态比例及传质行为的调控规律
章莲, 王智, 李存玉, 支兴蕾, 彭国平
2022, 38(5): 432-438.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432
摘要:
  目的  研究热毒宁注射液醇沉浓度对绿原酸分子态比例及纳滤传质行为的调控规律。  方法  基于溶解-扩散效应, 考察热毒宁注射液醇沉浓度对绿原酸分子态比例的影响, 进而拟合传质系数与绿原酸浓度的相关性曲线, 分析乙醇浓度对传质行为的调控规律。  结果  纳滤传质数学模型可用于热毒宁注射液醇沉中间体溶液中的绿原酸存在状态定量分析, 醇沉浓度在60%~80%之间时, 以分子态形式存在的绿原酸比例在22.21%~82.43%范围内, 随着醇沉浓度升高, 绿原酸的主要存在状态由离子态、缔合态向分子态过渡, 迁移程度表现为80%醇沉>70%醇沉>60%醇沉。  结论  在高浓度乙醇溶液环境下, 绿原酸单体、60%及70%醇沉中间体的纳滤分离行为可通过“溶解扩散-孔道位阻”效应协同调控分离, 为有机溶液环境下的成分有序分离提供了研究思路。
数据挖掘研究
中医古籍医案知识元标引方法的思考及对策
陈晗婷, 刘昕妍, 王于静, 林子宜, 顾元烨, 杨曜嘉, 王维广, 翟双庆
2022, 38(5): 439-444.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439
摘要:
论述了基于知识元标引的模板标引方法在实际标引中的操作流程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节点自定标引方法作为解决方式。节点自定标引方法以知识元为节点建立编码关系,实现了知识网络的构建,解决了模板标引方法存在的知识元缺少,语义关联不足,语义非最小知识单元的问题。该方法在保留编码原文与逻辑关系构建方面更为完善,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实际应用价值。
述评
减排、集采等新形势下关于中药提取研究的思考
邓双炳, 吕翔, 王章伟, 刘地发, 李慧勇, 钱东, 周婧, 段金廒, 马宏跃
2022, 38(5): 445-451.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445
摘要:
结合新发布中药注册法规的要求和当前双碳双减、中药集采及中药标准化等新形势, 就中药提取相关的研究内容、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对深入中药提取的研究和加快优质中药、节能减排的推进,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综述
中医药对顺铂耳毒性的防治作用研究进展
安澜, 黄盈, 戴雨晨, 左真齐, 王超, 张超, 吴丽, 陈志鹏, 王宇彤
2022, 38(5): 452-460.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452
摘要:
顺铂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肿瘤化疗药物, 耳毒性是其常见的毒副作用,患者常出现耳鸣、耳聋等症状, 预防与缓解顺铂耳毒性逐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 中医药对顺铂产生的耳毒性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笔者从顺铂致耳毒性的中医认识、作用机制以及治疗策略综述了中医药对顺铂耳毒性的作用研究进展, 以期为寻找缓解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基于“肠-关节”轴探讨肠道微生物对膝骨关节炎的影响
谭春霞, 杨娜娜, 齐翎羽, 林璐璐, 李月婕, 杨静雯, 刘存志, 石广霞
2022, 38(5): 461-46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461
摘要:
近年来, 随着微生物组学的飞速发展, 现代医学提出了“肠-关节”轴概念。“肠-关节”轴在肠道微生物和关节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肠道微生物的紊乱导致慢性系统性低度炎症, 进而加重骨关节炎的病理进程。调节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可能会通过抑制胃肠或膝关节局部的免疫炎症反应来改善膝骨关节炎的症状。笔者基于“肠-关节”轴探讨肠道微生物对膝骨关节炎的潜在影响, 以及肠道微生物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