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39卷  第3期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专栏
现代医学背景下经方新用的关键问题探讨
丁齐又, 李青伟, 杨映映, 李修洋, 仝小林
2023, 39(3): 201-204.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201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疾病谱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相比于仲景年代,现代社会的老年病、代谢病、慢性病逐渐成为主流。如何运用经方治疗现代医学疾病已成为经方研究的一项主要课题。在现代医学背景下,经方新用面临许多难题,一方面传统经方依赖的辨证体系缺少对慢性病的全程认识,另一方面经方善于调节机体宏观状态,但对现代疾病的理化指标却缺少针对性,此外经方在现代医学疾病诊疗中的药用剂量规律尚不明确。因此,要实现经方新用,一方面需借鉴仲景“病-期-态”诊疗模式,重新对现代疾病进行中医诊疗体系的重构;另一方面需于传统中药理论中引入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实现经方的态靶同调,并进一步深化经方量效关系的研究,使经方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疾病的临床诊疗。
从《周易》阴阳理论探讨月经病的周期调治
张金枫, 胡荣魁, 任苏妍, 夏桂成
2023, 39(3): 205-209.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205
摘要:
《周易》阴阳卦爻的有序变化展现时间节律的周期性规律,展现生命演变之理,其中阴阳互根统一、制约平衡的基本原理构建了时间节律的理论核心。夏桂成教授认为女性月经周期呈现圆运动的生物钟节律,阴阳消长变化贯穿于整个月经周期,月经周期变化与昼夜、四时节气相关,与月相的盈亏晦朔一致。倡导在治疗月经周期节律紊乱性月经病时要掌握时相及阴阳变化规律:应昼夜节律,燮理阴阳为法;循月相节律,调和气血为要;据四时节律,补肾贯穿始终,为周期紊乱性月经病及相关妇科疑难杂症的调治提供临床思路。
中医药表型组学相关术语释义与应用
王小强, 杜鑫, 曹谦, 田园, 姜小燕, 高晨皓, 刘子渝, 陶星星, 许婷, 雷明, 叶玲玉, 郭东更, 程海波, 段大跃
2023, 39(3): 210-220.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210
摘要:
中医药表型组学是研究传统中医药学的新兴学科。“表型”“表型组”和“表型组学”等作为舶来术语名词, 与传统中医药学原创术语的结合衍生出中医表型、证候表型、证候表型组、证候表型组学、复方药物表型组学、方剂组学等新术语。近年来, 学者们在中医药表型组学研究中对相关术语进行了概念诠释, 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概念错位、术语误用、观点各异等问题, 故为了构建中医药表型组学研究体系, 有必要对中医药表型组学相关术语释义与应用进行正本清源与深度剖析, 以期在学科发展之初即建立统一的概念及术语, 为中医药表型组学的学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实验研究
MIL-101(Fe)/GO复合载体的构建及其共载木犀草素-苦参碱的适宜性与缓释特性研究
沈佳捷, 庄雪菲, 潘林梅, 陶玉泉, 李柳, 程海波
2023, 39(3): 221-228.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221
摘要:
  目的  探讨铁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01(Fe)与氧化石墨烯(GO)复合载体[MIL-101(Fe)/GO]共载2种抗肿瘤有效成分木犀草素和苦参碱的适宜性及体外释放性能。  方法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MIL-101(Fe)与MIL-101(Fe)/GO复合载体,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比表面积及孔径结构分析(BET)、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方法进行结构表征, 采用CCK-8细胞实验考察2种载体的安全性, 采用体外溶出试验, 以HPLC法测定木犀草素与苦参碱在MIL-101(Fe)/GO中的载药量与释放量。  结果  扫描电镜结果可见制得的MIL-101(Fe)/GO复合载体为多面体晶型结构复合体系; 细胞活力实验结果表明, 2种载体对小鼠成纤维细胞未产生抑制。木犀草素与苦参碱在MIL-101(Fe)中的载药量分别为14.1%、10.63%, 在MIL-101(Fe)/GO中载药量分别为20.74%、14.1%;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 在pH=5的条件下, MIL-101(Fe)/GO在72 h内可释放出23.92%的木犀草素与32.07%的苦参碱, 而在pH=7.4的条件下, MIL-101(Fe)/GO在相同时间内可释放出8.84%的木犀草素与36.19%的苦参碱。  结论  MIL-101(Fe)/GO复合载体的载药量更高, 作为pH响应型复合载体, 可有效实现对木犀草素的酸性pH响应释放及其与苦参碱的缓慢释放, 为实现多药递送持久释放的抗肿瘤药物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刮痧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及黑质区TH水平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王秋琴, 章雨桐, 王庆, 翁恒, 姜荣荣, 陈华, 柏亚妹, 严姝霞, 王佳怡, 高玉洁, 徐桂华
2023, 39(3): 229-237.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229
摘要:
  目的  观察刮痧对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行为学及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核因子κB(NF-κB)、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 探究刮痧干预PD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和刮痧组, 每组8只。模型组、药物组和刮痧组大鼠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1 mg·kg-1)建立PD大鼠模型。药物组每天给予美多芭灌胃(50 mg·kg-1), 刮痧组隔日刮痧1次, 刮12次, 共计23 d。造模前、造模后、干预结束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 干预结束, 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黑质区TH表达, 免疫组化法检测黑质TH、NF-κB表达, ELISA法检测中脑黑质NF-κB、IFN-γ、IL-1β含量, HE染色观察纹状体区细胞形态。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 模型组大鼠行为学评分(3.42±1.248), 5 min内运动总距离缩短(P < 0.000 1), 起点停留时间延长(P < 0.05), 悬尾5 min内静止时间明显延长(P < 0.001), 中脑黑质TH表达减少(P < 0.001), 黑质NF-κB、IFN-γ、IL-1β含量均增加(P < 0.000 1), 纹状体区细胞肿胀明显(P < 0.05)。与模型组相比, 刮痧组大鼠5 min内运动总距离增加(P < 0.05)、起点停留时间缩短(P < 0.05)、悬尾5 min内静止时间缩短(P < 0.05), 黑质区TH表达增加(P < 0.05), 黑质NF-κB、IFN-γ、IL-1β含量均下降(P < 0.05), 纹状体区细胞肿胀情况改善(P < 0.000 1)。刮痧组与药物组相比, 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刮痧可改善鱼藤酮诱导的PD大鼠的运动功能障碍, 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性因子表达, 抑制神经炎性反应, 减少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 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狼毒(月腺大戟)主要萜类效应成分模拟醋制前后对巨噬细胞致炎毒性及肾脏细胞AQPs表达的差异研究
张元斌, 郁红礼, 刘冰冰, 吴皓, 崔小兵, 刘璐, 袁媛, 李锦飞
2023, 39(3): 238-247.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238
摘要:
  目的  探究狼毒效应部位中主要萜类成分模拟醋制前后毒、效作用变化,阐释狼毒醋制解毒存效的机制, 探寻狼毒醋品质量标志物。  方法  将狼毒萜类成分Eupractenoid A(EA)、Jolkinolide B(JNB)、Fischeria A(FA)采用模拟醋制法在160 ℃加6%冰醋酸加热40 min, 以Western blot法分析3种萜类成分醋制前后对巨噬细胞RAW264.7中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影响的差异; 以Western blot法分析3种萜类成分醋制前后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中AQP1及肾集合管上皮细胞mIMCD3中AQP2、3、4蛋白表达水平影响的差异。  结果  EA、JNB、FA可诱导巨噬细胞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 0.05)。EA、JNB、FA醋制后致炎毒性均显著下降。EA主要转化产物Euphebracteolatin A(EHTA)无明显促炎毒性。药效评价显示, EA及其模拟醋制产物可显著抑制AQP1、3、4蛋白表达(P < 0.05), EA醋制后对AQP1、2、4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P < 0.05)。EHTA对肾细胞AQP1、2、3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EA(P < 0.05), 对AQP4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与EA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表明EA醋制可增强药效。JNB可显著抑制AQP1、3蛋白表达(P < 0.05)。其模拟醋制产物可显著抑制AQP1、2、3、4蛋白表达, 且JNB醋制后对AQP2、3、4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P < 0.05), 表明JNB醋制后药效增强。FA醋制后对AQPs调节作用显著降低(P < 0.05), 但高剂量组仍起作用。  结论  狼毒主要萜类效应成分经模拟醋制后致炎毒性减弱, 但醋制后药效总体呈现增强或保留。同时EA转化产物EHTA无明显促炎毒性, 药效作用强于其转化前体EA, 可作为狼毒醋制品质量控制指标。
麋鹿角调控CUMS小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改善抑郁样行为的效用部位与作用机制研究
刘梦秋, 曹程, 唐竹芊, 肖东, 朱梓强, 杨滨, 段金廒, 赵明, 朱悦
2023, 39(3): 248-25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248
摘要:
  目的  基于慢性不可预见性动物应激(CUMS)模型考察麋鹿角各提取物的抗抑郁效用, 以及其对氧化损伤诱导神经元凋亡的抑制效应, 并对产生该效应的功效物质进行筛选研究。  方法  制备麋鹿角各提取物, 采用小鼠CUMS模型, 通过糖水偏嗜实验、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麋鹿角提取物的抗抑郁功效。采用TUNEL法检测小鼠海马区细胞凋亡情况, 采用相应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SH)的活性。采用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和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系PC12, 以过氧化氢(H2O2)作为造模剂构建氧化损伤模型, 通过MTT法评价麋鹿角提取物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TUNEL染色法考察麋鹿角水提取物(EDC-WE)对H2O2诱导HT2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法考察神经元细胞凋亡通路相关蛋白Caspase3、Cleaved-Caspase3、Caspase9、Cleaved-Caspase9的表达水平。将EDC-WE采用超滤法分离为分子量>100 kD、分子量30~100 kD、分子量10~30 kD、分子量 < 10 kD的4个组分, 通过MTT法评价EDC-WE不同分子量段对HT2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并对分子量 < 10 kD的组分进行TUNEL染色分析和Caspase信号通路的考察验证。  结果  麋鹿角各提取物均能显著上调模型小鼠糖水偏嗜率, 缩短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 在各提取物中以EDC-WE的效用最强。EDC-WE能够对抗HT22细胞的氧化损伤, 并调控Caspase信号通路对抗H2O2诱导的HT22细胞凋亡, 其中分子量 < 10 kD的麋鹿角水溶性物质抗细胞氧化损伤效用较强。  结论  EDC-WE可以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神经元细胞凋亡, 从而实现抗抑郁作用, 其中分子量 < 10 kD的麋鹿角水溶性物质可能是关键的功效成分。
双参平肺方对博来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陈叶青, 孟小艺, 范欣生
2023, 39(3): 257-264.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257
摘要:
  目的  研究博来霉素(BLM)致肺纤维化(PF)及给予双参平肺方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方法  采用气管内滴注BLM(5 mg·kg-1)复制PF大鼠模型, 将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双参平肺方组, 并设空白对照组, 每组6~8只, 双参平肺方组灌胃双参平肺方6.5 g·kg-1, 模型组、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 连续灌胃28 d后进行肺组织病理学评价, 并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及金属酶蛋白7(MMP7)mRNA水平, 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肠道菌群变化, 通过相关性分析, 筛选与双参平肺方改善PF程度相关的菌群, 通过ROC分析评估肠道菌群识别PF及双参平肺方对其作用的可能性。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病变, HYP含量及MMP7 mRNA水平显著升高(P < 0.01);给予双参平肺方后, 上述指标较模型组均显著改善(P < 0.01)。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 模型组有17个肠道菌发生了改变, 给予双参平肺方后能改善这一变化, 结合相关性分析, 发现双参平肺方能下调部分致病菌属如梭杆菌属、志贺氏菌属、异杆菌属、梭菌属等的丰度, 同时上调部分有益菌属如凝聚杆菌属、柯林斯氏菌属、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等菌属的丰度。ROC分析表明使用梭杆菌鉴定PF及验证双参平肺方改善作用是可靠的。  结论  PF导致肠道菌群紊乱, 给予双参平肺方后可通过上调益生菌并下调致病菌的丰度改善这一紊乱。
超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质谱法比较分析竹节参根与根茎中多元指标成分
邹立思, 陈佳丽, 谈梦霞, 刘训红, 陈舒妤, 石婧婧, 王程成, 梅余琪, 魏丽芳
2023, 39(3): 265-273.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265
摘要:
  目的  建立超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质谱法(UFLC-QTRAP-MS/MS)同时测定竹节参根与根茎中皂苷、氨基酸及核苷类共33种成分含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XBridge®C18(4.6 mm×100 mm, 3.5 μm), 以0.1%甲酸水-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 梯度洗脱, 流速0.8 mL·min-1, 柱温30 ℃, 多反应监测离子扫描模式(MRM)测定。根据33种目标成分的含量, 采用聚类、非线性映射及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33种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90%~101.6%, RSD均≤3.6%。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从33种成分的含量角度, 竹节参根与根茎中皂苷、氨基酸及核苷类成分较为相似。  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 可为竹节参药材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和全面控制提供新的方法参考, 同时为竹节参根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临床诊疗标准研究
儿童变应性鼻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赵霞, 张杰, 秦艳虹, 王孟清, 李琦, 张葆青, 薛征, 田曼, 李兰, 陈波蓓, 潘青云, 徐天泓
2023, 39(3): 274-284.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274
摘要:
基于文献检索及评价、专家访谈、组内讨论、专家论证会、公开征求意见等制订流程, 形成《儿童变应性鼻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此次制订提出指南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诊断、治疗, 旨在为儿童变应性鼻炎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诊疗规范和质量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儿童鼻鼽中医诊疗指南(修订)
汪受传, 赵霞, 王有鹏, 冯晓纯, 秦艳虹, 薛征, 吴力群, 赵琼, 宋桂华, 李敏, 张雪荣, 徐玲, 杨燕, 赵鋆, 李岚, 孙香娟, 吴泽湘, 孙洮玉, 廖颖钊, 李辉, 单祎文, 朱子钰
2023, 39(3): 285-292.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285
摘要:
在完成文献检索评级、综述总结撰写的基础上, 通过专家调查问卷及专家论证会、公开征求意见等步骤形成《儿童鼻鼽中医诊疗指南(修订)》。修订内容主要包含指南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等, 旨在突出临床实用性, 为合理、规范应用中医药进行儿童鼻鼽防治提供关键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小儿病毒性肺炎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
袁斌, 白晓红, 陈华, 翟文生, 姜永红, 李敏, 李燕宁, 王力宁, 王孟清, 王有鹏, 虞坚尔, 张喜莲, 赵霞, 韩新民, 戴启刚, 王雷, 胡婵婵, 梁淼淼
2023, 39(3): 293-300.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293
摘要:
围绕儿童病毒性肺炎进行文献检索,依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写规则,完成2轮专家问卷调查和专家意见征求,最终形成《小儿病毒性肺炎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明确指南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 旨在为儿童病毒性肺炎中医临床实践、诊疗规范等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