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37卷  第4期

学术探讨
方剂君臣佐使中的君药辨析
李飞
2021, 37(4): 481-484.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481
摘要:
君臣佐使是方剂学组方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于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考证方剂君臣佐使的相关文献,分析代表性方剂中君药的配伍及作用,认为《内经》中所述关于方剂的君臣佐使,非《神农本草经》所说药物的君臣佐使;方剂的君臣佐使,借用古代的国家组织形式来类比方剂中药物的主次、从属及其相互关系,但不等同于帝王时代国家组织的概念;在确定方剂君药时,“主病之谓君”是前提,“力大者为君”是其补充,两者有逻辑上的先后关系。
临床研究
宫颈HPV持续感染湿热下注证患者阴道灌洗液的菌群分析及代谢组学研究
沈甦, 赵诗贤, 任青玲
2021, 37(4): 485-490.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485
摘要:
  目的  对湿热下注证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持续感染患者的阴道灌洗液进行代谢组学及菌群分析,寻找差异性代谢物和潜在的代谢通路,探寻HR-HPV持续感染引起的阴道微生态失衡与中医湿热下注证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之间的联系。  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7月于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HR-HPV持续感染、符合湿热下注证的患者共156例,采集阴道灌洗液用于16S rDNA基因测序和GC-MS代谢组学分析。  结果  阴道灌洗液共检测出了164种代谢产物,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的代谢模式有着显著差异,多种代谢产物与阴道菌群有显著关联性。其中牛磺酸、鸟嘌呤、尿酸等代谢产物含量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HR-HPV持续感染湿热下注证患者中有明显的差异,牛磺酸与魏斯氏菌属等呈正相关,与棒杆菌属等呈负相关。其中可能涉及7条相关代谢通路。  结论  阴道灌洗液易于获得且无创,可作为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潜在诊断策略并揭示HPV的可能发病机制;随着宫颈病变进展,奇异菌属、纤毛菌属以及其他杂菌的丰度上升,链球菌属的丰度则下降;牛磺酸、鸟嘌呤、尿酸等代谢产物都与人体的免疫系统激活密切相关,宫颈阴道菌群可调节氨基酸、酯类、嘌呤、脂质的合成与分解,可能在激活炎症及免疫系统上起重大作用;HR-HPV持续感染湿热下注证可以改变患者的氨基酸、嘌呤、脂质等的代谢特征。
邵氏五针法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李鸿章, 李彦杰, 秦合伟, 孙英豪, 赵妙银, 边红恩, 覃霄燕
2021, 37(4): 491-49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491
摘要:
目的  探讨邵氏五针法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住院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2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内科治疗及语言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邵氏五针法治疗。2个疗程后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进行失语测验评分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ELISA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水平,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的72.00%相比显著升高(P < 0.05);2组理解、复述、命名及自发谈话评分均显著上升(P < 0.01),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 < 0.01);观察组治疗1、2个疗程后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 < 0.01);2组血清CGRP浓度显著升高(P < 0.01),血清ET-1含量显著降低(P < 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0.01);2组大脑前、中、后动脉Vm均显著加快(P < 0.01),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 < 0.01)。所有对象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邵氏五针法联合语言康复训练能安全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及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血清CGRP水平、下调血清ET-1水平及改善脑部血流灌注有关。
眼针联合电针、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研究
田苗, 李花, 陈斌, 游芳, 许济, 李仕林
2021, 37(4): 497-502.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497
摘要:
目的  探究眼针联合电针、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及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特征变化。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对照组采用电针联合运动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眼针、电针联合运动功能训练。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运动功能、生活质量以及神经传导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中风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0.01);2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均明显降低(P < 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0.01);2组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评测量表(FMA)评分明显升高(P < 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降低(P < 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0.01);2组内囊后肢、大脑脚区域FA值明显升高(P < 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0.05);2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评分均明显升高(P < 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  在电针及运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联合眼针治疗缺血性卒中偏瘫,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参芪桃红汤治疗脾虚瘀阻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及其机制研究
陶鸣浩, 戴彦苗, 陆喜荣, 杨炜, 薛博瑜
2021, 37(4): 503-507.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503
摘要:
目的  研究参芪桃红汤治疗脾虚瘀阻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昆山市中医医院脾胃肝胆科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CAG辨证符合脾虚瘀阻证门诊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参芪桃红汤,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萎缩程度和范围,胃黏膜中三叶因子2(TFF2)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萎缩程度和范围分期、病理积分均有显著改善(P < 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胃黏膜中TFF2的表达增加、NF-κB的表达降低(P < 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参芪桃红汤能有效改善脾虚瘀阻证CAG主要中医证候、胃镜病理表现,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胃黏膜中TFF2表达、降低NF-κB表达,从而促进损伤胃黏膜修复,改善胃黏膜的萎缩、肠化生有关。
羌活水提液通过TRPV1调节神经病理性疼痛镇痛机制研究
王地均, 阮永兰, 金香, 吉海旺, 唐宗湘, 王长明
2021, 37(4): 508-513.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508
摘要:
目的  探索羌活水提液(Water extract of notopterygium incisum, WN)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疼痛行为实验检测WN灌胃对急性疼痛模型小鼠和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小鼠热痛觉过敏和机械痛觉过敏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qPCR法检测WN灌胃对小鼠DRG神经元TRPV1表达的影响。钙成像法检测WN灌胃后CCI模型小鼠DRG神经元对TRPV1激动剂辣椒素钙内流的影响。结果  WN灌胃后,可显著减轻急性疼痛模型小鼠和CCI模型小鼠的热痛觉过敏和机械痛觉过敏(P < 0.001)。与模型组比较,WN组DRG神经元TRPV1蛋白及mRNA表达均受到显著抑制(P < 0.05),DRG神经元对TRPV1激动剂辣椒素的反应显著减弱(P < 0.001)。结论  WN可能通过调节TRPV1来减轻CCI引起的疼痛,为中药镇痛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基础。
实验研究
藁本内酯抑制RANKL诱导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及其与GPER相关机制
崔杰, 李梦雨, 刘雨彤, 毛洪运, 林紫微, 杨菲, 华永庆
2021, 37(4): 514-520.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514
摘要:
目的  观察藁本内酯(LIG)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诱导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并探讨该作用与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的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RANKL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并用LIG进行干预。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活性检测和TRAP染色法评价破骨细胞形成和分化能力;qPCR法检测GPER及破骨细胞相关基因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GPER蛋白表达;采用GPER特异性拮抗剂G36进行干预,观察LIG干预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变化。结果  LIG浓度为10 μmol/L时,TRAP活性检测结果显示,TRAP活性显著降低(P < 0.01);TRAP染色结果显示,与RANKL组相比,LIG组TRAP阳性细胞形成减少(P < 0.001);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RANKL组相比,LIG组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跨膜蛋白(DC-STAMP)、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c1)、组织蛋白酶K(CTSK)和核因子κB受体(RANK)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 < 0.05, P < 0.001),而GPER mRNA表达明显升高(P < 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RANKL组相比,LIG组GPER蛋白表达升高(P < 0.001)。与LIG组比较,LIG+G36组TRAP阳性细胞数升高(P < 0.01),TRAP活性增强(P < 0.05),DC-STAMP、NFATc1、CTSK、RANK mRNA的表达升高(P < 0.05)。结论  LIG能够抑制RANKL诱导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是促进GPER表达,减少RANK和下游转录因子NFATc1的表达,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功能。
基于粪菌移植研究青娥丸的抗骨质疏松作用
谢辉, 林上阳, 华政颖, 郭梦雨, 于垠廷, 李伟东
2021, 37(4): 521-528.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521
摘要:
目的  探讨粪菌移植对骨质疏松症的改善作用,以及大鼠肠道菌群对青娥丸生、盐品中主要化学成分的代谢作用。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组(阳性药组)、青娥丸生品粪菌移植治疗组(青娥丸生品移植组)、青娥丸盐品粪菌移植治疗组(青娥丸盐品移植组)以及益生菌组。采用去除双侧卵巢法制备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青娥丸生、盐品移植组自造模6周后开始分别给予相应的粪菌液(每100 g体质量给予2 mL),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益生菌组给予乳酸杆菌菌液1 mL。给药8周后,采用Micro-CT检测大鼠骨密度(BMD);通过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雌二醇(E2)、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BA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含量以及炎症因子IL-17、IL-6和TNF-α的水平;采用三点弯曲试验法检测大鼠股骨力学指标的变化;采用GC-MS技术测定大鼠肠道内容物中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体外实验将青娥丸生、盐品分别与大鼠肠道菌群共孵育,采用UHPLC-Q-TOF/MS技术对共孵育样品中青娥丸主要成分的原型和代谢产物进行检测与分析,并推测其代谢途径。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骨质疏松模型组大鼠表现为BMD降低(P < 0.001),血清中E2水平降低(P < 0.001),BGP、BAP、TRAP水平升高(P < 0.001),骨力学参数中最大载荷、最大挠度和刚度降低(P < 0.05, P < 0.01, P < 0.001),血清中IL-17、IL-6和TNF-α水平升高(P < 0.001),肠道内容物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降低(P < 0.01, P < 0.001)。与模型组相比,青娥丸生、盐品移植组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趋于假手术组水平,但青娥丸生、盐品移植组之间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体外共孵育实验结果表明,青娥丸方中4种主要原型成分在经肠道菌群代谢后共产生14种代谢产物,其中主要代谢产物为肠二醇、肠内酯、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等,而青娥丸生、盐品共孵育样品的代谢产物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青娥丸可通过肠道菌群减少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产生,增加大鼠肠道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改善大鼠骨质疏松;大鼠肠道菌群能够影响青娥丸方中主要成分的代谢。肠道菌群是青娥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靶点,青娥丸和肠道菌群之间相互作用可能是青娥丸改善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之一。
参附注射液对氧化应激血管内皮损伤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陈瑞娟, 吴坚, 田芳, 孔祥清, 芮庆林
2021, 37(4): 529-534.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529
摘要:
目的  研究参附注射液对氧化应激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及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培养血管内皮细胞ECV304,MTT法筛选H2O2造模和参附注射液的干预浓度;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Hoechst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评估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ERK、p-ERK、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H2O2呈浓度依赖性诱导ECV304细胞死亡;H2O2促进ECV304细胞内ROS含量增加,参附注射液或N-乙酰半胱氨酸(NAC)可拮抗此过程;与对照组比较,H2O2能够诱导ECV304细胞凋亡,增加ERK和Caspase-3的活化,下调Bcl-2/Bax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参附注射液或NAC能拮抗H2O2诱导的ECV304细胞凋亡,抑制ERK与Caspase-3的活化,上调Bcl-2/Bax表达(P < 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通过抑制ERK磷酸化和Caspase-3活化,上调Bcl-2/Bax表达,拮抗H2O2诱导的ECV304细胞凋亡。
新型补骨脂素PAP-1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心脏保护作用
缪玉影, 戴雨晨, 桑明, 沈月红, 沈旭, 曹鹏, 周谦
2021, 37(4): 535-541.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535
摘要:
  目的  探讨5-(4-苯氧基丁氧基)补骨脂素(PAP-1)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心脏保护作用。  方法  建立AS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AP-1组和阿托伐他汀(AV)阳性药组。HE染色观察颈动脉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1(MSR1)和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蛋白表达,COD-PAP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CHO)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含量,麦胚凝集素(WGA)染色测量心肌细胞面积,Vevo 3100高分辨动物超声影像系统观察各组大鼠左心室形态并计算心功能,Masson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  结果  PAP-1可以降低AS大鼠血清CHO含量和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水平;下调AS大鼠颈主动脉MSR1,上调ABCA1蛋白表达;减轻AS大鼠颈主动脉管壁增厚。此外,PAP-1可以抑制AS大鼠心肌细胞面积增大和心室壁增厚,减轻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  结论  PAP-1对AS大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调控MSR1和ABCA1蛋白表达有关。PAP-1还对AS大鼠心脏具有保护作用,表现为改善AS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抑制心肌纤维化等。
朱琏抑制Ⅱ型针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大鼠IRS-1、IRS-2蛋白的影响
赵晓君, 黄丽琳, 麦威, 贺彩, 范郁山
2021, 37(4): 542-547.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542
摘要:
目的  探讨朱琏抑制Ⅱ型针法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伴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每组10只,采用来曲唑联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PCOS-IR模型。针刺组予朱琏抑制Ⅱ型针法针刺关元及双侧归来、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穴,留针30 min;西药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0.18 mg/(kg·d)、二甲双胍135 mg/(kg·d)灌胃。每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8 d。经断尾采血法测定空腹血糖(FBG),ELISA法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和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蛋白定位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组织IRS-1和IRS-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IRS-1、IRS-2蛋白在卵巢组织间质细胞、颗粒细胞、初级卵母细胞中均有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FINS水平和HOMA-IR值显著升高(P < 0.05),卵巢组织IRS-1和IRS-2表达明显降低(P < 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西药组血清FINS水平及HOMA-IR值显著降低(P < 0.05),卵巢组织IRS-1和IRS-2表达明显升高(P < 0.05)。针刺组和西药组各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朱琏抑制Ⅱ型针法针刺治疗可以改善PCOS大鼠IR情况,这可能与良性调控卵巢组织IRS-1和IRS-2蛋白表达有关。
三色散凝胶贴膏剂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和多元成分含量测定
杨楠, 刘子修, 茆军, 张力, 廖太阳, 王培民, 张农山
2021, 37(4): 548-553.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548
摘要:
目的  建立三色散凝胶贴膏剂的HPLC指纹图谱,同时对其多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 ℃,检测波长为240 nm,进样量为20 μL,建立三色散凝胶贴膏剂的HPLC指纹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外标法,利用混合对照品测定12个成分的含量。结果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建立了三色散凝胶贴膏剂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6个共有峰,与对照品比对出12个成分,10批三色散凝胶贴膏剂的相似度在0.943~0.994之间;12个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成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5.35%~99.43%之间,RSD均小于3.0%,12个成分在10个批次中的含量基本一致。结论  建立的三色散凝胶贴膏剂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为进一步完善三色散凝胶贴膏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基于UPLC/LTQ-Orbitrap-MS和网络药理学的桔梗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机制研究
王璇, 许伟辰, 罗子宸, 徐泳, 时晨, 谢彤, 廖颖钊, 单进军
2021, 37(4): 554-562.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554
摘要:
  目的  结合UPLC/LTQ-Orbitrap-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桔梗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作用靶点及潜在的作用机制,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为深入揭示桔梗治疗NAFLD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方法  通过UPLC/LTQ-Orbitrap-MS技术及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桔梗的活性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桔梗的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同时通过OMIM、Disgenet、TTD等数据库获取NAFLD靶点;将疾病相关靶点映射到化合物潜在靶点中,获取公共靶点,并将信息导入Cytoscape软件和String在线分析平台分别制作网络图和PPI图,同时进行拓扑学分析;基于R软件使用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包进行关键靶基因GO与KEGG功能富集分析。构建NAFLD小鼠模型,通过病理染色切片,qPCR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富集分析结果。  结果  结合质谱分析与数据库筛选结果,共获得桔梗活性成分13个,药物靶点278个,疾病靶点1 536个,共同靶点83个,涉及PI3K-AKT、胰岛素抵抗、TNF-α、IL-17、JAK-STAT、T细胞受体等信号通路。实验验证显示关键靶基因存在差异性表达。  结论  该研究初步揭示了桔梗治疗NAFLD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价值。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六君子汤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机制
杨宁, 周婕, 吴瑞, 徐新荣
2021, 37(4): 563-569.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563
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六君子汤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靶点和信号通路,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从中药网络药理学数据和分析平台(TCMSP)搜索六君子汤6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并筛选出可能活性成分;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查询活性成分的对应靶点;使用DrugBank、TTD和OMIM数据库收集AMD的疾病靶点;Venny分析得到活性成分和疾病的共同靶点;从String数据库获取共同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信息,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和活性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共同靶点基因功能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SD大鼠制备含药血清,通过ARPE-19细胞,验证六君子汤对关键信号通路的影响。  结果  获得六君子汤活性成分154个、对应靶点934个,AMD疾病靶点266个,两者共同靶点92个;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到37个主要靶点,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分析获得39个关键活性成分;GO分析获得277个生物过程条目,主要富集在转录因子结合、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蛋白质磷酸化、蛋白激酶C活性、蛋白激酶活性、蛋白脱乙酰酶活性、蛋白自磷酸化、肽-丝氨酸磷酸化、NAD依赖的组蛋白脱乙酰酶活性、MAP激酶活性等。KEGG通路分析产生107个条目,主要富集在VEG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炎症介质对TRP通道的调节等;六君子汤对氧化损伤ARPE-19细胞有保护作用,能下调VEGF、AKT、ERK1/2及p38蛋白表达。  结论  六君子汤是通过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发挥治疗AMD的作用,潜在机制是影响细胞增殖和迁移、细胞凋亡、血管形成、炎症过程。
名老中医学术传承
酸苦调敛法辨治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孙雪梅, 张蒙, 毛晨晗, 董其美, 王新东
2021, 37(4): 570-573.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570
摘要:
总结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董其美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的辨治经验,认为其核心病机为心火内炽、胃强脾弱、营卫失和、心神扰动,提出以调为基、以味统方、酸苦调敛的治则治法,并在这一学术思想指导下运用连梅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国医大师夏桂成运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防治子宫内膜息肉经验
郭红玉, 任青玲, 胡荣魁, 赵玉芹, 夏云, 王海丹
2021, 37(4): 574-57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574
摘要:
子宫内膜息肉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为子宫内膜息肉属本虚标实证,病机为心肾阳虚,气化失常,瘀滞胞宫,治以温阳化气法,结合补肾调周法,并创立温阳化气方,于经前期阳长之时,采用温肾助阳,化气消癥之法,以期“六阳”到位,实现重阳转阴,恢复子宫功能,促进行经期子宫内膜瘀浊及水液排净,减少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
刘沈林教授治疗喉癌术后咽瘘并发症经验
彭丽蓉, 彭海燕
2021, 37(4): 577-580.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577
摘要:
全国名中医刘沈林教授基于“肺气通于喉”“肺属金为子,脾属土为母”等中医藏象学理论,总结喉癌术后出现咽瘘并发症的病因病机为局部器官缺失,肺气受损,金破不鸣。病程演变特点为子病及母,肺病及脾,正虚无力驱邪外出,癌毒内留。主张应从整体观念出发,重视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虚则补其母,遵循标本兼顾的原则,确立了清肺解毒、祛邪消肿,培土生金、脾胃兼养,随证加减、内外同治的治法治则,以促进气血化生,修复肌肉组织,消散局部炎症,加速咽瘘愈合。
临床文献系统评价
针灸治疗肌腱病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疗效的Meta分析
宋文秀, 李克雷, 韩晓实, 杨杰, 张艳峰, 王阔, 王华军, 郑小飞
2021, 37(4): 581-58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581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针灸治疗肌腱病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  方法  检索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19年3月针灸治疗肌腱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纳入文献的基本资料并评价其质量,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3篇RCT,59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表明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肌腱病疼痛,压力疼痛阈值评分(PPT)测试表明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高肌腱病的压力痛阈,关节活动度评分(ROM)表明针灸治疗能够改善关节活动度。森林结构图表明其结果稳健,漏斗图显示了其发表偏倚的可能性小。  结论  针灸治疗可降低肌腱病的疼痛,提高压力痛阈,改善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是治疗肌腱病的有效手段。
中医药智能化研究专栏
基于脑-机接口的针刺手法量学规范化研究
金传阳, 朱海滨, 熊嘉玮, 张建斌
2021, 37(4): 587-591.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587
摘要:
基于脑-机接口技术分析针刺治疗中相关刺激量和效应评价等相关问题,对针刺手法量学规范化研究作初步论述。提出基于脑-机接口的针刺手法量学研究特点包括数据量巨大、数据流稳健、客观量化和自由度分析高等。认为针灸临床视角下的脑-机接口数据获取重点包括了神经元网络整体联结性,特定脑区活动,针刺干预中机体耐受/痛阈波动,皮质不同板层神经元动力学改变等4方面。以针灸干预中风后康复的疗效评价为例,说明基于脑-机接口的针刺手法量学规范化的研究特点和潜在优势。
基于知识元标引的《王旭高医案》逻辑数据及知识图谱探析
张泠杉, 王凤兰, 邢琛林, 王琨翎子
2021, 37(4): 592-59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592
摘要:
  目的  采用知识元理论的信息技术梳理、分析中医古籍内容,构建知识图谱探析隐含的逻辑关系以发现新知识。  方法  以《王旭高医案》为例,在基于知识元理论与技术深度标引的基础上,首先利用MS SQL Server数据库将标引数据读取为逻辑数据并初步分析;其次以基于neo4j数据库构建的中医古籍知识图谱技术呈现出显性知识,同时探析其深层的逻辑推理关系,进一步发现隐性知识。  结果  《王旭高医案》共有知识体787个,知识元5 153个,语义类型共有1 149个,语义关联共有510个。分析逻辑数据和机构化知识图谱可知,虚劳的知识元与语义关联最多,其中与肝脏、脾胃的语义关联最多。  结论  《王旭高医案》整体来看特点在于重视对各类疾病证候表现的描述以及病因病机的分析, 王氏诊治虚劳的经验较为丰富,从肝入手诊疗虚劳,尤其重视肝脾同病的病机。
中医辨证智能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杨涛, 朱学芳
2021, 37(4): 597-601.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597
摘要:
中医辨证是中华民族千年来防病治病的实践结晶和理论积淀,深入研究辨证的原理和规律,建立科学规范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辨证方法,对中医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中医辨证智能化研究背景与现状,将中医辨证智能化的研究方法归纳为知识工程、数理统计、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四大类。提出中医辨证智能化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认为中医辨证智能化需要以统一规范的中医理论为指导,设计相应的数学模型,切实处理好先验知识和临床数据之间的关系,实现符合中医“以象测藏,从症辨证”思维的中医辨证模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类脑计算和认知智能。
综述
中药抗三阴性乳腺癌及其分子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吴沁航, 朱丽文, 李铭轩, 曹婧, 潘扬
2021, 37(4): 602-608.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602
摘要:
三阴性乳腺癌(TNBC)作为乳腺癌的一种亚型,具有侵袭性强、复发转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由于缺乏明确的分子靶标,目前仍以化疗为主,但临床治愈率低。中药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抑制TNBC的生长、降低其复发转移率,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文章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抗TNBC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中药新药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马勃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及其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丁晓桐, 汤清涵, 王裔惟, 闵文, 孙旭, 尹少平, 顾薇, 陈军
2021, 37(4): 609-618.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609
摘要:
马勃Lasiosphaera Calvatia属于真菌类中药,具有消肿、止血、解毒等功效,常以粉末形式外治创伤出血。古籍记载及现代临床发现马勃具有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功效,为深入研究马勃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活性物质基础和药理作用及机制,作者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脱皮马勃Lasiosphaera fenzlii Reich.、大马勃Calvatia gigantea(Batsch ex Pers.)Lloyd和紫色马勃Calvatia lilacina(Mont.et Berk.)Lloyd的报道进行综述,整理出超过100种化学成分,包括甾体类化合物、蛋白质及多肽、氨基酸、脂肪酸及酯、糖类及挥发性成分等。马勃具有止血、抗氧化、抑菌、降血糖、促进细胞增殖等药理作用,通过调控创面微环境,促进增殖期进程,恢复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同时提出马勃在药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展望马勃在创面修复治疗的应用前景,以期为马勃资源在临床创伤治疗领域的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荷叶碱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陈畅, 谢永艳, 黄丽萍
2021, 37(4): 619-624.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619
摘要:
荷叶碱是来源于睡莲科植物莲干燥叶中的一种阿朴啡类生物碱,也是《中国药典》收载荷叶这味中药的质控成分。现代研究表明,荷叶碱具有降脂、降糖、抗肿瘤、抗脑缺血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但荷叶碱自身存在水溶性差、药物安全性数据缺失、生物利用度争议较大等成药性缺陷,极大地影响了荷叶碱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因此,如何从众多药理活性中获得启发,进而选择最适合荷叶碱产品开发的临床适应症,依据制剂或化学手段改善其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同时降低毒副作用的发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文在回顾荷叶碱的理化性质及药动学研究报道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其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以期为荷叶碱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及创新品种的开发提供参考。
姜黄素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孙秋爽, 郭雅婷, 庄玉, 黄芳, 邱志霞
2021, 37(4): 625-631.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625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姜黄中提取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多酚类化合物。大量研究证实姜黄素具有良好的降脂、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等药理活性,并且对NAFLD、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疗效显著,因而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就姜黄素治疗NAFLD的药理学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姜黄素治疗代谢性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并推广其预防和改善NAFLD以及其它脂质代谢紊乱相关疾病可能的临床应用。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魏戌, 方圣杰, 孙凯, 刘宁, 唐彬, 王旭, 朱立国
2021, 37(4): 632-63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632
摘要:
证候规范化与客观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研究内容。从辨证分型、临床疗效评价、证候基础研究方面综述了神经根型颈椎病(CR)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认为目前该病中医证候研究方面存在证候诊断标准不统一、疗效评价欠规范、证候基础研究缺乏系统性等问题。通过比较现有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提出可优先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指南》作为证候诊断标准;关于疗效评价建议遵循国际研究规范,至少选择1项公认的疾病疗效评价指标,根据证候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量表;建立公认的CR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从动物、组织、细胞层面运用系统生物学技术对中医药干预措施的作用机制进行说明,比较CR不同证候患者临床特征与生化指标等表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