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37卷  第3期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专栏
基于月周律中精阴精阳的盛衰规律调治妇科疾病思路探赜
夏桂成, 谈勇
2021, 37(3): 321-324.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321
摘要:
探讨了月周律中精阴、精阳的盛衰规律及相关妇科疾病的诊治思路。从易学理论中寻根溯源,提出女性生殖生理中的精阴、精阳概念,对其物质基础、脏腑调控以及周期康复作用进行论述,结合妇科临床问题深入分析,认识月经周期节律即生殖生理的变化规律,针对现代疾病谱拓展诊治思路,以便中医理论在妇科临床上得到更好的应用。
基于细胞药代动力学的中西药相互作用研究新思路与新方法
刘丹晨, 周芳, 张经纬, 王广基
2021, 37(3): 325-330.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325
摘要:
中西药联用已成为国内外临床治疗的普遍现象,但相关评判尚缺乏完备的科学数据支撑。传统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局限于血浆药物浓度,无法阐明药物在靶部位的代谢处置过程,由此造成血浆药动-药效不相关的局限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着眼于定量分析药物经血液进入靶组织/靶细胞/亚细胞器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将药代动力学研究从“宏观”的血浆深入到“微观”的细胞层面。主要总结了基于细胞药代动力学的中西药相互作用研究新思路和新方法,为中西药联用增效减毒的机制研究和临床联合用药的应用提供依据。
人工智能生物学:未来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要战略资源和竞争热点
陆茵, 韦忠红, 邹伟, 宋梦瑶
2021, 37(3): 331-33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331
摘要:
中医药现代化在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障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包括蛋白结构解析、新药研发等),或许可以为突破制约中医药现代化的障碍带来新的研究思路和策略。中医药临床数据及研究数据的不断积累,也为开展人工智能与中医药的融合研究提供了基础。该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助力中医药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并进一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大家学术思想传承与创新、中医证候治则治法的现代生物学基础、中药物质基础及起效机制等中医药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中的推动作用,这可能是未来中医药现代化的战略资源和竞争赛点。
基于化学蛋白组学发现天然产物作用靶点的方法探析
陈秀珍, 严馨宇, 喻程郦, 张毅楠
2021, 37(3): 337-347.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337
摘要:
以中药为资源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天然药物可以快速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靶蛋白未知、作用机制不明是这个开发应用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确定作用靶点可以清晰地揭示药物分子的药理和毒副作用机制,因此近年来研究作用靶点的新方法不断涌现。基于化学蛋白组学的作用靶点鉴定方法能在复杂生物系统中无差别地鉴定化合物的未知作用靶点,具有高复现性、高准确性等优点,逐渐成为目前发现化合物作用靶点的重要手段。从原理、优缺点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对基于化学蛋白组学的化合物作用靶点发现方法和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探析。
学术探讨
结直肠癌前病变中医病机探讨
魏小曼, 李柳, 程海波
2021, 37(3): 348-351.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348
摘要:
在癌毒病机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结直肠癌前病变的共性病机为湿热毒蕴,脾气亏虚。湿、热之邪在脾虚的基础上产生并相互胶结于肠腑,日久内生癌毒。脾气亏虚是结直肠癌前病变发生的根本病机,湿热蕴结是其发展条件,癌毒内生是癌变的关键所在。结合内镜下病理分级,根据癌毒内生与否可将结直肠癌前病变的演变过程分为无癌毒期及癌毒期。癌毒致病的过程即结直肠癌前病变发展成为结直肠癌的过程。因此,根据结直肠癌前病变处于无癌毒期或癌毒期的病机采取相应的治法,清除癌毒产生之源或已生之癌毒,可达到抑制其癌变,逆转癌瘤形成的目的。
唐宗海与张锡纯论治吐血之异同探析
徐新宇, 李萍, 袁琪, 赵松停, 姚梦茜, 李凤
2021, 37(3): 352-355.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352
摘要:
比较了唐宗海及张锡纯论治吐血的异同。二者对吐血的病因多责之于气逆与火热,治疗以降胃止血为首要, 并均注重消瘀。但唐宗海主张止血后再消瘀,张锡纯则以消瘀寓于止血中;急性出血,唐宗海予以独参汤,张锡纯则以独参汤配代赭石;对于血证复发,唐宗海立宁血及补血法,而张锡纯善用代赭石。认为张锡纯的论述对唐宗海治吐血四法可形成一定的补充,对现代临床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临床研究
银甲丹治疗Graves病甲亢近期疗效及对远期复发率的影响
孙心怡, 缪鋆鋆, 葛静
2021, 37(3): 356-359.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356
摘要:
目的  探讨银甲丹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的近期疗效及对远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苏省中医院Graves病甲亢痰火郁结证患者80例利用SAS系统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使用银甲丹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近期疗效;停药后继续观察2年,评估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2组甲亢突眼分级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P < 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 P < 0.01);2组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均有改善(P < 0.05, P < 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 P < 0.01),且甲状腺相关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更短(P <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1)。停药后随访2年,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银甲丹联合西药治疗Graves病甲亢疗效显著,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且能减少甲亢复发。
栀黄止痛散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及对损伤韧带形态学的影响
齐秀春, 孙楠, 郭喜钦, 韩崇涛, 陈昕, 程帅榜
2021, 37(3): 360-365.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360
摘要:
目的  观察栀黄止痛散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及对损伤韧带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将92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软乳胶剂外敷,观察组采用基础疗法联合栀黄止痛散外敷,共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表(VAS)疼痛评分及血清氧化应激因子水平、踝关节周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损伤韧带厚度及踝关节功能的变化;观察2组疼痛、关节肿胀缓解时间和皮肤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VAS评分、距腓前韧带厚度与跟腓韧带厚度、踝关节周径明显下降(P < 0.05),踝关节跖屈及背伸活动度、踝与后足功能评价表评分明显改善(P < 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升高(P < 0.05),丙二醛(MD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明显下降(P < 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及关节肿胀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2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栀黄止痛散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优于双氯芬酸二乙胺软乳胶剂,提升抗氧化因子活性,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患侧韧带形态,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自拟扶正解毒方治疗胃癌患者化疗后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
李烨, 杨如意, 李梦琪, 张文静, 陈发章
2021, 37(3): 366-370.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366
摘要:
目的  观察自拟扶正解毒方对胃癌患者化疗后癌因性疲乏(CRF)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胃癌CR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予以扶正解毒方,对照组予以贞芪扶正胶囊,治疗前后2组患者分别进行癌因性疲乏量表(CFS)与简易疲乏量表(BFI)评分评估,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2组认知评分变化无差异(P>0.05),躯体、情感、总分和BFI评分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2组CD3+、CD4+、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治疗组CEA、CA-199、CA-724水平下降(P < 0.05,P < 0.01),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  自拟扶正解毒方可明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胃癌患者CRF的程度。
乌梅丸治疗化疗性肠黏膜炎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卢冬雪, 严晶, 孙志广, 李烜, 刘峰, 王亚军, 葛飞
2021, 37(3): 371-375.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371
摘要:
目的  观察乌梅丸对化疗性肠黏膜炎(CIM)腹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海安市中医院化疗性肠黏膜炎腹泻门诊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口服洛哌丁胺治疗,治疗组予以乌梅丸中药汤剂口服,疗程4周,观察患者的腹泻发生率、总有效率,评估中医证候积分,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和肠黏膜屏障相关指标,并进行粪便菌群培养。结果  治疗后,2组腹泻发生率、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 < 0.05, P < 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2组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二胺氧化酶(DAO)、内皮素(ET)及D-乳酸水平均降低(P < 0.05, P < 0.01),白介素-10(IL-10)水平升高(P < 0.01),肠道致病菌丰度降低、益生菌丰度增加(P < 0.05, P < 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  乌梅丸可以显著改善化疗性肠黏膜炎腹泻相关症状,其可能机制与中药复方多靶点作用下的抗炎症反应、改善肠黏膜屏障以及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实验研究
负载和厚朴酚F127/TPGS二元混合胶束的制备及促进其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
陈晓青, 丁平刚, 许如玲, 董惠敏, 齐智超, 鞠建明
2021, 37(3): 376-382.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376
摘要:
  目的  旨在使用普朗尼克F127(F127)和维生素E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TPGS)制备自组装胶束,提高和厚朴酚(HK)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抗肿瘤活性。   方法  负载和厚朴酚F127/TPGS二元混合胶束(HK-M)最佳处方采用乙醇溶剂蒸发法制备,以透射电镜(TEM)、HPLC对其进行表征,用透析袋法测定HK-M中HK的累积释放量,用Caco-2测定HK-M的渗透性,并评价其生物利用度和体内抗肿瘤活性。   结果   当F127∶TPGS(4∶1),HK-M为透明无色,粒径(23.28±2.01)nm,胶束呈球形且均匀。HK-M中HK的溶解度显著增加至4.76 mg/mL,HK-M具有较好的稳定性。HK包封于混合胶束中,可实现HK的持续释放。HK-M增强HK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渗透性。与游离HK相比,HK-M的相对口服生物利用度增加了1.17倍。此外,HK-M对肿瘤体积的抑制率(35.17%)高于HK组(14.86%)。   结论  HK-M能改善HK的溶解性、口服生物利用度和抗肿瘤活性。
黄芪甲苷通过NLRP3炎性小体调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大鼠血脂及炎症因子的研究
葛凡, 王文恺, 朱景天, 李子航, 孙悦, 薛梅
2021, 37(3): 383-387.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383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调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大鼠血脂及炎症因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8只GK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格列喹酮片联合盐酸贝那普利片)组、黄芪甲苷低剂量组和黄芪甲苷高剂量组,每组12只,均为高脂饲料饲养。12只Wistar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给药组分别灌胃格列喹酮片(10 mg/kg)及盐酸贝那普利片(10 mg/kg)和黄芪甲苷(20、40 mg/kg),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6周。动物体质量及血糖被监测。采用生化法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大鼠腹主动脉病理形态;ELISA法测定大鼠腹主动脉IL-6、IL-10、CRP、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腹主动脉NLRP3、ASC、Caspase-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高、低剂量组均可明显改善大鼠腹主动脉病变, 降低大鼠血糖及血清TC、TG、LDL水平,升高HDL水平,降低腹主动脉IL-6、CRP、TNF-α水平,提高IL-10水平, 下调NLRP3、ASC、Caspase-1蛋白的表达(P<0.05~0.000 1)。结论   黄芪甲苷可调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大鼠的血脂及炎症状态,机制与调控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
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附子理中丸对脾阳虚IBS-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林夏, 黄友, 杨莎莎, 魏馨怡, 傅超美, 李锐, 张臻
2021, 37(3): 388-395.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388
摘要:
目的   研究附子理中丸对脾阳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同时探讨脾阳虚证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附子理中丸低剂量组、附子理中丸高剂量组。空白组正常饲喂,模型组和附子理中丸低、高剂量组采用“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番泻叶灌胃”复合因素法造模21 d,建立大鼠脾阳虚IBS-D模型。造模成功后,附子理中丸低、高剂量组给予附子理中丸21 d。给药结束后采集粪便样本,提取粪便样本总DNA,根据细菌16S rRNA V3~V4区设计引物进行扩增,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纲(Bacteroidia)、Muribacul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 < 0.05),梭菌科(Clostridiaceae)、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 < 0.01)。与模型组相比,附子理中丸给药组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纲(Bacteroidia)、Muribacul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 < 0.05),梭菌科(Clostridiaceae)、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 < 0.01)。附子理中丸给药组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升高,附子理中丸高剂量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  附子理中丸可以促进益生菌乳杆菌的生长和拟杆菌、苏黎世杆菌、布劳特氏菌向正常组回调。对肠道菌群特别是与炎症/免疫反应密切相关菌群的调节,是附子理中丸治疗脾阳虚IBS-D腹泻的重要作用机制。
基于NF-κB/NLRP3信号轴探讨大血藤对CI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俞云, 于辉, 冯旌, 沈飞, 喻斌, 陈庆, 时乐, 卞勇
2021, 37(3): 396-399.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396
摘要:
目的  考察大血藤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的症状改善作用和机制。 方法   建立大鼠CIA模型,持续观察大鼠体质量、关节肿胀度、关节炎指数,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IL-18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关节滑膜RANKL、p-IκB-α、NF-κB/p65、p-NF-κB/p65、NLRP3、Caspase-1表达。 结果   模型组大鼠自第2周出现体质量增长的趋势明显减缓(P < 0.01),而关节炎指数和关节肿胀度均显著增加(P < 0.05),大鼠关节有红肿进而不能负重状态,而大血藤能显著改善CIA大鼠相关症状,表现为降低足肿胀、关节炎指数评分以及改善体质量数据。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IL-18水平以及关节滑膜RANKL、p-IκB-α、NF-κB/p65、p-NF-κB/p65、NLRP3、Caspase-1表达显著升高(P < 0.01), 而大血藤中、高剂量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 < 0.05, P < 0.01)。 结论   大血藤能改善CIA大鼠的炎症反应,延缓病理进展,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促炎因子的释放及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有关。
吴茱萸碱联合自噬抑制剂氯喹抗肝癌作用的研究
沈星星, 时乐, 姚亮宇, 牛玉珍, 梁涛
2021, 37(3): 400-403.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400
摘要:
目的  研究吴茱萸碱(EVO)联合自噬抑制剂氯喹(CQ)的抗肝癌作用。方法  用CCK8法检测EVO及EVO联合CQ对HepG2细胞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LC3-Ⅰ)(LC3-Ⅱ/LC3-Ⅰ)、P6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HepG2细胞上清液中VEGFA的表达水平,细胞侵袭实验检测条件培养液对人脐静脉血管细胞HUVECs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EVO在作用24 h后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当EVO与CQ联合使用时其抑制细胞活性能力更强(P < 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VO能上调LC3Ⅱ/LC3Ⅰ的表达(P < 0.05),降低P62的表达(P < 0.05),对VEGFA的表达没有明显作用,但有下降的趋势。丹酰戊二胺(MDC)染色结果显示EVO能促进HepG2细胞自噬小体增加,EVO+CQ组细胞内自噬小体聚集明显增多。ELISA结果显示EVO能降低VEGFA的表达(P < 0.01),并且EVO联合CQ作用效果更加明显(P < 0.01)。HUVECs侵袭实验表明,EVO能有效抑制HUVECs细胞侵袭(P < 0.01),同时EVO联合CQ抑制HUVECs细胞侵袭能力更为显著(P < 0.01)。结论  EVO能抑制HepG2细胞活性,并且能提高其自噬水平,降低血管生成能力。EVO与自噬抑制剂CQ联合使用时,对HepG2细胞活性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载三氧化二砷pH敏感型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黄剑宇, 王永明, 王若宁, 狄留庆
2021, 37(3): 404-410.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404
摘要:
目的  将三氧化二砷制备为pH敏感型脂质体,并进行体外抗胶质瘤活性与体内安全性评价。方法  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疏水性修饰的锰砷共沉淀,后采用乳化蒸发法进行负载制备脂质体(Liposome/MnAs)。测定Liposome/MnAs的粒径、PDI以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Liposome/MnAs的形态;ICP-MS测定包封率;透析袋法考察其体外不同pH条件下的释药特性;考察酸性条件下体外MRI成像能力。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鼠源性脑胶质瘤GL261细胞对Liposome/C6的摄取情况和胞内分布情况;MTT法考察游离三氧化二砷及Liposome/MnAs对GL261的毒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游离三氧化二砷及Liposome/MnAs对GL261细胞的凋亡作用。结果  制备的锰砷共沉淀具有疏水性,可较好地被氯仿溶解;Liposome/MnAs呈规整的类球型,粒径约为(286.43±6.41)nm,As包封率为(48.32±5.95)%;可在pH5.4条件下迅速响应释放As3+及Mn2+,具有良好的体外MRI成像能力。GL261细胞对C6标记的脂质体的摄取情况较好,且主要分布在细胞质。Liposome/MnAs抑制GL261细胞生长的作用(IC50=2.99μmol/L)较游离三氧化二砷(IC50=4.74μmol/L)有所上升;细胞凋亡实验也表明Liposome/MnAs较游离三氧化二砷有更好地促进GL261细胞凋亡的作用,促凋亡率由13.73%提高至21.42%。给药周期内,Liposome/MnAs对小鼠体内主要脏器无明显毒性。结论  以反相微乳法制备的锰砷共沉淀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被脂质体包载制备为Liposome/MnAs,具有pH响应释药的特性,能有效增强GL261细胞对脂质体摄取。可增强三氧化二砷对胶质瘤细胞GL261的毒性,且具有一定的体内安全性。
胡椒碱-茶氨酸共无定型复合物的制备与体内外研究
黄丽华, 沈花, 韩怡
2021, 37(3): 411-418.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411
摘要:
目的  将胡椒碱(PIP)和茶氨酸(THE)联合制备成胡椒碱-茶氨酸共无定型复合物(PIP-THE CAC),提高PIP的溶出度以及生物利用度。方法  通过淬火冷却法制备PIP-THE CAC,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粉末X-射线衍射(XRP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制备的PIP-THE CAC进行表征分析,对PIP-THE CAC在漏槽和非漏槽条件下的体外溶出进行评价,并考察PIP-THE CAC的物理稳定性。此外,在大鼠体内进行PIP-THE CAC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  DSC和XRPD结果表明成功制备PIP-THE CAC。FTIR证实在PIP-THE CAC中,PIP与THE之间发生了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导致PIP-THE CAC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SEM观察发现PIP-THE CAC呈不规则块状、颗粒状,已不见PIP和THE的特征。体外溶出实验表明,与PIP原料药及PIP-THEPM相比,PIP-THE CAC具有更高的溶出速率和溶出度并且可维持长时间的超饱和程度。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与PIP原料药组比较,PIP-THE CAC组CmaxtmaxAUC0-24 hAUC0-∞显著增加(P < 0.01),PIP的Cmax和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了2.03、1.93倍(P < 0.01)。结论  将PIP和THE联合制备成的PIP-THE CAC能有效地改善PIP的溶解度、体外溶出度以及生物利用度。
清心解瘀方标准汤剂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及UPLC指纹图谱研究
李媚, 陈盛君, 王协和, 姜众会, 李玲玲, 徐以亮, 狄留庆, 高铸烨
2021, 37(3): 419-427.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419
摘要:
  目的  制备18批清心解瘀方标准汤剂,对其物质基准进行研究。   方法  以标准汤剂丹酚酸B、阿魏酸、总生物碱和黄芪甲苷的含量、转移率,出膏率、含油量、指纹图谱相似度等为评价指标,建立清心解瘀方标准汤剂相关表征参数允许范围。利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版)进行指纹图谱分析,采用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指纹图谱共有峰进行评价。   结果  共确定了18个共有峰,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0。18批样品聚为2类,结合相似度结果,分析可能与不同产地饮片配伍有关。根据OPLS-DA VIP值结合载荷图,共筛选出3个影响批间样品质量的色谱峰,依次为丹酚酸B(14号峰)、盐酸黄连碱(10号峰)和阿魏酸(7号峰)。为减小批间样品的质量差异,保证制剂质量的一致性,在后续制剂生产中应尽量选择同一道地产区药材。   结论  清心解瘀方标准汤剂制备方法稳定,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捷,指纹图谱方法稳定、相似度高,可为该方后续制剂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白首乌中抗肿瘤活性成分告达庭-3-O-β-D-磁麻糖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分析
施建丰, 彭子萱, 彭蕴茹, 姚孝明, 陈云
2021, 37(3): 428-433.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428
摘要:
  目的   研究白首乌中甾苷成分告达庭-3-O-β-D-磁麻糖苷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情况。   方法   大鼠单剂量灌胃给予20 mg/kg的告达庭-3-O-β-D-磁麻糖苷,分别收集24 h内的血浆、尿液、粪便和胆汁,样品经处理后,采用UPLC-Q-TOF分析,结合MetabolynxTM软件初步鉴定告达庭-3-O-β-D-磁麻糖苷在大鼠血浆、尿液、粪便和胆汁中的代谢产物。   结果   在血浆、尿液、粪便和胆汁样品中发现了告达庭-3-O-β-D-磁麻糖苷的原型、水解及去甲基化代谢物,其中尿液中有原型,血浆和胆汁中有水解产物,粪便中有去2个甲基化产物,胆汁中有去1个和去3个甲基化产物。   结论   告达庭-3-O-β-D-磁麻糖苷在大鼠体内可发生较为广泛的代谢,其中主要代谢类型有水解和去甲基化。
名老中医学术传承
吴旭教授通督温阳针法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经验
唐萍萍, 李建兵, 许砚之, 鲍超
2021, 37(3): 434-43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434
摘要:
介绍名老中医吴旭教授以通督温阳针法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证经验。吴教授以通督温阳理论,针对间质性膀胱炎的病因病机特点,提出通督谐振、鼓荡温阳,督任呼应、带脉促通,佐调肝经、行气活血的治则治法;同时御气调气,针刺穴位直达病所,产生针感;并强调舒畅情志,察神守机,在针刺过程中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从而疏通督脉及诸阳经经气,调和气血,缓解症状,恢复膀胱生理机能。
潘立群教授以升阳举陷法治疗食管癌术后腹泻经验
周国威, 吴蓓蓓, 郭顺, 李铭
2021, 37(3): 437-438.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437
摘要:
潘立群教授以升阳举陷法治疗食管癌术后腹泻并发症,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手术所伤,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患病日久,命门火衰,脾肾阳虚;虚实夹杂之证亦常见,以脾胃虚弱为本,外感六淫、饮食情志所伤为标。脾虚气陷、脾失健运是致病关键,治疗以升阳举陷为立法之本,以升陷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从而升发脾阳,使脾胃升降协调,脾运得复,腹泻即止。
经典名方研究与开发
基于古代文献计量分析的经典名方温胆汤关键信息考证
陈仁寿, 李煜, 陆跃, 李陆杰
2021, 37(3): 439-445.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439
摘要:
通过系统整理、考证与分析记载温胆汤的古代文献,梳理温胆汤的历史发展源流,正确认识其方剂组成、主治病证、方义、剂量、药物炮制等关键问题,为经典名方开发与现代临床应用提供文献数据支持。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搜集中医古籍中温胆汤的相关文献,共获取相关古代文献197条,涉及古代医籍84种。经分析与考证认为,温胆汤出自已佚方书南北朝姚僧垣《集验方》,其后唐代孙思邈抄录于《千金要方》中,由生姜、半夏、陈皮、枳实、竹茹、甘草6味药物组成。其主治病证在原方基础上有所拓展,主治失眠、心悸、怔忡、呕吐等病证,历代医家对于本方方义认识亦各不相同。温胆汤中药物除半夏用“姜半夏”、枳实为“麸炒”、甘草用“炒甘草”外,其余药物均用生品,具体炮制应遵从2020版《中国药典》。温胆汤参考用量为半夏10 g, 枳实10 g, 竹茹10 g,陈皮15 g,生姜20 g,甘草5 g。具体煎服法为“以水1 600 mL,煎取400 mL,分2次早晚餐后温服”。服用本方时,应避免服用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及羊肉、海藻、菘菜、饴糖。
经典名方质量研究及其量值传递关键技术
黄仕文, 颜媛媛, 嵇晶, 王琪, 张晓云, 何瑞欣, 程建明
2021, 37(3): 446-449.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446
摘要:
古代经典名方产品研发是目前中医药行业的研究热点,根据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物质基准及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申报资料要求,从药材、饮片、物质基准、制剂等层次,阐述影响经典名方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影响质量量值传递的关键技术,以解决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批间质量差异大的难题。
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优化清胃散提取工艺研究
刘欢欢, 张倩, 徐婷婷, 王颖卓, 王珏, 赵林钢, 姚毅, 张先林, 刘史佳
2021, 37(3): 450-45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450
摘要:
  目的   采用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结合正交试验优化经典名方清胃散的提取工艺。   方法   以煎煮水量、煎煮时间及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高效液相(HPLC)特征图谱相似度、出膏率及主要成分异阿魏酸、阿魏酸、毛蕊花糖苷、盐酸小檗碱和丹皮酚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指标相关性权重法(CRITIC)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合正交试验计算综合评分,优化清胃散的煎煮工艺。   结果   确定清胃散的煎煮工艺为:取处方量饮片粗粉共24 g至锅中,加12倍水量,浸泡30 min,大火煮沸后小火煎煮60 min,煎煮两次,浓缩至200 mL,过滤即得。优化煎煮方法后的清胃散出膏率大于39.99%,HPLC特征图谱相似度>0.964,主要成分阿魏酸、异阿魏酸、毛蕊花糖苷、盐酸小檗碱和丹皮酚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61%、0.535%、0.060%、0.261%、0.054%。   结论   特征图谱能较好表现清胃散全方及主要指标成分的信息,经考察后优化的煎煮工艺能更好地反映清胃散的综合煎煮质量,便于医疗机构煎煮操作,为清胃散标准汤剂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依据,并为其后续中药配方颗粒剂的开发研究提供实验参考。
综述
雷公藤甲素抗肿瘤作用及其配伍减毒机制的研究进展
宋祎, 刘琰, 方冰倩, 康迪, 胡立宏
2021, 37(3): 457-464.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457
摘要:
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是来源于药用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的一种天然三环氧二萜。作为雷公藤的高活性成分之一,TP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综述了雷公藤甲素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发挥作用时导致的毒性作用,并从中药配伍角度提出了减毒的解决方法,以期为雷公藤甲素及其相关衍生物的临床开发提供参考。
肠道菌群介导的骨代谢失衡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魏伟, 陈玲, 周永进, 徐坠成, 李万红, 魏爱淳, 黄桂成
2021, 37(3): 465-472.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465
摘要: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种类最多、密度最大的微生物群落的总称。肠道菌群可通过与宿主共代谢,调控宿主多种生理功能、维持体内免疫平衡,进而维护人体健康。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与宿主的骨代谢密切相关。在多种病理状态或药物等引起肠道菌群改变后,可引起继发性的病理性骨丢失。随着高通量测序、基因敲除、无菌鼠繁殖等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可通过直接调控,或通过内源性物质代谢调控,或改变与骨代谢相关的激素水平影响宿主的骨代谢。拟在全面阐述肠道菌群与骨代谢关系的基础上,总结肠道菌群调控骨代谢的潜在途径和常见中药的作用机制,并探讨其对主要骨代谢异常相关疾病在临床治疗和药物靶点研究中的启示。
中医药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史锁芳, 张晓娜, 王博寒
2021, 37(3): 473-47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473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除引起肺部病变外,尚可引起肺外多系统损伤并持续至恢复期。中医药辨证论治,扶正祛邪兼顾,能有效改善COVID-19恢复期后遗症。从COVID-19恢复期后遗症研究现状及中医药干预思路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COVID-19恢复期后遗症及中医药干预思路提供借鉴。
癌毒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洪靖, 赵河通, 余宋, 姚曼, 聂姝常, 翟笑枫
2021, 37(3): 477-480.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477
摘要:
从癌毒的概念、阴阳属性、致病机理、传舍规律等方面,总结了癌毒的研究现状,发现癌毒的概念、病因病机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对癌毒阴阳属性、传舍规律的认识尚有待于进一步加深。今后关于癌毒的研究需要构建各类肿瘤的癌毒理论辨证体系,完善癌毒传舍规律研究,搭建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西医汇通桥梁,实现以临床为转归的癌毒理论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