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4年  第40卷  第2期

学术探讨
基于《黄帝内经》“因时制宜”理论探析不孕症之诊治
郑凌歆, 谈勇
2024, 40(2): 109-114.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4.0109
摘要:
从天人相应的角度阐述“因时制宜”的理论内涵,从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超年节律等层面探析女性不孕症机制,论证女性生育能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实施受时间节律影响。认为经水不调为不孕症发病的关键,治疗当以调经为主,通过择时调摄、辨期调周、分季论治、因龄施治等方式进一步细化中医药治疗女性不孕症的诊疗方案,为临床诊治不孕症及完善其选方用药提供思路和方法。
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探讨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
刘锋, 苏搏超, 章文春
2024, 40(2): 115-119.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4.0115
摘要:
形、气、神构成了生命的三个要素,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探讨2型糖尿病(T2DM)的发病机理。指出T2DM的发生、发展是形、气、神发生了病理改变。并且分别从形、气、神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中形的改变有形态结构改变、形体动作异常和有形精微物质改变; 气的改变有气不足和气化失常; 神的改变有嗜欲太过和情志失调,为临床诊治T2DM提供新思路。
基于阳热圆运动解析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月周律与调周法”
徐静, 刘健
2024, 40(2): 120-123.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4.0120
摘要:
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所倡导的“月周律与月经周期调治法”(简称“月周律与调周法”)是中医固有的阐述圆运动生物钟规律的理论,有助于分析月经周期和生殖节律的变化。圆运动是宇宙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古人通过二十四节气描述大自然中与生物生命相关的阳热降沉升浮的圆运动。月周律是女性自身阳热降沉升浮圆运动的结果,同时受大自然阳热圆运动的影响。月周律与大自然阳热圆运动存在着对应关系:阳热升极而降与经期重阳转阴相应; 阳热金秋肃降与经后期阳消阴长相应; 阳热降极而升与经间期重阴转阳相应; 阳热春木温升与经前期阴消阳长相应。调周法的本质是基于月周律,恢复机体阴阳消长及动静升降的正常节律。
基于窠囊理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机与治疗
徐梦娇, 高峰
2024, 40(2): 124-128.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4.0124
摘要:
梳理了窠囊理论的内涵、源流及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重点论述了基于窠囊理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机与治疗。窠囊理论强调痰、瘀病理产物的重要性,认为元气不足、气机失调皆可导致痰瘀互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高度相似,治疗以窠囊理论为指导,化痰活血,痰瘀同治是其基本治则,同时注重调畅气机以助化痰活血,健脾补肾以培元固本。
实验研究
补肾助孕方对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大鼠Treg、Th17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
阮芳, 周惠芳
2024, 40(2): 129-13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4.0129
摘要:
  目的   探讨补肾助孕方对黄体功能不全(Luteal phase defect, LPD)性不孕症大鼠模型调节性T细胞(Treg)、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相关因子的影响。   方法   采用大鼠灌服米非司酮混合液(10 mL·kg-1)构建LPD性不孕症模型, 分别给予阳性药地屈孕酮混合液(0.02 g·kg-1)和补肾助孕低(4.5 g·kg-1)、中(9 g·kg-1)、高(18 g·kg-1)剂量组干预。通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病理形态, 流式细胞法和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Treg、Th17细胞百分比和相关因子含量, Western blot和qPCR法检测大鼠Treg、Th17细胞转录因子蛋白水平及mRNA的表达。   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 模型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P<0.01), Treg细胞百分比及抗炎因子白介素-10(IL-10)含量显著下降(P<0.01), Th17细胞百分比及炎症因子白介素-17A(IL-17A)明显升高(P<0.01), FOXP3蛋白及mRNA表达被抑制(P<0.05,P<0.001), RORγT蛋白及mRNA水平呈现高表达(P<0.01, P<0.001);与模型组相比, 地屈孕酮及补肾助孕中、高剂量组能增加子宫内膜增厚(P<0.05, P<0.01), 促进子宫内膜腺体的增生和发育; Treg细胞百分比及IL-10含量显著增加(P<0.01, P<0.001), Th17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1, P<0.001), FOXP3蛋白表达上调(P<0.01, P<0.001);补肾助孕中、高剂量组IL-17A含量及RORγT蛋白表达降低(P<0.05, P<0.01);地屈孕酮组和补肾助孕高剂量组FOXP3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 P<0.001), RORγT mRNA表达下调(P<0.001)。   结论   补肾助孕方可调节LPD性不孕症大鼠的免疫平衡, 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
黄芪-莪术-重楼配伍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影响
杜利莉, 王钢, 梁研, 赵凡, 应佳辉, 尹刚, 唐德才, 卞勇
2024, 40(2): 137-144.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4.0137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机制。   方法   使用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 PMA)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刺激THP-1细胞建立M2型巨噬细胞极化模型。实验分为M0组(PMA处理)、M2组(PMA+IL-4处理)、M2+黄芪-莪术-重楼组(PMA+IL-4+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处理)。CCK-8检测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冻干粉对巨噬细胞活力影响; 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谷氨酰胺酶(Glutaminase, GLS)mRNA和蛋白表达; ELISA检测细胞上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含量; 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干预巨噬细胞的培养上清, 即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 CM), 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和迁移能力影响。   结果   与M0组相比, M2组IL-10、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 CD206)、精氨酸酶1(Arginase 1, ARG1)、GLS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 P<0.001), 巨噬细胞分泌IL-10、TGF-β水平显著升高(P<0.01, P<0.001);与M2组相比, M2+黄芪-莪术-重楼配伍组IL-10、CD206、ARG1、GLS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 P<0.01), 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 P<0.01,P<0.001), 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细胞上清中IL-10、TGF-β水平显著降低(P<0.05, P<0.01), 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CCK-8和Transwell结果显示, 与M0-CM组相比, M2-CM组促进HCT116细胞增殖和迁移(P<0.01, P<0.001), M2+黄芪-莪术-重楼-CM组较M2-CM组显著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并使细胞迁移数显著减少(P<0.01, P<0.001)。   结论   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 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 其机制可能与谷氨酰胺代谢关键酶GLS表达变化有关。
杞参益智方改善D-半乳糖注射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效应评价研究
陈杨, 朱梓强, 陆韫青, 郑嘉妮, 曹程, 仝佳祥, 李璇, 郭盛, 康宏杰, 段金廒, 朱悦
2024, 40(2): 145-152.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4.0145
摘要:
  目的   评价杞参益智方对D-半乳糖注射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改善效应。   方法   小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构建亚急性衰老动物模型, 分别给予阳性药多奈哌齐(2 mg·kg-1·d-1)、杞参益智方低剂量组(1.33 g·kg-1·d-1)、高剂量组(2.67 g·kg-1·d-1),连续给药30 d。通过水迷宫和Y迷宫实验评价模型小鼠学习与记忆行为; 采用HE染色考察模型小鼠海马损伤情况; 采用TUNEL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凋亡情况; 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氧化应激因子与炎症因子表达水平;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凋亡、氧化应激与炎性应激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   结果   杞参益智方水提取物显著缩短模型小鼠水迷宫测试中潜伏期和上台前路程(P<0.01), 增加穿越平台次数(P<0.01);增加模型小鼠Y迷宫新臂探索时间和次数(P<0.05);抑制模型小鼠海马TUNEL荧光表达(P<0.01);上调氧化应激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P<0.05)与谷胱甘肽(GSH)含量(P<0.05), 下调丙二醛(MDA)含量(P<0.05);下调白细胞介素(IL)-1β、IL-6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P<0.05,P<0.01);下调凋亡信号通路蛋白Cleaved Caspase-3与Caspase-3表达(P<0.05),上调氧化应激信号通路蛋白Nrf2与HO-1表达(P<0.05),下调炎性应激信号通路蛋白p-NF-κB与NF-κB表达(P<0.05)。   结论   杞参益智方具有改善D-半乳糖注射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学习与记忆能力的作用, 可能与其抑制海马氧化应激与炎性应激作用相关。
基于U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的半夏炮制前后差异性物质基础及功效分析
石琨群, 熊玥, 钱香, 朱育凤, 姚毅, 张倩, 刘史佳
2024, 40(2): 153-16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4.0153
摘要: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和多变量统计分析, 筛选并鉴定半夏及其不同炮制品的差异性物质基础, 并针对共有及差异性物质基础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 挖掘半夏炮制前后物质基础与功效变化的关系。   方法   采用UPLC-Q-TOF-MS/MS检测半夏及其炮制品共42批样品的主要物质基础并筛选差异性成分, 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以VIP>1.5、P<0.01、FC>2或<0.5为筛选标准, 通过数据库配对、文献比对鉴定得到差异性成分。进一步通过TCMIP数据库对差异性物质基础检索靶点, 对靶点进行蛋白互作分析, 最后通过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其代谢通路。   结果   生半夏与法半夏有14个差异性成分, 与生半夏相比, 法半夏含量升高的成分主要有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素等, 含量降低的成分主要为酰胺类。生半夏与姜半夏有18个差异性成分, 主要为核苷类、黄酮类、氨基酸类。鸟苷、黄嘌呤及酪氨酸等含量降低, 磷酸腺苷含量升高。生半夏与清半夏有18个差异性成分, 清半夏中多种成分相对含量均降低, 如鞘氨醇。得到生半夏67个核心靶点,法半夏45个核心靶点,姜半夏38个核心靶点。   结论   建立的UPLC-Q-TOF-MS/MS方法能够较好地分离鉴定半夏中的化学成分, 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和网络药理学, 分析半夏及其炮制品的物质基础及潜在作用机制, 可为研究作用靶点提供思路, 为半夏及其炮制品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基于微透析结合UPLC的弩药微乳经皮给药后多成分皮肤药动学研究
谢欢, 宋选飞, 周斌, 刘耀, 杨芳芳, 陈迎龙, 朱艳, 张永萍
2024, 40(2): 167-173.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4.0167
摘要:
  目的  考察弩药微乳多成分在家兔皮肤组织中的药动学特征。  方法  采用UPLC测定绿原酸、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杠柳毒苷、新乌头碱质量浓度; 采用增量法与减量法探究温度、灌流速度、质量浓度对探针回收率的影响, UPLC测定弩药微乳经皮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透析液中多成分含量变化, 并用DAS2.0软件处理数据。  结果  升高温度, 各成分探针回收率逐渐提高; 流速越大, 药物回收率越低, 且回收率与探针周围药物质量浓度关系不大。弩药微乳中绿原酸、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杠柳毒苷、新乌头碱在皮下组织中的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3.24±0.36)(1.04±0.29)(4.78±2.15)(2.86±0.55)μg·mL-1; AUC0-∞分别为(52.42±30.84)(7.70±3.73)(42.23±13.93)(22.68±12.51)h·μg·mL-1  结论  首次采用微透析在体实时取样技术, 建立UPLC检测方法, 对弩药微乳经皮给药后多成分皮肤药动学进行研究, 为弩药微乳后续的考察及应用提供参考。
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中药免疫增强剂的作用机制及用药规律
信立媛, 郑亮
2024, 40(2): 174-183.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4.0174
摘要: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复方专利处方中用于增强免疫力的中药配伍规律, 并运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其中核心药物的潜在作用机制。  方法  挖掘国家知识产权局中药增强免疫力的复方专利数据, 进行中药频次、关联规则以及复杂网络分析, 并筛选出核心药物。利用TCMSP平台筛选核心药物活性成分并进行靶点预测, 于疾病数据库OMIM、DrugBank、GeneCards、Uniprot筛选免疫力相关靶点, 获取核心中药与免疫力的交集靶点; 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PI)分析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分子对接技术对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进行验证。  结果  分析中药复方专利得出5味核心药物: 黄芪、人参、枸杞子、茯苓、当归, 有效活性成分对应靶点214个, 1 784个免疫力相关靶点, 交集靶点55个, 关键作用靶点有RELA、TNF、TP53、IL-6。GO分析结果显示主要调控对细菌起源分子的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生物刺激的反应等。KEGG通路160条, 主要涉及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南美洲锥虫病、TNF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 槲皮素、山柰酚能较好地与RELA、TNF、TP53、IL-6进行结合。  结论  专利文献中增强免疫力的中药以补虚药为主, 主要有效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等化合物, 以RELA、TNF、TP53、IL-6为关键靶点, 通过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南美洲锥虫病、TNF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多条通路发挥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临床诊疗标准研究
儿童腺样体肥大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袁斌, 姜之炎, 马华安, 韩梅, 刘竹云, 任现志, 李伟伟, 王素梅, 张学青, 朱晓慧, 王雷, 胡婵婵, 马俊, 王天涵, 李硕
2024, 40(2): 184-189.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4.0184
摘要:
检索儿童腺样体肥大相关文献, 形成专家问卷, 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编写规则, 通过3轮德尔菲法专家问卷调查及专家论证会进行意见整理及总结分析, 在此基础上完成同行征求意见、质量评价及适用性评价, 最终形成《儿童腺样体肥大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此次制定明确指南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 以期为儿童腺样体肥大中医临床实践、诊疗规范等提供重要参考。
临床研究
完带汤防治脾虚湿盛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及对DNA损伤的影响
韩月, 沈甦, 傅捷, 任青玲
2024, 40(2): 190-195.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4.0190
摘要:
  目的  探讨完带汤治疗脾虚湿盛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的临床疗效及对DNA损伤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脾虚湿盛VVC患者随机分为完带汤组和氟康唑组各35例,治疗期间2组各脱落5例。氟康唑组采用150 mg氟康唑口服一次;完带汤组采用完带汤口服14 d。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评估2组患者临床治愈(Test of cure, TOC)率及临床缓解(Clinical improvement, CI)率;比色法检测阴道灌洗液中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deoxyguanosine, 8-OHDG)水平变化以评估DNA损伤情况;治疗后3月评估患者访视临床完全缓解(Follow up, FU)、真菌学转阴及复发率。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呈现不同程度改善(P < 0.05,P < 0.01);完带汤组优于氟康唑组(P < 0.05,P < 0.01); 完带汤组TOC、CI、真菌学转阴率与氟康唑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完带汤组FU及复发率均显著优于氟康唑组(P < 0.05,P < 0.01)。治疗后,氟康唑组阴道灌洗液中8-OHDG表达显著增加(P < 0.001),完带汤组未见明显变化,显著低于氟康唑组(P < 0.001)。  结论  完带汤总体临床疗效与氟康唑相当,但在改善中医证候、防止复发方面优于氟康唑,同时具有不加剧阴道细胞DNA损伤的优势。
名老中医学术传承
从“土得木而达”辨治胃食管反流病
李金儒, 龙丹, 朱莹
2024, 40(2): 196-200.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4.0196
摘要:
总结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朱莹教授对《黄帝内经》中“土得木而达”理论内涵的理解以及从“土得木而达”辨治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为脾胃失调,胆气不利,心火上炎,肾水失约。治疗当以疏肝利胆,协调脾胃升降,清心解郁,敛降燔燥胃火,扶脾济肾,培补萎靡之木为治则治法,其关键在于恢复木土二行生克制化之常态。
述评
舌苔形成的调控机制及研究新思路
张军峰, 詹瑧
2024, 40(2): 201-208.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4.0201
摘要:
舌苔是舌背黏膜表面的一层苔状物, 观察其颜色和性质变化是中医舌诊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 舌苔图像及其成分对系统性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为中医察舌苔辅助临床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的科学内涵提供了现代科学证据。然而, 关于舌苔形成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机制依然缺乏系统深入研究。笔者分析了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生物毒素、物理因素对舌苔形成的调控作用, 为探索舌苔微环境(微生物、免疫、内分泌、机械拉伸、温度等)调控舌苔形成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体系, 有助于推动舌诊原理的现代科学内涵和临床应用研究。
中药及其活性物质调控干细胞分化与功能研究进展
章腾, 宋梦瑶, 钱程, 邹伟, 王爱云, 陆茵
2024, 40(2): 209-21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4.0209
摘要: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传承至今已经历了数千年的沉淀和临床验证。古代医家依据中医药理论,使用天然药物和自然手段促进机体的自我调节和损伤修复。近年来,干细胞作为修复机体损伤的重要工具,掀起了研究热潮。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涉及领域的不断扩大,中医药与干细胞之间的潜在关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人员投入研究。从再生医学与干细胞、中药调控干细胞的优势以及中医药和再生医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方面进行阐述,梳理了当前该领域研究动态和前沿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