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37卷  第1期

专论
从治未病谈“武昌模式”在突发性急性传染病防控中的意义
李晓东, 刘保延, 王辉, 邵建柱, 宋斌, 何丽云, 连凤梅, 李修洋, 王涵, 赵林华, 仝小林
2021, 37(1): 1-5.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001
摘要: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等内容。“武昌模式”采用中医通治方+社区+互联网的模式,根据疫情形势,在政府支持下,大量配置通治方,通过社区将中药发放至患者或居民手中,患者通过专门的APP或者微信扫描中药袋上的二维码,对服药结果进行反馈,专家根据反馈对药方进行微调或对诊疗方案进行调整。通治方是“武昌模式”决胜的关键,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同步实施使得疫情防控关口前移,瘥后防复是“武昌模式”独特善后之法。故“武昌模式”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与现代思维及技术紧密结合,是我国在面对新发、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社区中医药防控的一种创新模式,为社区传染病防控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学术探讨
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0)
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写作组
2021, 37(1): 6-12.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006
摘要: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贯穿疾病始终,其临床表现复杂,个体差异性大,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PD治疗的重点与难点。治疗上西医多遵循指南,但证据有限,重在对症处理;而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可以多症兼顾,临床经验积累较多,是对西医治疗的有效补充,中西医结合则可更有效地改善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国内PD领域的中、西医专家秉承“病证结合,诊治协同”的理念,综合各自优势,形成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以期为临床医师对PD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诊疗提供参考。
温病血分证病机及治法探析
魏凯峰, 杨进
2021, 37(1): 13-15.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013
摘要:
探讨了温病血分证的病机、分期及治法,提出温病血分证宜分三期辨治,初期血热耗血,瘀热交结,治宜凉血散血;中期为血热妄行,兼有瘀滞,治宜凉血解毒、散血止血;后期为热瘀气脱或气随血脱,治疗重在扶正固脱。
临床研究
金荞麦联合SASP治疗大肠湿热型UC的疗效及其对TLR4/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
葛飞, 刘丽娜, 严晶, 康安, 朱时林, 田祖成, 梅莉, 代海峰, 倪海军
2021, 37(1): 16-20.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016
摘要:
目的  观察金荞麦片联合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门诊收集UC患者72例(大肠湿热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SASP治疗,治疗组给予金荞麦片联合SASP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改良Mayo评分、黏膜愈合率、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结肠黏膜炎症相关信号蛋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除小便短赤外,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所下降,而治疗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等中医症状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 < 0.05);2组改良Mayo评分均显著降低(P < 0.05),2组的降低程度相当。治疗组黏膜愈合率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P < 0.05),且以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 < 0.05)。治疗组的结肠病理结果及TLR4、NLRP3表达均有一定程度的下调(P <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  金荞麦片联合SASP对UC的疗效优于单用SASP,其机制可能是通过TLR4/NLRP3信号通路干预UC发挥了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参芪水煎液防治顺铂化疗所致肾损伤临床研究
孙美娟, 费梅, 祝皓
2021, 37(1): 21-24.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021
摘要:
目的  观察参芪水煎液在防治顺铂化疗所致肾损伤方面的作用,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早期肾损伤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设计方案,入选60例确诊为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予含顺铂方案化疗,干预组在化疗同时加用参芪水煎液口服。在化疗前、化疗第2疗程及第4疗程分别收集2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血肌酐(Scr)、尿蛋白(UTP),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NGAL含量,采用ELISA法统一检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化疗前相比,2组患者肾损伤指标NGAL、Scr、UTP、β2-MG及RBP水平在第4疗程均较化疗前升高(P < 0.01),与干预组相比,对照组升高幅度更明显(P < 0.01);在化疗周期较短的第2疗程,Scr、UTP、β2-MG及RBP水平与化疗前比较没有显著变化(P>0.05),而血NGAL在化疗第2疗程较化疗前均已显著升高,且在第4疗程呈明显上升趋势(P < 0.01),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  参芪水煎液能改善患者Scr、UTP、β2 -MG、RBP及NGAL指标的表达,进而防治顺铂化疗所致肾损伤;且NGAL检测在评价早期肾损伤方面具有优势。
学术探讨
柔肝化纤颗粒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肝肾阴虚型患者外周血NLRP3炎症小体及其产物表达的影响
段桂姣, 王振常, 蒋锐沅, 郝蔷薇, 吕艳杭, 农小欣
2021, 37(1): 25-30.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025
摘要:
目的   观察柔肝化纤颗粒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肝肾阴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及其产物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2组按指南给予恩替卡韦口服,治疗组加服柔肝化纤颗粒。2组疗程均为2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肝功能、肝纤四项[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肝脾影像学指标、乙肝病毒(HBV)-DNA、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水平及NLRP3炎症小体、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IL-1β、IL-18 mRNA的表达。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1),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1);2组肝功能、肝纤四项、证候积分、肝脾影像学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 < 0.01),且治疗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 < 0.01);2组血清IL-1β、IL-1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NLRP3、Caspase-1、IL-1β、IL-18 mRNA水平优于治疗前(P < 0.01),治疗组均较对照组作用显著(P <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肝肾阴虚型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Caspase-1、IL-1β、IL-18及TNF-α表达水平,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补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气虚血瘀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疗效观察
胡钢, 严松鹤, 俞云飞, 蔡建平
2021, 37(1): 31-35.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031
摘要:
目的   观察补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气虚血瘀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气虚血瘀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1组、治疗2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1组给予补气活血通络汤联合常规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2组给予补气活血通络汤联合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3组患者的血栓前状态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清抗凝血酶原Ⅲ(AT-Ⅲ)],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同时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以及是否血栓形成等数据。结果   治疗后,治疗1组FDP、vWF、AT-Ⅲ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组AT-Ⅲ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个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治疗组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0.01),2个治疗组间比较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治疗组出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0.01);3组血栓形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气活血通络汤联合低分子肝素能有效纠正气虚血瘀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栓前状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能减少低分子肝素的用量及出血风险,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区段性任脉药物铺灸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研究
房连强, 李星凌, 郭勤, 刘婧, 张全爱
2021, 37(1): 36-40.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036
摘要:
目的  探讨区段性任脉药物铺灸对少弱精子症精液参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口服维生素E胶囊、五子衍宗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区段性任脉药物铺灸治疗, 分别于治疗2个月、3个月,分析治疗前后2组精液参数、精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及DNA碎片指数(DFI)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精子浓度、形态明显改善,活力显著增加(P < 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优势明显(P < 0.01);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有效地增加精浆SOD活性、降低MDA水平、降低DFI指数(P < 0.0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区段性任脉药物铺灸能显著降低MDA水平,增加SOD活性,改善DFI,优化精液参数,提高临床疗效。
大艾段温针法治疗肾虚肝郁型弱精子症临床研究
孙敦坡, 姜明孝, 马小闵, 鹿朦, 刘兆飞, 王益松, 高绪柱
2021, 37(1): 41-4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041
摘要:
目的   观察大艾段温针灸法治疗肾虚肝郁型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及对精液常规、精浆生化、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药物组、常规温针组、普通针刺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使用大艾段温针灸法,采用4 cm艾段,药物组应用硫酸锌片、维生素E软胶囊、五子衍宗丸,常规温针组采用2.5 cm艾段,普通针刺组常规针刺,不用灸法。各组均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4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精液常规、精浆生化以及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药物组疗效均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情绪低落、记忆力下降、精液清冷)改善方面,观察组优于其他3组(P<0.05~0.01)。4组精子活率、a级精子、a+b级精子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0.01),4组的精子畸形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畸形率、a级精子、a+b级精子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其他3组(P<0.05~0.01),精子活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常规温针组、普通针刺组(P<0.01)。4组的精浆果糖、中性α-葡萄糖糖苷酶及药物组精浆锌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在精浆果糖、中性α-葡萄糖糖苷酶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其他3组(P<0.01)。4组的睾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激素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0.01);睾酮方面观察组优于药物组(P<0.01),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激素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其他3组(P<0.05~0.01)。结论   大艾段温针灸法治疗肾虚肝郁型弱精子症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中医临床症状、精液常规、精浆生化以及性激素水平相关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性激素水平相关。
实验研究
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炎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刘丽, 康安, 刘春样, 田磊, 刘志辉, 沈洪
2021, 37(1): 47-53.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047
摘要:
目的   探究清肠化湿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DSS诱导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称小鼠体质量,量取结肠长度,制备结肠病理切片,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L-6和TNF-α的水平,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测定结肠肠道内容物中丁酸、异丁酸的含量,基于16S rRNA扩增与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分析小鼠粪便菌群的构成及丰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表现为体质量下降,脾脏肿大,结肠长度缩短(P < 0.05~0.01),结肠组织中IL-6和TNF-α水平升高(P < 0.01),肠道内容物中丁酸、异丁酸含量下降(P < 0.01),肠道菌群组成及丰度发生变化。清肠化湿方干预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体质量明显增加,脾脏肿大减轻,结肠长度增加,肠道病理损伤改善,结肠组织IL-6和TNF-α水平降低,肠道内容物中丁酸、异丁酸的含量显著增加,失衡的肠道菌群被调节趋向正常组水平。结论   清肠化湿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与调节肠道菌群、提高肠道内丁酸和异丁酸含量、降低促炎因子IL-6和TNF-α水平等有关。
基于斑马鱼在体模型高效筛选补骨脂配伍减毒研究
宁青, 刘中秋, 韦英杰, 胡明
2021, 37(1): 54-61.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054
摘要:
目的   基于斑马鱼在体模型高效筛选补骨脂配伍减毒药味,探讨其减毒机制,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受精后1~6 dpf斑马鱼,研究不同药味对斑马鱼的影响,观察鱼脏器行态/形态,计数死亡数,快速筛选确定安全浓度;以补骨脂素为代表毒性成分,观察不同药味与其配伍后对斑马鱼毒性的变化,筛选有效减毒的药味及成分;采用RNA-seq技术(RNA sequencing)对杜仲代表活性成分桃叶珊瑚苷配伍补骨脂素进行转录组测序,建立基因表达谱(DGE)文库,进行肝毒相关基因本体论(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筛选出肝脏相关通路中有代表性的差异表达基因,初步探讨桃叶珊瑚苷配伍减毒机制。结果   通过筛选表明桃叶珊瑚苷可显著降低补骨脂对斑马鱼的肝脏毒性影响。RNA-Seq富集显示,加入桃叶珊瑚苷配伍后与原有的单一补骨脂素组相比,毒性、疾病(癌症)、免疫激活、化学致癌特征信号方面有明显的减少,神经营养因子、长寿调节、血小板激活信号通路增强。同时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gpx1bpgdrrm2、gstp2、anpepbcyp1aprf1.5、nfκb2。结论   利用斑马鱼在体快速评价的优势,实现基于体内过程的毒性评价,先从毒性明确的代表成分补骨脂素配伍可快速锁定减毒药味及成分,利用RNA-seq技术可进一步分析其配伍减毒的机制,该研究对其临床药味配伍减毒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
复方虎杖方体内外抗乙肝病毒的活性评价
王云, 鞠建明, 李振华, 刘克冕, 汪露露, 彭蕴茹, 刘超
2021, 37(1): 62-6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062
摘要:
  目的   研究复方虎杖方体内外抗乙肝病毒作用。   方法   体外实验采用CCK-8染色法检测复方虎杖方水提物、醇提物对HepG2.2.15细胞株的抗增殖活性,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测定HBsAg、HBeAg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含量;体内实验采用血清斑点杂交法(Dot blot)测定给药5、10 d后及停药3 d后鸭血清中的DHBV-DNA含量。   结果   体外结果显示,复方虎杖方水提物、醇提物能有效抑制HepG2.2.15细胞增殖活性,IC50分别为51.28 mg/mL和46.78 mg/mL;复方虎杖方能有效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醇提物对HBeAg分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水提物;复方虎杖方醇提物能有效抑制HepG2.2.15细胞HBV-DNA复制,但水提物效果不明显。体内结果显示,复方虎杖方能有效抑制鸭血清中DHBV-DNA复制,且能显著抑制停药后的病毒反跳。   结论   复方虎杖方体内和体外均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作用,研究为该方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基于JAK2/STAT3/VEGF通路探讨周氏固金消瘤汤抗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机制研究
吴吟秋, 王载川, 张晓春, 苏兆亮, 刘延庆, 侯超
2021, 37(1): 67-71.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067
摘要:
目的   研究周氏固金消瘤汤(ZSGJXLT)对人肺腺癌A549增殖、凋亡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CCK-8法检测ZSGJXLT对细胞活性的影响;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体外血管形成实验观察血管生成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VEGF、JAK2、p-JAK2、STAT3及p-STAT3表达;构建小鼠A549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并给予不同浓度ZSGJXLT治疗,21 d后处死小鼠称取瘤质量,计算抑瘤率。结果   ZSGJXLT显著抑制A549的活性(P < 0.01),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ZSGJXLT诱导A549细胞凋亡(P < 0.05~0.01),具有浓度依赖性;ZSGJXLT显著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小管形成(P < 0.01),呈浓度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ZSGJXLT能引起Bax/Bcl-2表达明显上调(P < 0.05~0.01),VEGF、p-STAT3/STAT3和p-JAK2/JAK2的表达明显下调(P < 0.01);小鼠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ZSGJXLT(0.25、1、4 g/kg)均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P < 0.05~0.01),抑瘤率分别为21.66%、35.52%和48.24%。结论   周氏固金消瘤汤可以通过影响JAK2/STAT3/VEGF通路的活化,发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等多途径抗人肺腺癌A549的作用。为开发新型抗肺癌中药复方ZSGJXLT提供了实验依据。
中药活性化合物高良姜素与吉非替尼抗非小细胞肺癌的协同增效作用及机制研究
沈存思, 杨福州, 项莹颖, 陈古月, 纪建建, 张正光
2021, 37(1): 72-76.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活性化合物高良姜素(Galangin)与肺癌靶向药物吉非替尼(Gefitinib)抗肺癌的协同增效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CK-8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两药单用及联用时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促凋亡作用;Western blot检测两者单用及联用时对各组凋亡相关蛋白及信号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适宜浓度的Galangin与Gefitinib联用可更有效地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协同作用显著;利用CompuSyn软件测得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 < 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单用Gefitinib相比,两药联用可进一步降低p-EGFR、p-STAT3、Bcl-2的蛋白水平,提高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Bax的蛋白水平。结论  在体外水平,Galangin与Gefitinib联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对EGFR/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机制之一,两者联用协同抗癌的作用值得关注。
回药扎里奴思方U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的质控方法研究
黄楷迪, 刘敬霞, 牛阳, 马学琴, 张婷, 卜凡淑, 任慧, 郭盛, 钱大玮, 段金廒
2021, 37(1): 77-82.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077
摘要:
目的   建立扎里奴思方的UPLC-PDA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UHPLC T3(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317 nm;采用UPLC-PDA对其中9种物质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共确定扎里奴思方指纹图谱13个共有色谱峰,通过对照品比对出其中9个共有峰。10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23~0.983。9种物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值均大于0.999 0;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肉桂酸、没食子酸含量较高。各物质回收率在98.82%~102.91%之间,RSD均小于2.52%;样品在24 h内稳定,重复性良好。结论   建立了扎里奴思方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及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简便、重复性良好,可为进一步完善扎里奴思方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不同基原大黄指纹图谱、多成分定量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质量评价研究
孙冬梅, 罗思妮, 魏梅, 朱德全, 何广铭, 罗文安, 杨锐培
2021, 37(1): 83-90.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083
摘要:
  目的   建立3种基原大黄(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唐古特大黄)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UPLC法同时测定51批大黄指纹图谱及14个化学成分含量,并通过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不同基原大黄药材进行全面质量评价。   结果   建立了3种基原大黄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8个共有峰,并指认了14个化学成分;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3种基原大黄相似度存在一定差异,但部分药用大黄与掌叶大黄相似度较高,聚类分析与相似度评价结果一致。通过PCA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5.823%;PLS-DA可用于大黄的基原识别,并筛选出6个差异性成分。   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为不同基原大黄药材的质量控制和鉴别提供可靠的分析方法。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扶土生金康复方调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免疫功能机制研究
王博寒, 史锁芳, 张晓娜
2021, 37(1): 91-95.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091
摘要:
  目的   探讨扶土生金康复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免疫抑制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中医药网络药理学智能信息平台,检索扶土生金康复方的化学成分以及对应的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免疫抑制相关靶点,将药物成分靶点与免疫抑制相关靶点对应,筛选交集靶点及相关功效成分。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通过STRING平台,进行PPI网络构建,找出核心靶点,再对交集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   结果   扶土生金康复方作用于免疫抑制的活性成分主要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柚皮素等,关键靶点为mTOR、TLR2、TNF、AKT1、MAPK3等,GO与KEGG富集分析提示通过T细胞活化、氧化应激等参与体内生物过程以及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通路等方式调节免疫功能。   结论   阐述了扶土生金康复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免疫抑制的作用机制,为未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降脂脉安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机制研究(英文)
张雷, 朱卫, 季晓天, 彭惠平
2021, 37(1): 96-104.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096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降脂脉安颗粒(JZMA)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 探讨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潜在作用机制。  方法  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的脂水分配系数(ALogP)和药物相似性(DL)参数设置, 收集降脂脉安颗粒中各个药物的化学成分, 通过靶点预测网站服务器(UniProt)与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的整合来获取降脂脉安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靶点和疾病基因, 运用STRING在线工具构建蛋白互相作用(PPI)网络, 并借助Cytoscape 3.6.0构建"中药-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利用Cytoscape3.7.2软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 运用MCODE插件筛选出关键基因, 并采用STRING数据库与R 3.6.3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分类富集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  结果  共得到283个潜在活性成分, 包括槲皮素(quercetin)、芹菜素(apigenin)、山柰酚等关键化合物; 经拓扑分析, 获得13个核心靶点、6个基因簇和4个核心基因CASP9、PTGS2、SLC2A4、OPRD1, 它们主要参与PI3K/Akt、AGE-RAGE、FOXO、IL-17、HIF-1信号通路等。  结论  网络药理学分析有助于揭示JZMA治疗NAFLD的主要物质基础, 预测了其多层次、多靶点和多途径的潜在作用机制, 为拓展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数据挖掘研究
淋巴瘤医案不同聚类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朱垚, 陆明, 杨涛, 倪海雯
2021, 37(1): 105-112.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105
摘要:
  目的  以淋巴瘤临床医案为范例数据, 对不同聚类分析方法挖掘结果进行比较, 从而分析中医医案药物聚类挖掘方法的优化方案与结果差异。  方法  对淋巴瘤医案进行统一预处理与规范, 运用分散性聚类中的快速聚类、结构性聚类中的层次聚类进行挖掘分析, 并从算法特点、终值偏倚与临床拟合3个维度综合比较。  结果  研究共涉及患者138人次, 病例354诊次, 药物451味。分散性聚类中药物分散性聚类所得群集类26类, 群集数最大29, 最小1;方剂分散性聚类所得群集类22类, 群集数最大19, 最小3, 位点值最大14, 最小3。结构性聚类中F10药物凝聚层次聚类, 群集数最大25, 最小12;结构性聚类中F20药物凝聚层次聚类, 群集数最大21, 最小8;结构性聚类中F30药物凝聚层次聚类, 群集数最大15, 最小5。  结论  对于中医临床医案单病种数据挖掘研究, 方法的选取主要取决于样本的总体数量与药物的总体频数。数据量较小时宜选取结构性聚类, 药物结构性聚类挖掘设计宜采用较高药物频幅, 挖掘终值偏倚较低, 研究结果临床拟合度较好; 数据量较大时宜选取分散性聚类, 分散性聚类挖掘设计宜采用方剂分散性聚类, 挖掘终值偏倚较低, 研究结果临床拟合度较好。
名老中医学术传承
国医大师邹燕勤“肾病治肺”分期辨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经验
吕勇, 易岚
2021, 37(1): 113-11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113
摘要:
肺与肾密切相关, 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运用“肾病治肺”法分期辨证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性期祛邪治标, 以清咽宣肺为先, 疏风宣肺以消风水; 缓解期标本兼治, 以补肺清利为重, 安正以祛伏邪; 恢复期扶正治本, 以益气固卫为护, 滋养肺肾以固根本。
从“瘀热”论治放射性损伤
杨文娟, 李文婷, 杨菊, 吴勉华
2021, 37(1): 117-119.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117
摘要:
吴勉华教授从“瘀热”理论对放射性损伤进行辨治, 认为放射性损伤病因病机多为热毒互结, 瘀热相搏, 气阴两伤。以清热解毒, 凉血散瘀, 益气养阴, 润燥生津为主要治法, 标本兼顾; 不忘后天之本, 顾护脾胃贯穿治疗始终;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按主症特点施治。放射治疗开始配合中药治疗, 可有效防治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放射性损伤, 提高生活质量。
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研究
基于血清靶向代谢组学研究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炎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田刚, 李超, 翟园园, 冯丽, 徐佳, 包贝华, 姚卫峰, 张丽, 丁安伟
2021, 37(1): 120-125.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120
摘要:
目的  研究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炎小鼠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取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模型组,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 灌胃给药, 连续给药5 d。GC-MS靶向检测小鼠血清中糖酵解和三羧酸(TCA)循环的12个代谢物(丙酮酸、乳酸、琥珀酸、富马酸、苹果酸、α-酮戊二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顺式乌头酸、3-磷酸甘油酸、柠檬酸、异柠檬酸、葡萄糖), 并进行多变量数据分析。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小鼠血清中鉴定出乳酸、琥珀酸、苹果酸、α-酮戊二酸、异柠檬酸和葡萄糖等多个显著性差异代谢物, 并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干预下得以有效改善。结论  研究精准发现与炎症反应相关的6个显著差异代谢物, 为从能量代谢层面上深入阐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抗呼吸系统炎症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
热毒宁注射液解热作用与化学质控成分相关性研究
范震宇, 蔡亮亮, 王亚格, 殷晓芹, 朱永红, 陈伯华
2021, 37(1): 126-130.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126
摘要:
目的  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化学质控成分与解热作用的关系。方法  建立脂多糖(LPS)致大鼠发热动物模型, 研究热毒宁注射液解热作用和对中枢发热介质前列腺素E2(PGE2)影响。复制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PGE2模型, 并采用环氧化合酶(COX)-2活性实验, 考察热毒宁注射液及其化学质控成分对PGE2释放和COX-2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热毒宁注射液可持续稳定地降低发热大鼠体温, 中、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发热高峰期下丘脑组织中PGE2含量。体外研究显示热毒宁注射液能抑制PGE2释放和COX-2酶活性, IC50分别为27.07μg/mL、418.6 ng/mL。其化学质控成分中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咖啡酸、新绿原酸剂量依赖性抑制PGE2释放, 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均能明显抑制COX-2酶活性。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有明显解热作用, 可能与抑制COX-2酶活性, 降低PGE2合成与释放有关, 其解热作用主要来自化学质控指标中咖啡酰奎宁酸类物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栏
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学领域糖尿病相关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
严倩华, 申力, 李卫东, 姜婧, 刘奇, 崔树娜, 毕明刚
2021, 37(1): 131-135.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131
摘要:
对2010-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学领域糖尿病相关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进行回顾和分析, 介绍了面上、青年、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和资助项目数及资助率, 并对资助病种进行总结。分析后发现, 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糖尿病相关项目具有围绕中医优势病种, 面向临床需求, 聚焦前沿科学问题, 重视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基础研究, 推动多学科交叉, 加强原始创新等特点; 但也存在缺乏中医理论支撑, 科学问题属性不明确等问题。
述评
利用超分子组装理论探讨麻杏石甘汤抗病毒机制研究的新策略
陈瑞, 陈志鹏
2021, 37(1): 136-139.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136
摘要:
汤剂中的超分子现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成为中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近几年有关中药汤剂中的超分子现象的研究进展, 并以麻杏石甘汤为例, 提出从超分子角度探究麻杏石甘汤抗病毒活性的原因, 为研究中药汤剂中超分子结构与药效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思路。
综述
中医药干预肠道菌群防治高血压合并认知障碍的探讨
洪于兴, 宁美, 颜习武, 常诚
2021, 37(1): 140-144.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140
摘要:
肠道菌群失调存在于高血压及认知障碍患者中, 肠道菌群影响人体血压水平、大脑功能和宿主行为, 从而与高血压合并认知障碍相关。补益肝肾、平肝潜阳、活血化瘀类中药调整肠道菌群对防治高血压合并认知障碍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从肠道菌群与高血压以及认知障碍的关系、中医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高血压合并认知障碍的研究现状等角度进行综述, 旨在探究高血压合并认知障碍防治的新靶点、新思路。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肠道菌群研究进展
蒋星卓, 彭拥军, 徐疏影, 李文倩, 吴旭
2021, 37(1): 145-149.
摘要:
变应性鼻炎患病率较高, 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副作用小、远期疗效好的特点, 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综述了变应性鼻炎与肠道菌群及宿主免疫的关系、针灸调节变应性鼻炎相关肠道菌群及免疫的作用, 揭示“肠道菌群-宿主免疫”可能成为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新靶点, 以期为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冰片引经作用的探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赵洋洋, 郭玉洪, 黄汕梅, 银帮巧, 唐耀平
2021, 37(1): 150-155.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150
摘要:
冰片在传统医学中常作为一味佐使药,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 现代医学也证实其对心脑血管等诸多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近年来,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冰片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 通过对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发现冰片可促进药物通过血脑屏障、黏膜、胃肠道、皮肤等部位, 可能发挥了引经作用。其内在分子机制包括抑制转运蛋白外泵功能、调节生物化学物质水平、改变皮肤角质层的结构变化以及疏松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结构等。为了进一步探讨冰片具有类似引经作用的科学内涵, 以期为基于中药引经报使概念研究靶向给药系统的新思路提供理论参考, 现就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庄延双, 蔡宝昌, 张自力
2021, 37(1): 156-160.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1.0156
摘要: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整体作用的特点, 网络药理学具有与中药作用类似的特点, 选择网络药理学技术来研究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分子机制成为一种趋势。网络药理学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聚焦所需要研究的蛋白、基因和通路, 成为研究人员常用的筛选工具。主要介绍了网络药理学常用研究方法, 常用数据库和工具, 对网络药理学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中药药性理论和中药的毒性作用机制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并对网络药理学在中药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及展望进行总结, 以期为后续网络药理学在中药中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