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8年  第34卷  第5期

学术探讨
仲景苓术剂探讨
史欣德
2018, 34(5): 433-435.
摘要:
从药物组成、主治病证、病因病机、作用部位等方面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含有茯苓和白术的方剂(简称为苓术剂)进行了对比和梳理,认为苓术剂主要治疗的是水液代谢异常的一类病证。根据水饮内停的病位不同,苓术剂的组成也相应不同,如:停在头项,则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停在心下、胸胁,则用苓桂术甘汤、茯苓泽泻汤;停在膈上,则用猪苓散;停在腰腹,则用甘姜苓术汤;停在表里上下,则用五苓散。另外,兼阳虚寒甚者,用真武汤、附子汤;兼气虚者,用理中加茯苓汤;兼血瘀者,用当归芍药散。
关于中医治法分类的思考
黄玉燕, 张立平, 汤尔群
2018, 34(5): 436-439.
摘要:
认为治法分类最经典的是程国彭医门八法,但难以概括所有治法,目前治法分类尚无全策。治法的确立是主观思辨过程,治法存在多种角度的表述方式,治法分类有主观性、局限性与多维度属性。从主流中医理论体系出发,联系病机入手,辅以按因分类等的方法,对治法进行一级分类,较为可行。为解决治法分类出现的交叉重复、冗繁等问题,可通过确定标准概念与异名、取最小单元、筛除属功效而非治法者等方式对各层级之下的治法进行筛选。
小青龙汤加减法“若喘去麻黄”之辨析
宋德胤, 史锁芳
2018, 34(5): 440-442.
摘要:
结合历代医家观点,对《伤寒论》中小青龙汤加减法“若喘去麻黄” 是否“仲景意”进行了讨论,并结合《金匮要略》中的相关条文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仲景的辨证论治精神,小青龙汤使用麻黄平喘与否需要在具体临床时辨别正邪关系:在寒邪甚体质好,适合汗法解表时可使用;若里饮重而喘,表邪不重或伴有虚证的患者则不宜使用。
临床研究
救必应汤联合化疗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Survivin、p53蛋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胡乃强, 林才志, 赵海燕, 张林英, 徐学磊, 韩丹, 邵文慧
2018, 34(5): 443-447.
摘要:
目的 观察救必应汤联合DP方案(多西他赛+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予DP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救必应汤,均以21 d为1个周期,观察4个周期。观察2组治疗前后瘤体改变情况、中医症状评分、毒副反应、血清p53、Survivin水平和免疫情况等。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血清p53、Survivin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治疗组发生骨髓抑制、肝损害的病例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救必应汤联合DP方案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较好控制瘤体大小,改善临床症状,下调血清p53、Survivin水平,并具有增效减毒作用。
冠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使用保肾片防治造影剂肾病的临床研究
缪晓帆, 王昉, 林欣
2018, 34(5): 448-451.
摘要:
目的 观察保肾片预防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随机将80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冠心病标准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保肾片4片/次,每日3次,连服7 d。观察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72 h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半乳糖苷酶水平(GAL)水平。结果 2组间同时间点对比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前各项肾损伤标志物水平无明显差异;术后24 h治疗组CysC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治疗组Scr、BUN、CysC、NAG、GA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eGFR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一组内不同时间点对比显示:对照组术后24 h CysC水平高于术前(P<0.05);治疗组术后72 h Scr、BUN、NAG、GAL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eGFR水平则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术后72 h Scr、BUN、CysC、NAG、GAL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eGFR水平低于术前(P<0.05)。结论 在冠脉造影围手术期的病人应用保肾片,对造影剂肾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自拟宁心安神方对首发广泛性焦虑症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熊航, 郭蓉娟
2018, 34(5): 452-455.
摘要:
目的 探讨宁心安神方治疗广泛性焦虑症(GAD)血虚肝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广泛性焦虑症(血虚肝热证)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疗程为4周,观察组给予宁心安神方颗粒剂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颗粒口服,均每日1剂,早晚温服。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γ干扰素(IFN-γ)、皮质醇(CS)和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HAMA评分及总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40%),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IL-1β、IL-6、TNF-α、CS和PGE2水平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而血清IFN-γ水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为1例,对照组2例,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宁心安神方能有效改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状况,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
双降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郑晓丹, 解金洪, 蔡娟, 朱建华, 姜卫东, 倪卫兵, 陶志强, 高想
2018, 34(5): 456-460.
摘要:
目的 观察双降汤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10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气虚痰瘀证患者随机分成4组。基础治疗为受试者均采用低盐低脂饮食,硬斑块1组及软斑块1组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硬斑块2组及软斑块2组在每天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的基础上,加双降汤,每日1剂口服,各组均连续服用12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斑块面积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各组患者血清中均见较高水平的细胞炎症因子MCP-1、MIF、NF-κBp65、TGF-β1及蛋白酶MMP-1、MMP-9表达。与治疗前硬斑块1组及硬斑块2组加双降汤比较,软斑块1组及软斑块2组加双降汤患者血清中MCP-1、MIF、NF-κBp65、MMP-1、MMP-9水平升高,而TGF-β1水平降低(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硬斑块1组及软斑块1组患者血清中MCP-1、MIF、NF-κBp65、MMP-1、MMP-9水平升高,而TGF-β1水平降低(P<0.05),硬斑块2组加双降汤及软斑块2组加双降汤变化尤为显著(P<0.01)。与治疗后硬斑块2组加双降汤比较,软斑块2组加双降汤MCP-1、MIF、NF-κBp65、MMP-1、MMP-9水平升高,而TGF-β1水平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硬斑块1组及软斑块1组颈动脉斑块面积缩小(P<0.05),硬斑块2组加双降汤及软斑块2组加双降汤颈动脉斑块面积缩小(P<0.01),且软斑块2组加双降汤颈动脉斑块面积缩小优于硬斑块2组加双降汤(P<0.05)。治疗后各组均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与硬斑块1组及软斑块1组比较,硬斑块2组加双降汤及软斑块2组加双降汤能明显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积分(P<0.05)。结论 细胞炎症因子MCP-1、MIF、NF-κBp65、TGF-β1及蛋白酶MMP-1、MMP-9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的调控,双降汤及阿托伐他汀可有效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及明显改善颈动脉斑块患者中医证候,二者联合应用疗效更佳,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MCP-1、MIF、MMP-1、MMP-9、NF-κBp65水平,升高血清TGF-β1水平有关。
滋肾健脾方联合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脾肾两虚证临床研究
宋艳丽, 卫爱武, 孙自学, 门波, 张华
2018, 34(5): 461-464.
摘要:
目的 观察滋肾健脾方联合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RSA)脾肾两虚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复发性流产脾肾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淋巴细胞免疫,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滋肾健脾方,观察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血清封闭抗体(CD3+、CD4+、CD8+、CD4+/CD8+)和炎症因子(IFN-γ、TNF-α、IL-1β、IL-10)水平;比较2组患者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期间对照组脱落3例,治疗组脱落2例。治疗组生产率89.7%,高于对照组的71.9%(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8%,高于对照组的80.7%(P<0.05)。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封闭抗体和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3%(6/58)低于对照组的28.1%(16/57)(P<0.05 )。结论 滋肾健脾方联合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脾肾两虚证能明显提高足月分娩率,其机理可能与调节血清封闭抗体及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自拟益气温阳方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影响
陆程洁, 高静东, 刘敏, 陈婷, 陈嘉璐, 殷平
2018, 34(5): 465-469.
摘要:
目的 观察益气温阳方减轻化疗致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肺脾气(阳)虚证患者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 选取患有非小细胞肺癌肺脾(气)阳虚证患者共60例作为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益气温阳方治疗,至2期化疗结束。对比化疗前1天、化疗后第2天、化疗后第5天2组血常规、肝肾功能,并对比2组患者化疗前后中医症状、生活质量、相关肿瘤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期间实验组骨髓严重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相比对照组有一定的优势(P<0.01);实验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某些肺癌的特异性肿瘤指标相较于对照组存在一定的优势(P<0.05~0.01)。结论 益气温阳方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明显减轻骨髓抑制程度,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疾病治疗稳定率,提高生活质量,且引起不良反应程度较小。
自拟排石汤联合针刺减轻上尿路结石术后炎性反应的临床研究
黄霆, 朱晓雨, 宋日进, 曹朴, 苏仕峰, 王安喜
2018, 34(5): 470-473.
摘要:
目的 观察自拟排石汤联合针刺缓解上尿路结石术后炎性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接受上尿路结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排石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口服治疗,术后4周评价2组临床治疗效果,完成输尿管支架症状问卷调查整体生活质量(USSQ)评分并检测2组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尿草酸、尿钙、尿葡胺聚糖、尿柠檬酸水平。结果 术后4周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USSQ评分、hs-CRP、IL-6、TNF-α、尿草酸、尿钙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尿柠檬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 ;术后3月治疗组58例、对照组52例完全排出残留结石(P<0.05)。结论 自拟排石汤联合针刺能有效改善上尿路结石术后炎性反应,排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实验研究
基于皮肤电阻动力学技术快速比较6种温里药挥发油的透皮促进效果
任略, 陈建亚, 姚俊宏, 朱学敏, 董洁, 顾薇, 陈军
2018, 34(5): 474-479.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快速评价中药挥发油透皮吸收促进效果的方法,并比较温热药性对温里药挥发油的作用差异。方法 以香附四物活性组分群为透皮促进对象,测定了其油水分配系数。以6种温里药挥发油为研究对象,采用Franz扩散池方法测定了其对香附四物活性组分群的透皮吸收促进效果,采用细胞电阻仪和Transwell装置测定了其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并比较了皮肤电阻动力学测定结果与体外透皮吸收促进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香附四物活性组分群中阿魏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四氢非洲防己碱在pH7.4条件下的油水分配系数分别为-0.93、-0.59、-0.38、1.97和2.15。6种温里药挥发油对香附四物活性组分的透皮吸收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极性较强的成分,并且热性温里药挥发油(肉桂油、干姜油、高良姜油)的效果优于温性温里药挥发油(荜澄茄油、花椒油、丁香油)。对于不同极性组分,采用皮肤电阻动力学评价的促渗效果与采用体外透皮吸收实验评价的效果基本平行(r=0.748 1~0.812 9)。结论 温热药性对温里药挥发油透皮吸收促进作用有显著影响。采用皮肤电阻动力学可以快速评价中药挥发油体外透皮吸收促进效果。
垂盆草提取物流化床制粒过程参数的响应曲面模型及偏最小二乘模型研究
胡娅菁, 王刚, 骆英, 李亚芳, 易成
2018, 34(5): 480-484.
摘要:
目的 研究响应曲面回归模型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对流化床制粒的颗粒粒径分布拟合结果。方法 采用流化床制粒制备垂盆草颗粒,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考察粘合剂加入速度(X1),液固比(X2),进风温度(X3)对颗粒粒径的影响,并分别用响应曲面回归模型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研究过程参数对粒径分布的拟合情况。结果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响应曲面回归模型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均能较好的模拟流化床制粒结果,且响应曲面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模型拟合精度和预测能力。结论 结合实验设计与不同的统计模型可深入研究流化床制粒过程,提升对流化床制粒过程的理解,为今后该产品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参考和技术支持。
加减薯蓣丸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特定microRNAs表达影响
谢文婷, 谭子虎, 陈延, 李贤炜, 柳弘汉
2018, 34(5): 485-490.
摘要:
目的 探讨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微小RNA(microRNA,miRNA)表达及加减薯蓣丸对其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研究AD患者外周血miRNAs文献,选择多篇(≥2篇)文献中一致性差异表达的miRNAs(至少1篇以血清为样本)作为目标miRNAs进行研究。56例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给予加减薯蓣丸浓缩汤剂口服,每日2次,每次15 mL,疗程12周。另收集同期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健康体检者56例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D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目标miRNAs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D组治疗前血清miR-107、miR-29a、miR-29b、miR-181c、miR-125b、miR-135a、miR-342-3p表达明显降低,miR-146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AD组治疗后血清miR-107、miR-29a、miR-29b、miR-181c、miR-125b、miR-342-3p表达明显升高(P<0.05~0.01),miR-146a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 通过检测血清miR-107、miR-29a、miR-29b、miR-181c、miR-125b、miR-135a、miR-342-3p及miR-146a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AD患者早期诊断;加减薯蓣丸可能通过调节AD患者血清miR-107、miR-29a、miR-29b、miR-181c、miR-125b、miR-342-3p、miR-146a表达水平而发挥治疗AD的作用。
雷公藤红素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小鼠的免疫作用研究
卢嘉微, 陈都, 张淑芳, 卞勇, 刘丽, 张剑, 刘史佳
2018, 34(5): 491-494.
摘要:
目的 研究雷公藤红素对牛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小鼠抗炎作用及其对T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DBA/1J小鼠,以牛Ⅱ型胶原诱导建立小鼠关节炎CIA模型。成模后,以雷公藤红素2 mg/kg给药治疗并设置对照组,记录小鼠关节评分;二次免疫70 d后摘眼球取血处死小鼠,ELISA检测小鼠血浆中IL-17、IL-6、TGF-β水平,HE染色法观察小鼠关节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细胞中Th17和Treg比例。结果 雷公藤红素组小鼠关节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HE染色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有效改善关节滑膜炎性浸润情况(P<0.05);ELISA检测小鼠血浆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使Th17相关细胞因子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流式检测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可显著降低小鼠脾脏中Th17细胞亚群比例(P<0.01)并增加Treg细胞亚群比例(P<0.05)。结论 雷公藤红素可以有效缓解CIA小鼠关节炎症症状,抑制关节滑膜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翳生成和软骨破坏。雷公藤红素治疗CIA小鼠炎症反应可能是通过减少CIA小鼠体内IL-6等促炎症因子的分泌并伴随着抑炎因子参与的免疫平衡调节过程而实现。
虫草素通过调节CD4+T淋巴细胞PD-1受体促进肿瘤免疫及机制研究
安青, 何立巍, 吴红雁, 侯宪邦, 张洪江, 朱安宏, 张晓平, 范方田
2018, 34(5): 495-498.
摘要:
目的 探讨虫草素体外对肿瘤相关CD4+T淋巴细胞肿瘤杀伤作用及其内在机制。方法 通过移植瘤分离得到肿瘤相关CD4+T淋巴细胞,运用MTS法研究虫草素对肿瘤相关CD4+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运用LDH法研究虫草素处理后的肿瘤相关CD4+T淋巴细胞对于其共孵育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运用ELISA法对CD4+T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孵育后的细胞上清中的细胞因子进行检测,同时运用Western blot法对虫草素处理后的CD4+T淋巴细胞中的相关蛋白进行研究。结果 虫草素能够促进肿瘤相关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杀伤作用且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虫草素能够降低肿瘤相关CD4+T淋巴细胞的PD-1蛋白表达,增强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且促进IL-2、IFN-γ的表达。结论 虫草素能够促进肿瘤相关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杀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免疫检查点PD-1有关。
栀子苷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Th17/Treg平衡和局部炎症因子的影响
俞云, 时乐, 喻斌, 卞勇
2018, 34(5): 499-503.
摘要:
目的 考察栀子苷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Th17/Treg平衡和局部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通过病理切片观察踝关节组织变化,ELISA检测血清TNF-α,Western blot法检测转录因子Foxp3和ROR-γt的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关节滑膜组织IL-10、IL-17表达。结果 模型组血清TNF-α、IL-17以及ROR-γt和关节滑膜IL-17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而模型组血清IL-10浓度以及Foxp3和关节滑膜IL-10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栀子苷中、高剂量组血清TNF-α、IL-17浓度以及ROR-γt和关节滑膜IL-17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0.01),而血清IL-10浓度、Foxp3和关节滑膜IL-10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 大鼠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成模之后Treg/Th17会失衡,栀子苷可升高IL-10、Foxp3表达,降低IL-17、ROR-γt表达,提示其可能通过诱导Treg细胞生成同时抑制Th17细胞分化,从而恢复病变部位Treg/Th17的平衡。
甘草酸配伍蛇床子素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
恽菲, 康安, 狄留庆, 刘若囡, 徐晓琰
2018, 34(5): 504-509.
摘要:
目的 研究甘草酸配伍蛇床子素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影响,初步探讨组分配伍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力平之)组、蛇床子素组(Ost)、甘草酸组(GL)、蛇床子素与甘草酸配伍高、中、低剂量组。治疗组从实验第5周起,分别给予药物灌胃:阳性药组ig力平之20 mg/(kg·d),蛇床子素组10 mg/(kg·d) ig,甘草酸组22.5 mg/(kg·d) ig,配伍低剂量组为ig蛇床子素5 mg/(kg·d)和甘草酸11.25 mg/(kg·d),配伍中剂量组为ig蛇床子素10 mg/(kg·d)和甘草酸22.5 mg/(kg·d),配伍高剂量组为ig蛇床子素20 mg/(kg·d)和甘草酸45 mg/(kg·d),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6周。末次给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光镜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同时分别测定大鼠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以及肝组织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组织PPAR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肝组织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甘草酸配伍蛇床子素中剂量和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ALT、AST和AKP水平(P<0.05);大鼠肝组织药理活性测试结果显示配伍中剂量和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肝组织MDA含量,提高SOD的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伍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大鼠肝脏TG和TC含量(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各治疗组PPARα蛋白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有不同程度上调,而配伍中剂量和高剂量组肝组织中PPARα蛋白水平表达量显著上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甘草酸与蛇床子素合理的组分配伍能协同治疗酒精性脂肪肝,可能通过配伍改善肝脏功能、调节脂肪代谢、抗脂质氧化作用和增加PPARα蛋白的表达,促使损伤的肝组织得以修复。
凉血通瘀方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分泌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赵凤鸣, 黄艳, 李国春
2018, 34(5): 510-512.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凉血通瘀方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分泌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方法 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1 mmol/L过氧化氢(H2O2)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Hochst法观察细胞凋亡,化学法检测细胞上清NO、TNOS和iNOS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NF-κB、P53、caspase-3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H2O2模型组相比较,高、中、低剂量组的凉血通瘀方能明显提高VEC的增殖活力,显著增加细胞上清液中NO、TNOS和iNOS的表达水平;中剂量组凉血通瘀方能改善细胞形态,减少细胞凋亡,降低NF-κB、P53、caspase-3和P21蛋白的表达。结论 凉血通瘀方通过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提高细胞NO的分泌和TNOS、iNOS的活性,降低NF-κB、P53、caspase-3和P21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是凉血通瘀方治疗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
名老中医学术传承
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下病上治”清利咽喉治肾病经验
张文曦, 易岚
2018, 34(5): 513-515.
摘要:
咽喉与肾密切相关,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创“下病上治”治肾病理论,在辨证论治同时重视清利咽喉。咽喉部症状发作期予疏风泄热、清热利咽以祛邪治标,防邪热下传于肾;缓解期予补益肺肾,养阴利咽以扶正治本。
温经通络论治骨伤科风寒湿痹证
闵文, 谭峰, 成舟, 谭登, 韩龙, 方彭华, 黄桂成
2018, 34(5): 516-519.
摘要:
骨伤科风寒湿痹证颇为多见。该证外因诸邪夹杂,内有阳气为病,邪处肢体经络。脾肾阳气为病在病机变化中尤为关键,该证治须以温为本,温振脾阳而兼解郁安神,温补肾阳不忘滋养肾阴。经络痹阻导致气血不畅和筋骨失养,疏经通络亦是重要治法,通法可根据具体证候及其病机演变,或祛邪或扶正,或相须为用,或有所侧重。温经通络治疗风寒湿痹证,应考虑年龄、体质、病程、病位等个体差异,方由证化裁,药随证配伍。
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泄泻经验
徐苏苏, 张小琴
2018, 34(5): 520-523.
摘要:
总结了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泄泻的经验,认为慢性泄泻以脾虚湿盛为本,湿热、瘀血、食积为标,病位在脾胃,涉及肝肾。临证时应细审虚实、详辨寒热,从脾、肝、肾三脏论治,灵活处方;同时善用风药,温清并用;兼顾他邪时,治以消食化积、活血化瘀;重视舌诊,舌症互参。
综述
中药成分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王玲, 李育, 顾春艳
2018, 34(5): 524-528.
摘要:
糖尿病肾病(DN)作为2型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在全球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其病理特征表现在肾小球纤维化,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增厚,细胞外基质聚集以及间质细胞不断增生。虽然D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是最近一些研究指出氧化应激、炎症、肾动脉高滤过以及肾损伤等机制参与其中。虽然针对以上机制研发的药物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伴随着产生了一系列的副反应。近年来中药在治疗DN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目前临床前对DN具有治疗效果的中药成分,为中药在临床治疗DN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参考。
天然中药单体及衍生物调控miRNAs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姜泽群, 吴勉华, 杨烨
2018, 34(5): 529-534.
摘要: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目前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亟待探索新型的抗癌疗法。随着对天然中药抗癌活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天然中药单体及衍生物在调控NSCLC细胞生长、增殖、侵袭、迁移、药敏性等方面的miRNAs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就天然中药单体及衍生物调控miRNAs抑制NSCLC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NSCLC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针刺代谢组学研究的现状与分析
张宏如, 陶嘉磊, 徐森磊, 卢圣锋, 倪光夏
2018, 34(5): 535-540.
摘要:
针刺作为防治疾病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运用广泛。由于人体系统的复杂性,针刺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代谢组学的运用可以为针刺效应规律和生物学基础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于阐释针灸理论、促进针灸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有重要意义。在对近十年针刺代谢组学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后,提出不足与思路,以期促进针刺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