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基于CT三维重建的八髎穴骨度折量定位探析

金洵 丁曙晴 时飞跃 王玲玲 任军 吴正参

金洵, 丁曙晴, 时飞跃, 王玲玲, 任军, 吴正参. 基于CT三维重建的八髎穴骨度折量定位探析[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34(2): 143-146.
引用本文: 金洵, 丁曙晴, 时飞跃, 王玲玲, 任军, 吴正参. 基于CT三维重建的八髎穴骨度折量定位探析[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34(2): 143-146.
JINXun, DINGShu-qing, SHIFei-yue, WANGLing-ling, RENJun, WUZheng-can.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Baliao Points Location by Proportional Bone Measurement on the Basis of C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8, 34(2): 143-146.
Citation: JINXun, DINGShu-qing, SHIFei-yue, WANGLing-ling, RENJun, WUZheng-can.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Baliao Points Location by Proportional Bone Measurement on the Basis of C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8, 34(2): 143-146.

基于CT三维重建的八髎穴骨度折量定位探析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Baliao Points Location by Proportional Bone Measurement on the Basis of C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 摘要: 探寻可供临床和教学参考的八髎穴骨度折量定位方法。方法 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6年1月至6月的100例俯卧位盆腔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5 mm层厚连续横断面扫描,建立3D图像。测量L5棘突下至尾骨尖、L5棘突下至骶管裂孔、L5棘突下至髂后上棘、L5棘突下至八髎穴、后正中线至八髎穴、后正中线至髂后上棘等距离。结果 ①设立骶部骨度表,得到4个骶部折量寸:即L5棘突下至尾骨尖约6寸,L5棘突下至骶管裂孔约3寸,L5棘突下至髂后上棘的垂直距离约1寸,髂后上棘至后正中线约2寸。②根据骶部骨度分寸,八髎穴可定位如下:上髎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1寸,L5棘突下1寸;次髎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寸,L5棘突下1.7寸;中髎位于后正中线旁开0.9寸,L5棘突下2.5寸;下髎位于后正中线旁开0.9寸,L5棘突下3.5寸。③根据骶部体表标志,八髎穴可定位如下:从骶部纵向距离观察,上髎穴约平髂后上棘,次髎穴约平L5棘突下和骶管裂孔连线的中点,中髎穴约平L5棘突下和尾骨尖连线的中点,下髎穴约平骶管裂孔;从骶部横向距离观察,次髎穴位于髂后上棘至后正中线距离的一半,八髎穴呈“倒八字”型排列,其连线与后正中线的夹角约25°。结论 以表面标志为基础,用比例关系和骨度分寸来定位八髎穴,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 [1] 王玲玲,金洵.重新认识八髎穴[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1):4-7.〖ZK)〗
    [2] 黄梅,王峰,严晶,等.“八髎穴”文献考证及临床应用[J].中医药导报,2016,22(13):72-75.〖ZK)〗
    [3] 张山雷.膀胱足太阳经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四穴考证[J].神州医药学报,1923,2(2):6.〖ZK)〗
    [4] 孟景春,王新华.黄帝内经灵枢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72.〖ZK)〗
    [5] 李锄.骨度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32-35.〖ZK)〗
    [6] 杨永清.针灸腧穴定位的标准化探讨[J].大自然探索,1992,11(40):89-96.〖ZK)〗
    [7] 孟景春,王新华.黄帝内经素问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93.〖ZK)〗
    [8] 李鼎.针灸甲乙经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9.〖ZK)〗
    [9] 黄龙祥.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针灸经穴定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2-113.〖ZK)〗
    [10]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腧穴名称与定位[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20.〖ZK)〗
    [11] 李汪,刘志顺.中髎穴定位、进针点和操作刍议[J].中国针灸,2013,33(11):1050-1051.〖ZK)〗
    [12] 余汝堂,陈忠孝,杨新东,等.骶后孔解剖学定位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7,25(4):406-408.〖ZK)〗
    [13] 田金玉,宋华平,肖应奎.成年女性八髎穴解剖定位初探[J].中国针灸,2016,36(4):384-386.〖ZK)〗
    [14] 汪荣,宋岩峰,张文举,等.基于CT三维重建的女性次髎穴定位研究[J].针刺研究,2010,35(4):307-310.〖ZK)〗
    [15] 朱金铸.制作简易骶后孔定位尺[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5):66.〖ZK)〗
    [16] 柳直,李顺保,田凯文.《灵枢经·骨度》古今实测值对比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6,29(10):57-61.〖ZK)〗
    [17] 陈艳焦,徐玉东,刘佳缘,等.骨度、骨度折量分寸与同身寸及其关系的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4):452-456.〖ZK)〗
    [18] 武晓冬.针灸骨度人体测量100例研究报告[J].针刺研究,2011,17(1):66-71.〖ZK)〗
    [19] 黄龙祥.实验针灸表面解剖学:针灸学与表面解剖学影像学的结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21-324.〖ZK)〗
    [20] 周惠芬,沈广澍,尹鑫,等.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290例骶后孔(八髎穴)变异性的研究[J].针刺研究,2016,41(4):361-364.〖ZK)〗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360
  • HTML全文浏览量:  5
  • PDF下载量:  225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11-22
  • 刊出日期:  2018-03-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