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39卷  第7期

学术探讨
顶焦脉及其临床应用探析
张莉莉, 苗润宇, 雷烨, 赵林华, 韦宇, 李青伟, 夏冰, 陈锐, 仝小林
2023, 39(7): 601-605.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601
摘要:
仝小林院士结合现代解剖学将人体划分为顶焦、上焦、中焦和下焦, 并提出顶焦脉的概念,即腕横纹及其以上脉。分析了顶焦脉的脉形、走向、态势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认为顶焦脉的提出对于颈部甲状腺疾病、颈椎疾病、颈动脉斑块、脑血管病变等顶焦部位疾病的轻重及转归预后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强调病脉诊和态脉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态时,病与态就要互参。顶焦与顶焦脉的提出是对寸口脉学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将极大地丰富中医脉学理论。
针药结合疗法的指导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策略
代冉冉, 王欣君
2023, 39(7): 606-612.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606
摘要:
论述了针药结合疗法的历史及现状,认为针药结合疗法自古至今均有应用,但其直接指导理论一直未明确。通过分析历代针药结合疗法的相关文献,认为经络理论为其直接指导理论,提出针药结合疗法的临床应用策略首先要遵循早治防变、标本缓急、三因制宜的治疗原则,以病位病性特征、病情轻重缓急、疾病发展预期为出发点,根据病在脏腑、肢节、经络等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临床策略,以实现增效和/或减毒的效应目标。并就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在针药结合中的角色特征进行了分析。
“筋骨并重”视阈下鸢尾素对肌骨衰减的异病同治作用
刘晏东, 邓强, 李中锋, 彭冉东, 王雨榕, 杨镇源, 郭铁峰, 罗林钊
2023, 39(7): 613-617.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613
摘要:
骨骼和骨骼肌通过多种渠道相互串扰, 共同组成机体最大的生物运动组织——肌肉骨骼系统。鸢尾素是一种由运动介导的激素样肌因子, 具有同时调节肌再生和骨稳态的双重功能。基于“筋骨并重”及“异病同治”理论, 从中西医两个维度出发, 深入探析鸢尾素对肌肉及骨骼衰减病变的双重治疗作用, 以期为肌骨共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新导向。
实验研究
虎杖调控脂质代谢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肺纤维化小鼠模型的研究
陈佳斌, 张梦瑶, 王单, 黄同杏, 单进军, 杨珺超, 宋康, 林丽丽
2023, 39(7): 618-628.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618
摘要:
  目的  研究虎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感染的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脂质代谢及炎症过程的影响。  方法  采用50 μL RSV病毒液(4×106 PFU · mL-1)联合博来霉素(Bleomycin, 2 mg · mL-1)气管滴注C57BL/6雄性小鼠, 建立RSV感染肺纤维化小鼠模型, 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组、RSV感染肺纤维化组、虎杖(4.55 g · kg-1 · d-1)治疗组。造模第21天后采集各组小鼠的肺组织, 观察其病理改变及检测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 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Q 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进行脂质组学分析。  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 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组和RSV感染肺纤维化组肺组织病理可见明显胶原纤维沉积及炎症浸润, 伴肺部炎症因子如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 < 0.05)。与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组相比, RSV感染肺纤维化组呈现显著脂质代谢异常(P < 0.05), 具体表现为神经酰胺(Cer)、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酰基乙醇胺(NAE)、鞘磷脂(SM)、甘油二酯(DG)、甘油三酯(TG)、心磷脂(CL)、脂肪酸(FA)等脂质代谢紊乱。经虎杖(4.55 g · kg-1 · d-1)干预后, 上述指标均呈现显著回调趋势。  结论  RSV可加重肺纤维化进程, 虎杖通过调控脂质代谢, 减轻RSV感染肺纤维化小鼠的肺组织炎症反应和胶原沉积, 改善小鼠肺组织纤维化进程。
黄芪四君子汤调节T细胞PD1泛素化水平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抑制胃癌增殖的研究
谭倩影, 谢贵萍, 李响, 刘莲芳, 吴冠楠, 吴晓宇, 翟競
2023, 39(7): 629-63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629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芪四君子汤对MFC胃癌荷瘤小鼠肿瘤增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建立C57BL/6小鼠MFC胃癌皮下荷瘤模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将24只C57BL/6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6.24 g·kg-1)、中药高剂量组(12.48 g·kg-1), 每组6只; 记录小鼠体质量, 计算肿瘤体积; 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中IFN-γ、IL-2、IL-8和TNF-α表达水平;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小鼠肿瘤、脾脏和胸腺中CD4+、CD8+、PD1+ T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 检测小鼠肿瘤中PD1泛素化水平。  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皮下荷瘤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增加(P < 0.05),外周血中IFN-γ、IL-2和TNF-α表达水平降低(P < 0.001)、IL-8表达升高(P < 0.05)。与模型组相比, 中药高剂量组小鼠肿瘤大小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外周血中IFN-γ、IL-2和TNF-α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 < 0.001,P < 0.01), 而IL-8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 0.05);中药高剂量组小鼠的肿瘤、脾脏和胸腺中CD4+、CD8+T细胞亚群表达均增加(P < 0.001), PD1+T细胞则随着其泛素化水平增加(P < 0.01)而表达下降(P < 0.001)。  结论  黄芪四君子汤可上调MFC荷瘤小鼠CD4+、CD8+T细胞表达, 调节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 并通过增加T细胞胞内泛素化水平, 促使PD1表达下调, 从而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
芡茎多糖通过诱导CD4+T、CD8+T和NK细胞的浸润促进小鼠肺癌LLC细胞凋亡
闵翼, 张曦尧, 向东阳, 陈璟, 吕志阳, 单鑫
2023, 39(7): 637-644.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637
摘要:
  目的  探究芡茎多糖(EFPP)对肺癌LLC细胞异位移植瘤模型的影响。  方法  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 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芡茎多糖低、高剂量组(100、200 mg·kg-1)、5-氟脲嘧啶组(5-Fu 20 mg·kg-1), 每组10只; 建立异位移植瘤模型后, 空白对照组灌胃PBS,每日1次, 给药组灌胃芡茎多糖,每日1次, 阳性药3 d注射1次, 总共给药15 d, 最后1次给药第2天处死全部小鼠。取各组肿瘤样品, 称量体积与瘤质量; 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流式细胞术、TUNEL凋亡染色以及Western blot法对芡茎多糖进行药效学检测。  结果  与空白对照相比, 芡茎多糖可以抑制LLC细胞的体内增殖, 增加CD3+CD4+T、CD3+CD8+T和CD3-NK1.1+细胞水平。同时, 芡茎多糖上调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表达, 下调β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的表达。  结论  芡茎多糖可以通过增加淋巴细胞亚群的浸润, 诱导Caspase3凋亡通路开启, 从而促进LLC细胞凋亡,为芡茎多糖抗肿瘤提供科学依据, 亦为芡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基于网络药理学结合LC-MS与分子对接探讨黄芪-莪术药对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
祖玥, 梁研, 孙若岚, 赵凡, 卞勇, 唐德才, 尹刚
2023, 39(7): 645-65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645
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液质联用(LC-MS)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黄芪-莪术药对治疗卵巢癌(Ovarian cancer, OC)的有效成分、关键靶点及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TCMSP、SWISS、Drugbank、DisGeNET和GeneCards等数据库及文献研究, 合并LC-MS定量分析的黄芪-莪术药对代表性成分信息, 获得药对潜在活性成分并筛选其抗OC的主要作用靶点, 并借助Metascape数据库对其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 运用AutoDock Vina对黄芪-莪术核心活性成分与关键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其结合活性。  结果  整合网络药理学及LC-MS技术筛选得到黄芪-莪术药对治疗OC核心活性成分主要为黄芪中黄酮类化合物及莪术中姜黄素类化合物; PPI分析发现其潜在关键靶点为TP53、AKT1、VEGFA、MYC、EGFR等; GO、KEGG富集分析结果涉及调节信号通路的蛋白激酶, 并与MAPK、HIF-1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分子对接结果显示, 黄芪-莪术药对治疗OC的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  结论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联合LC-MS及分子对接技术, 可快速分析黄芪-莪术药对潜在活性成分, 并初步揭示了成分-靶点-通路之间的关系。
基于UPLC指纹图谱结合色度值的槐花炮制前后变化规律研究
黄瑶, 陈巧华, 方朝缵, 邓怡芳, 王文丽, 胡懿, 张志鹏
2023, 39(7): 657-668.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657
摘要:
  目的  分析槐花炮制前后UPLC指纹图谱与色度值的差异及动态变化规律, 为槐花生品、炒槐花、槐花炭的鉴别及炮制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建立槐花炮制前后样品的UPLC指纹图谱, 采用分光测色仪测定色度值, 结合相似度评价、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方法, 研究槐花生品、炒槐花、槐花炭的差异性, 同时分析槐花炮制过程中指纹图谱与色度值的动态变化规律。  结果  槐花炮制前后指纹图谱和色度值差异明显。槐花生品、炒槐花、槐花炭分别标定了15、16、14个共有峰, 指认了峰2、峰3、峰8、峰9、峰10、峰11、峰14、峰15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原儿茶酸、芦丁、异槲皮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水仙苷、槲皮素、山柰素, 其中峰1和峰2(5-羟甲基糠醛)为炮制后新增的特征峰, 峰17则在炮制后缺失; 槐花炮制前后色度值发生明显变化, 其中槐花炭的色度值L*b*E*远低于槐花生品和炒槐花, 炒槐花的色度值a*稍高于槐花生品和槐花炭, 依据色度值可区分槐花生品、炒槐花和槐花炭样品; 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可将槐花生品、炒槐花和槐花炭进行区分; OPLS-DA结果表明, 芦丁和槲皮素是槐花生品、炒槐花、槐花炭主要的差异成分(VIP值>1)。槐花生品在炮制46 min内, 峰1~峰16的峰面积/称样量/1 000比值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 峰17则呈现一直减小的规律。以饮片色泽为评价指标, 炒制温度为160℃时, 炒槐花、槐花炭的炒制时间应分别以4~6、14~18 min为宜。  结论  建立的UPLC指纹图谱和色度值的测定方法可为槐花生品、炒槐花、槐花炭的鉴别以及炮制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临床研究
中药联合激素非拖尾疗法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倪锦玉, 张蒙蒙, 任相阁, 张秋月, 李冰, 杨濛, 张建, 翟文生
2023, 39(7): 669-67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669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激素非拖尾疗法治疗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122例RNS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2)。对照组给予泼尼松片联合他克莫司治疗, 其中泼尼松片治疗采用拖尾疗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益气化瘀清热方序贯辨治), 其中泼尼松片治疗采用非拖尾疗法。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12周、24周后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血浆白蛋白(ALB)、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变化; 比较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肝肾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中医证候积分和儿童RNS中医生存质量量表的变化; 比较治疗52周后2组患儿激素总累积量、激素副作用、总有效率和复发率。  结果  2组患儿治疗4周、12周、24周后24 h UTP、ALB、TC、TG均较治疗前有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 < 0.05, P < 0.01);治疗24周后, 2组患儿ALT、AST、BUN、SCr无明显变化(P>0.05), 但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 < 0.05, P < 0.01)、中医生存质量量表总积分显著增加(P < 0.01), 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0.05, P < 0.01);治疗52周后, 观察组激素总累积量低于对照组(P < 0.01)、激素副作用少于对照组(P < 0.01)、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 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中药联合激素非拖尾疗法治疗儿童RNS能降低尿蛋白, 升高血浆白蛋白, 降低血脂, 改善中医证候, 提高生存质量, 提高临床疗效。
铺姜灸联合阿达木单抗改善轻、中度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
李英, 焦亚云, 米子硕, 裴丽霞, 余小垚, 陈昊
2023, 39(7): 677-682.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677
摘要:
  目的  观察铺姜灸联合阿达木单抗治疗对轻、中度活动期克罗恩病伴焦虑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轻、中度活动期伴焦虑的克罗恩病患者6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阿达木单抗标准化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铺姜灸治疗, 疗程均为12周, 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焦虑缓解应答率、治疗前后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IBDQ)评分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 < 0.05, P < 0.01),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 P < 0.01);治疗组临床疗效、焦虑情绪缓解应答率优于对照组(P < 0.05);2组患者IBDQ评分均明显升高(P < 0.05, P < 0.01),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2组患者CDAI评分均显著降低(P < 0.05, P < 0.01),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 P < 0.01)。  结论  铺姜灸联合阿达木单抗治疗可改善轻、中度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
文献研究
枳实薤白桂枝汤的历史源流考证及临床应用探析
陈志强, 张意林, 陈仁寿
2023, 39(7): 683-692.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683
摘要:
枳实薤白桂枝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第一批百首经典名方之一。对该方的历史源流、发展、认识以及临床运用做了系统的梳理。该方散见于晋唐时期医家的著作中, 但该方的名称以及药物组成存在混乱的情况。魏晋至唐宋时期, 对枳实薤白桂枝汤的认识和运用, 多侧重从风、寒二邪立论; 金元时期对胸痹则实现了向内因立论的突破; 明清之后对该方的认识和运用多从气机逆乱立论。近代以来, 该方的应用扩展至17个病种, 涉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疾病。主治为循环系统疾病中的心绞痛, 其次为心肌梗死、心肌缺血。
综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肠道菌群互作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刘盼茹, 郭玺, 唐乙朝, 王海丹, 郭云柯, 殷爱玲, 李永明, 周伟
2023, 39(7): 693-700.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693
摘要: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大类以自身耐受破坏、免疫细胞异常激活、自身抗体产生和大量炎症因子释放, 进而产生多系统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肠道菌群与宿主健康息息相关, 菌群生态失调已被确认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有关, 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等。中药能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 二者之间有紧密联系, 研究发现, 中药可通过重塑肠道微生态结构而发挥治疗作用。该文针对肠道菌群如何影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结合中药对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研究, 针对中药调节肠道菌群与其发挥疾病防治效果之间的相关性, 以期为中药的临床应用及药理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