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3年  第39卷  第5期

学术探讨
药母八法对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启示
罗曦蕾, 吴沁瑶, 彭顺林
2023, 39(5): 401-40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401
摘要:
介绍了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药母八法的具体含义和理论来源。药母八法通过“体、色、气、味、形、性、能、力”八个维度对药品进行解析,试图寻找中药药性的根本组成规律与解构方法,认为药母八法在传统中医理论层面上建立了对中药药性评价的综合体系,在解释中药“性-效-用”关系,搭建多元药性理论研究体系上,有现代中药药性理论研究者值得借鉴之处。
《黄帝内经》“两感于寒”与《伤寒论》“两感”辨析
马俊杰
2023, 39(5): 407-410.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407
摘要:
梳理《黄帝内经》“两感于寒”内涵的历史演变,提出《黄帝内经》“两感于寒”证实为少阴虚衰情况下太阳、少阴两经同时感受寒邪, 属于一种危重证候,与《伤寒论》太阳、少阴两感证有明显的区别。《伤寒论》“两感”证有“狭义两感”与“广义两感”之分。“狭义两感”即特指表里两经之感邪;而“广义两感”则认为,只要是两经感邪,不管疾病是如何发病及传变,皆为“两感”之范畴,不仅涉及互为表里两经的合病,而且亦包括其他两经合病及并病的相关内容,甚至同一经的经腑同病亦可被纳入“两感”。参照《伤寒论》对“两感”的治法,提出《黄帝内经》“两感于寒”可先用四逆汤或通脉四逆汤救里,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再用桂枝汤等解表。
临床研究
UPLC-Q-TOF-MS/MS代谢组学分析针刺对抑郁症患者血浆代谢物变化的影响
曾锐, 康冬妮, 王省, 王红, 陈斌, 汪晶, 黄一平
2023, 39(5): 411-419.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411
摘要:
  目的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MS)技术研究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探究针刺抗抑郁的潜在代谢调节机制。  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南京脑科医院的抑郁症患者25例, 随机分为针刺药物组13例和药物组12例(脱落4例), 药物组予SSRIs口服治疗, 针刺药物组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加予耳内皮刺治疗。收集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浆样品, 运用UPLC-Q-TOF/MS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浆代谢产物, 比较2组治疗前后代谢物的差异。  结果  针刺药物组筛选出16个潜在生物标记物, 推测针刺药物组通过调节苯丙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酮体的合成与降解、赖氨酸降解4条代谢途径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异常状态。药物组筛选出9个潜在生物标记物, 推测药物组通过调节亚油酸代谢、咖啡因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的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4条代谢途径发挥治疗作用。  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代谢物的调控可能是针刺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内在机制。
实验研究
基于脂质组学探究健脾利湿方对NAFLD小鼠肝脏脂质的调控作用
金天姿, 罗子宸, 许伟辰, 种莹, 时晨, 单进军
2023, 39(5): 420-432.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420
摘要:
  目的  基于LC-MS脂质组学探讨健脾利湿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  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健脾利湿方组3组, 每组6只, 采用60%高脂饲料饲喂12周诱导NAFLD模型, 同时进行给药干预。通过生化指标检测及病理切片进行药效学评估, LC-MS脂质组学检测小鼠肝脏组织脂质变化。  结果  健脾利湿方改善了HFD诱导的体质量增加, HE、油红染色显示具有肝脏保护作用, 可恢复葡萄糖代谢水平。其次, 降低了肝脏Fasn、CD36、SCD1、Srebp1c的mRNA水平(P < 0.05, P < 0.01,P < 0.001);此外, 脂质组学研究发现, 健脾利湿方对肝脏脂质组成存在调控作用。  结论  健脾利湿方具有降低体质量、调节血糖、保护肝脏的作用, 脂质组学研究表明对肝脏脂质组成的调控可能是健脾利湿方治疗NAFLD主要作用机制。
LC-MS/MS法测定黄柏碱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在大鼠中的组织分布研究
王浩, 刘晓丽, 林爱华, 刘奕明
2023, 39(5): 433-441.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433
摘要:
  目的  建立大鼠组织中黄柏碱(Phellodendrine, PHE)及其葡萄糖醛酸结合物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Phellodendrine-11-O-β-D-glucuronide, M1), 黄柏碱-2, 11-O-β-D-二葡萄糖醛酸苷(Phellodendrine-2, 11-di-O-β-D-glucuronide, M2)的含量测定方法, 考察PHE、M1和M2在各组织的分布特征。  方法  正常SD大鼠以40 mg·kg-1的剂量灌胃黄柏碱水溶液, 于0.117、0.17、0.5、1、2、3、4 h处死, 剪取心、肝、脾、肺、肾、脑、肌肉、胰腺和小肠。组织匀浆样品采用甲醇沉淀蛋白方法处理, 以乌头碱为内标, ZORBAX Eclipse XDB-C18柱(150 mm×2.1 mm, 3.5 μm)为色谱柱, 0.1%甲酸水-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流速0.3 mL·min-1, 柱温35 ℃, 在电喷雾离子化和正离子多离子反应模式下, 运用API4000+型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  结果  PHE、M1和M2分别于1~800、1~1 000、5~1 000 ng·mL-1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 3种成分的日内日间精密度均≤11.07%, 准确度为(91.58±1.84)%~(110.67±5.20)%。PHE、M1和M2在组织中均有分布, PHE表现为小肠>肝>肾>肺>胰腺>肌肉>脾>心>脑; M1、M2为小肠>肾>肝>心>肺>胰腺>肌肉>脾>脑。  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 准确度高, 稳定性好, 适用于PHE、M1、M2的组织分布研究。PHE、M1、M2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 主要分布在小肠, 肾脏和肝脏。
4种常见清热燥湿类中药对肠道菌群及粪便胆汁酸和短链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李心如, 盛先杰, 杨琰, 安振涛, 康安, 李慧, 葛飞
2023, 39(5): 442-451.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442
摘要:
  目的  探究在长期临床等效剂量下4种清热燥湿类中药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胆汁酸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方法  30只Balb/c雄性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苦参组、黄连组、黄柏组和黄芩组, 每组各6只。除对照组外, 苦参组、黄柏组、黄连组和黄芩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34、3.12、1.3 g·kg-1和2.6 g·kg-1, 连续灌胃2周,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含量, 利用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分析肠道内容物中菌群结构变化。  结果  清热燥湿类中药对正常小鼠粪便中6种短链脂肪酸无明显影响。在常见的23种胆汁酸中, 与正常组相比, 黄芩组、苦参组、黄连组和黄柏组分别有4、3、2、1种胆汁酸显著变化。从肠道菌群丰度变化上看, 与对照组相比, 除苦参组外, 黄连组、黄芩组和黄柏组小鼠厚壁菌门均呈现下降趋势, 拟杆菌门均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黄连组变化更显著。  结论  苦参、黄柏、黄连和黄芩对正常小鼠长期药效剂量下短链脂肪酸影响较小, 但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胆汁酸含量的变化。
经典名方温经汤基准样品HPLC-Q-TOF/MS分析与指纹图谱研究
汤志锋, 张云羽, 石德志, 高武锋, 龚小文, 嵇晶, 黄仕文, 程建明
2023, 39(5): 452-46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452
摘要:
  目的  采用HPLC-Q-TOF/MS技术对温经汤基准样品化学成分进行表征, 同时建立经典名方温经汤基准样品指纹图谱, 并对其共有峰进行指认与归属。  方法  采用Agilent 5 TC-C18(2)柱(250 mm×4.6 mm, 5 μm)色谱柱, 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通过PeakView软件辅助解析, 快速鉴别出温经汤基准样品中化学成分, 并通过HPLC-UV及HPLC-ELSD法建立温经汤基准样品指纹图谱。  结果  温经汤基准样品中共分析鉴别出122个化合物, 并进行相关药味归属。建立的温经汤基准样品HPLC-UV指纹图谱有19个共有峰, 通过对照品比对, 指认出没食子酸、芍药苷、甘草酸、甘草苷、桂皮醛、丹皮酚、阿魏酸、藁本内酯、β-蜕皮甾酮9个色谱峰; HPLC-ELSD指纹图谱有8个共有峰, 通过对照品比对, 指认出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建立的HPLC-UV、HPLC-ELSD两张指纹图谱能够归属全方所有药味。  结论  通过UV、ELSD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灵敏度高, 稳定性和准确性良好, 全面反映了温经汤基准样品的整体特征, 为温经汤基准样品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电针预处理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NEK7-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影响
张玉洁, 徐淑文, 刘文美, 张新芳, 项水英, 江传玮, 王媛, 刘自兵
2023, 39(5): 467-473.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467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预处理“足三里”穴和“尺泽”穴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中NEK7-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影响, 探讨电针预处理在脓毒症ALI中发挥的保护效应及可能机制。  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预处理+对照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模型组, 每组10只。各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脓毒症ALI大鼠模型。各电针预处理组于LPS造模前1周进行连续7 d电针预处理, 疏密波, 频率4 Hz/20 Hz, 强度1~2 mA, 持续30 min。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 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测定大鼠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W/D); 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及肺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IL-18含量; 免疫荧光观察大鼠肺组织中ASC蛋白阳性表达; 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NEK7、NLRP3、Caspase-1及IL-1β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模型组大鼠用力肺活量(FVC)、第0.1秒用力呼气量(FEV0.1)、第0.3秒用力呼气量(FEV0.3)、FEV0.1/FVC、FEV0.3/FVC均显著降低(P < 0.001);肺泡结构紊乱, 肺组织内炎性细胞浸润明显, 肺组织充血水肿; W/D比值显著升高(P < 0.001);血浆及肺组织内IL-1β、IL-18含量明显升高(P < 0.001);ASC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增多(P < 0.001);肺组织中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EK7、NLRP3、Caspase-1及IL-1β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01)。与模型组相比, 电针预处理+模型组大鼠FVC、FEV0.1、FEV0.3、FEV0.1/FVC、FEV0.3/FVC均明显升高(P < 0.05, P < 0.001);肺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及充血水肿有明显改善; W/D比值显著降低(P < 0.01);血浆及肺组织内IL-1β、IL-18含量显著降低(P < 0.01, P < 0.001);ASC蛋白阳性表达降低(P < 0.001);肺组织中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EK7、NLRP3、Caspase-1、IL-1β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5, P < 0.01, P < 0.001)。  结论  电针预处理可以减轻肺部炎性反应, 改善肺功能, 其机制与电针抑制脓毒症ALI大鼠肺组织中NEK7-NLRP3炎症小体激活相关。
追毒方调控c-JUN抑制糖基化异常逆转三阴性乳腺癌耐药的机制
李雨璇, 刘春亮, 袁琴, 陈婷, 蒋言涛, 姚霏, 孙华, 郝敏侠, 张露蓉, 刘敏
2023, 39(5): 474-482.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474
摘要:
  目的  从c-JUN调控的糖基化角度探究追毒方逆转三阴性乳腺癌(TNBC)耐药的机制。  方法  MTT检测细胞增殖,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JUN、β3GnT8和ppGalNAc-T1/2、CD147、耐药蛋白BCRP和MDR1的表达。采用转染c-JUN质粒建立过表达c-JUN的MDA-MB-231/ADR细胞。体内实验采用耐药TNBC原位移植裸鼠模型。  结果  追毒方可显著抑制MDA-MB-231/ADR细胞的增殖(P < 0.01), 具有时效和量效关系; 可明显抑制耐药TNBC原位移植裸鼠的肿瘤质量(P < 0.01);降低耐药蛋白BCRP和MDR1表达(P < 0.01), 并同时明显降低c-JUN、β3GnT8和ppGalNAc-T1/2、CD147蛋白的表达(P < 0.05)。过表达c-JUN后, 与空白质粒对照组比较, β3GnT8、ppGalNAc T1/2、CD147、BCRP和MDR1的表达均显示增加(P < 0.05, P < 0.01)。而空白质粒对上述蛋白的表达无影响。追毒方可以显著降低过表达c-JUN后的上述蛋白的表达, 但其表达水平还是显著高于空白质粒加药组(P < 0.05, P < 0.01)。  结论  追毒方通过作用于调控因子c-JUN, 下调β3GnT8和ppGalNAc-T1/2的激活, 从而抑制CD147的糖基化修饰, 导致耐药蛋白BCRP和MDR1下调而逆转TNBC耐药。
益肾泻浊方抑制裸角质层同源物2活性干预慢性肾衰竭的机制研究
顾鸣佳, 高磊平, 魏晴雪, 朱莺, 包能, 张航, 朱介宾
2023, 39(5): 483-489.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483
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慢性肾衰竭(CRF)小鼠模型, 以裸角质层同源物2(NKD2)为切入点, 观察益肾泻浊方对CRF小鼠各项肾功能指标的改善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法(UUO)构建小鼠CRF模型, 末次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 观察测量小鼠肾脏形态和质量, 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情况, 使用肾小管损伤评分和肾纤维化区域量化指标评估肾衰竭程度。运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 试剂盒检测BUN和SCr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肾脏Collagen α1、FN1、α-SMA及NKD2蛋白含量。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模型组小鼠肾脏组织出现水肿、颜色变浅、体积增大; 肾脏质量指数显著增加(P < 0.01), 肾小管损伤评分升高(P < 0.01), 肾纤维化水平和Collagen α1免疫组化表达量显著增加(P < 0.01);血清BUN、SCr、IL-6、IL-1β以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 < 0.01);肾脏Collagen α1、FN1、α-SMA及NKD2蛋白表达量均增加(P < 0.01)。与模型组相比, 低剂量复方组小鼠肾小管损伤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肾脏质量指数(P < 0.01)、肾纤维化水平(P < 0.05)和Collagen α1免疫组化表达量(P < 0.05)均显著下降; 血清BUN、SCr、IL-6、IL-1β以及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 < 0.01), 肾脏Collagen α1、FN1、α-SMA及NKD2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 < 0.01)。与模型组相比, 高剂量复方组小鼠肾脏质量指数、肾小管损伤评分和肾纤维化水平均明显减少(P < 0.01);血清BUN、SCr、IL-6、IL-1β以及TNF-α水平和肾脏Collagen α1、FN1、α-SMA及NKD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 < 0.01)。  结论  益肾泻浊方能够下调NKD2表达, 减少肾脏ECM沉积, 抑制炎症反应, 从而延缓CRF进展。
名老中医学术传承
斡旋五脏气机辨治儿童发声性抽动障碍
刘畅, 张泽欣, 汪受传
2023, 39(5): 490-494.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490
摘要:
总结汪受传教授斡旋五脏气机辨治儿童发声性抽动障碍临证经验。认为其病位在喉,发病与五脏气机失调相关,病因病机主要为风邪犯肺,脾虚生痰,心火炽盛,肾阴不足,引动肝风。临证以整体观为指导,五脏辨证为主法,据其病机变化施以肃肺、平肝、健脾、清心、滋肾之法,从而斡旋气机,降逆消声。同时注意顾护患儿情绪,调摄寒温,以期达到较好疗效。
综述
紫色马勃的应用历史、研究概述与展望
陈军, 叶亮, 贺唐唐, 杨晨茜, 赵玉荣, 闵文, 董洁, 王裔惟
2023, 39(5): 495-500.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3.0495
摘要:
马勃是我国传统真菌类中药,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 《中国药典》记载马勃包括脱皮马勃、大马勃或紫色马勃的干燥子实体,但中医古籍记载的马勃品种主要为紫色马勃。 笔者系统介绍了紫色马勃的应用历史、生长情况、成分研究及药效学研究进展,总结出历史上紫色马勃主要取孢子粉应用于创面促愈。 紫色马勃主要含有甾酮类成分、无机元素、挥发性成分和多糖类成分,具有创面促愈、抗肿瘤、预防应激性胃溃疡和酒精性肝损伤的药效。 该文为紫色马勃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并展望了其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创面促愈的研究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