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35卷  第6期

学术探讨
肿瘤常见症状中医辨治举要
周仲瑛
2019, 35(6): 631-633.
摘要:
对肿瘤的常见症状中医辨治进行分析和讨论,包括癌性疼痛、癌性发热、癌性出血、癌性贫血、癌性呕吐、癌性泄泻、癌性便秘、癌性肿胀,并举例说明,认为癌体本属局部为实,整体为虚,虚实夹杂之病,延至晚期,整体衰竭,成为败局,既不可攻,又不可补,惟有姑息治疗,以延朝夕,健胃以助受纳。
相-枢辨证在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中的运用
王培民, 邢润麟
2019, 35(6): 634-637.
摘要:
提出相-枢辨证的学术理念,相指时相、位相,枢指枢机。时相和位相的辨证强调骨伤科疾病中的局部辨证和整体辨证相结合,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期的即时辨证和慢性迁延期的基础辨证相结合(时相),以及患部特异辨证和体质基础辨证相结合(位相)。枢机则主要针对骨伤科迁延难愈的慢性疾病,抓住主要矛盾、控制核心症状是辨证中枢机把握的关键。认为中医骨伤科学临床辨证中引入相-枢辨证体系,既能提高骨伤科理法方药确立的针对性,也有利于缩短年轻医生的学习曲线。
灸法补泻理论的热力学机制探讨
谢琦琦, 万红棉
2019, 35(6): 638-639.
摘要:
介绍了文献中灸法补泻的具体方法,并从热力学的角度对灸法补泻的机制进行探讨,认为艾灸补法是使艾绒阴燃,使其热传递速率大于燃烧区的空气流动速率,从而对机体进行一个热量的输入;泻法则是尽量使艾绒产生快速的燃烧,加速燃烧区空气的流动,使燃烧区的空气流动速率远大于热传递的速率,从而使艾灸皮肤表面温度低于上部温度,利用空气流动向上的力度将体内邪气引出。
临床研究
胃俞募配穴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和胃电图的影响
管媛媛, 蔡荣林, 肖洪波, 储浩然, 李传富, 申国明
2019, 35(6): 640-645.
摘要:
目的 观察胃俞募配穴与非经非穴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Ho)和胃电图(EGG)的影响,探讨胃俞募配穴针刺调节FD患者胃运动效应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 将37例FD患者随机分为配穴组(19例)和非穴组(18例),分别予以双侧胃俞+中脘、同节段非经非穴针刺治疗,同时选取19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rs-fMRI)扫描和EGG检测,观察2组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各脑区ReHo及EGG变化情况,并对差异脑区ReHo变化与胃运动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①配穴组EGG振幅、频次均增高(P<0.05~0.01)。非穴组EGG振幅增高(P<0.01),频次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FD患者小脑、额叶、扣带回、脑岛、颞叶等脑区内不同区域ReHo值异常。配穴组针刺后FD患者梭状回、后扣带回等脑区ReHo值增高(P<0.05),海马、额中回等脑区ReHo值降低(P<0.05)。非穴组针刺后FD患者小脑、额上回、额中回、楔前叶、角回等脑区ReHo值发生变化。③相关性分析可见:配穴组颞上回、颞极颞中回、后扣带回、额中回、海马与EGG变化相关。非穴组各差异脑区ReHo值变化与EGG变化无显著相关。结论 胃俞募配穴针刺可引起FD患者多个脑区ReHo值变化且其对胃运动调节效应优于非穴,海马、后扣带回等脑区可能参与了针刺对胃运动的调节。胃俞募配穴针刺可能通过对边缘系统、胃肠感觉矩阵相关脑区的良性调控而发挥对FD患者胃运动功能的调节作用。
固阳化水方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张陶陶, 王露露, 肖艳萍, 廖良
2019, 35(6): 646-650.
摘要:
目的 评价固阳化水方治疗脾肾阳虚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观察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66例(66只眼),纳入患者需同时符合糖尿病黄斑水肿国际临床分型中度及以上和中医证型脾肾阳虚型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分别给予固阳化水方中药配方颗粒剂或羟苯磺酸钙胶囊及迈之灵片口服治疗3月,根据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体积、中医证候积分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组各有30例患者完成全部治疗和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0.0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显著降低(P<0.01),2组黄斑区视网膜体积、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均明显降低(P<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P<0.05~0.01),2组比较,P<0.05~0.01。结论 固阳化水方可明显改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力并降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显著缓解患者中医症状。
清肾颗粒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及血清α-平滑肌动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影响
张磊, 金华, 王亿平, 王东, 文艳, 刘珂
2019, 35(6): 651-654.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清肾颗粒对于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肾功能及血清α-平滑肌动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影响。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清肾颗粒口服,疗程12周。观察2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E-钙粘蛋白(E-cadherin)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最终完成68例(治疗组、对照组各34例)。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Scr、eGFR水平明显改善(P<0.05),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α-SMA、E-cadherin水平下降(P<0.05),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组患者服用清肾颗粒后未出现药物不良副作用。结论 清肾颗粒能够减轻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临床症状,降低Scr水平,同时下调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血清α-SMA、E-cadherin水平,安全性良好。
罗格列酮联合安雪颗粒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刘会荣, 张凤梅, 赵爱霞, 李昊洋, 刘莉, 张萌, 孙慧悦
2019, 35(6): 659-663.
摘要: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联合安雪颗粒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阴虚内热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联合组各70例。在调控血压、血脂、血糖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口服罗格列酮、安雪颗粒、罗格列酮+安雪颗粒,疗程均为60 d。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眼科常规检查指标(视野灰度值、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厚度、血管瘤体积、视野平均缺损和平均光敏度),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血流阻力指数(RI)],血清细胞因子[血管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内皮素-1(ET-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三醋酸纤维素(TAC)、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氢(LHP)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比较3组患者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期间脱落9例。联合组总有效率97.1%,高于中药组的76.1%和西药组的76.9%(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与西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眼科常规检查、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清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明显改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药组(1.5%)<联合组(5.8%)<西药组(13.8%)(P<0.05)。结论 罗格列酮联合安雪颗粒治疗DR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实验研究
垫状卷柏提取物诱导凋亡抗肿瘤作用研究
樊炼, 吴永平, 瞿慧, 吴信华, 曹园
2019, 35(6): 664-670.
摘要:
目的 研究垫状卷柏提取物抗肿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皮下接种H22肝癌细胞株构建小鼠H22肝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5-FU组(30 mg/kg)、垫状卷柏提取物(SP)高、低剂量组(189、63 mg/kg),连续灌胃15 d。观察小鼠肿瘤生长情况,计算抑瘤率及肝、脾、胸腺指数;TUNEL法观察肿瘤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qPCR检测Bax mRNA和Bcl-2 mRNA。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P高、低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及肝、脾、胸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SP高、低剂量组小鼠的肿瘤质量均显著降低,呈现较高抑瘤率(P<0.01),且高剂量组与5-FU组相近;经TUNEL染色法观察,可见明显凋亡形态改变。qPCR检测表明,SP显著上调Bax mRNA的表达,下调Bcl-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P处理后,Bax、cytochrome c及cleaved 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Bcl-2表达明显减弱,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SP有效抑制H22小鼠体内肿瘤生长,其机制与激活caspase诱导凋亡相关。
当归芍药散对控制性超促排卵致小鼠胎盘微绒毛膜葡萄糖转运体表达下调的保护作用
姚琦, 周阁, 戴建国, 张璐瑶, 胡荣魁
2019, 35(6): 671-675.
摘要:
目的 观察当归芍药散对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致小鼠胎盘微绒毛膜(MVM)葡萄糖转运体1(GLUT1)蛋白表达下调的影响。方法 将IVF囊胚分别移植入自然交配假孕鼠,超促排假孕鼠。自然交配受体组以自然交配假孕鼠为囊胚受体,超促排受体组以超促排假孕鼠为囊胚受体,以超促排假孕鼠为囊胚受体并于E3.5 d给予当归山药散治疗为当归芍药散治疗组。E18.5 d检测胚胎、胎盘质量及胎盘迷路层、连接层面积。qPCR检测胎盘Igfbp1、Igf1、Glut1 mRNA水平,ELISA法检测胎盘中IGFBP1,IGF1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胎盘、MVM中GLUT1蛋白水平。结果 超促排受体组较自然交配受体组E18.5 d胚胎、胎盘质量显著降低(P<0.01),胎盘Igf1、Glut1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胎盘、MVM中GLUT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胎盘Igfbp1 mRNA水平及IGFBP1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1)。当归芍药散组较超促排受体组E18.5 d胚胎、胎盘质量显著增高(P<0.01),胎盘Igf1、Glut1 mRNA水平显著增高(P<0.05),胎盘、MVM中GLUT1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胎盘Igfbp1 mRNA水平及IGFBP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当归芍药散改善控制性超促排卵小鼠胚胎生长,上调控制性超促排卵小鼠MVM中GLUT1蛋白表达与抑制胎盘IGFBP1蛋白表达,促进胎盘IGF1蛋白表达有关。
栀子苷对Treg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卞勇, 章雯, 时乐, 喻斌, 俞云, 崔伟伟
2019, 35(6): 676-681.
摘要:
目的 考察栀子苷对初始T细胞(Nave T)向Treg定向分化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通过磁珠分选小鼠脾脏CD4+CD62L+T,诱导其向Treg分化,单独使用栀子苷以及与ERK通路阻断剂、JNK阻断剂合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法检测转录因子Foxp3、ERK、p-ERK、JNK、p-JNK等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IL-10含量。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栀子苷组Treg细胞比例,Foxp3、p-ERK、p-JNK表达,IL-10含量显著增高(P<0.05~0.01);单纯诱导的基础上先加入ERK通路阻断剂再加入栀子苷,其Treg细胞比例、Foxp3表达水平、IL-10含量显著低于栀子苷组(P<0.05~0.01),但高于Control组(P<0.01);单纯诱导的基础上先加入JNK阻断剂再加入栀子苷,其Treg细胞比例、Foxp3表达水平、IL-10含量显著低于栀子苷组(P<0.05~0.01),但高于Control组(P<0.01)。结论 栀子苷可以显著促进Nave T向Treg定向分化,同时增强其功能,ERK、JNK可能和其发挥作用有一定关系。
人参调节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兴奋性氨基酸转运功能拮抗小鼠应激障碍的研究
王中立, 易本谊, 干丽君, 李秀丽, 卞尧尧
2019, 35(6): 682-686.
摘要:
目的 观察应激对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兴奋性氨基酸转运功能的影响,并探讨人参水煎液对此功能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 10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10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各5组。应激模型采用腹腔注射皮质酮,10组动物分配至5个时间点(1、2、3、4、5周)进行实验。另取30只雄性ICR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人参干预组,每组10只。2组实验独立开展,实验周期均为5周。实验结束后,检测体质量、行为学、神经元结构/功能指标(NF-L、SYP)、星形胶质细胞生物标志指标(GFAP)和兴奋性氨基酸转运功能指标(EAAT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皮质酮注射1~3周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蛋白反应性高表达,第3周末表达水平下调(P<0.05),同时神经元结构功能指标表达下调提示神经元损伤,实验动物出现体质量和行为学的显著改变(P<0.05)。进一步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显示表达下调,并与神经元损伤呈正相关性。人参干预组对模型小鼠EAATs、GFAP、NF-L和SYP的表达下降均有显著改善作用(P<0.05)。结论 腹腔注射皮质酮可使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并出现行为学异常,其机制可能是应激影响星形胶质细胞兴奋性氨基酸转运功能所导致,人参水煎液可通过此机制发挥抗应激作用。
香参壳方对人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转移的影响
吕兴, 吕高虹, 叶冠
2019, 35(6): 687-690.
摘要:
目的 考察香参壳方调节人胃癌细胞SGC-7901上皮间质转化(EMT)及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SGC-7901细胞,随后加入不同浓度的香参壳方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法观察SGC-790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MTT法考察SGC-7901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N-cadherin、Vimentin、E-cadherin、p-GSK3β/GSK3β、β-Catenin表达水平。结果 香参壳方可有效抑制SGC-7901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抑制其增殖,同时下调细胞中N-cadherin、Vimentin、p-GSK3β/GSK3β及β-Catenin的表达,上调E-cadherin的表达。结论 香参壳方主要通过介导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的EMT,降低弱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从而发挥其胃癌术后的辅助治疗作用。
慢性氧化应激激活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增强乳腺癌细胞MCF-7活性的机制研究
王江涛, 陈绪, 姚昶, 刘晓安
2019, 35(6): 691-698.
摘要:
目的 建立MCF-7乳腺癌细胞慢性氧化应激细胞模型,观测MCF-7乳腺癌细胞在慢性氧化应激下的增殖情况,探讨慢性应激状态对乳腺癌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MCF-7分别在急性氧化应激和慢性氧化应激干预的情况下的增殖抑制率,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慢性氧化应激条件下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通过ELISA法测定IL-6水平,检测慢性氧化应激模型条件下MCF-7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急性氧化应激比较,慢性氧化应激条件下,MCF-7的增殖能力增强,其SOD和T-AOC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其迁移和侵袭的能力均强于野生型和急性氧化应激下的MCF-7。该结果和IL-6蛋白表达,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RNA表达相一致。同时发现三黄煎剂能够抑制MCF-7慢性氧化应激细胞的增殖。结论 慢性氧化应激状态能够促进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和IL-6表达增加相关。
Alopecurone B逆转人乳腺癌细胞MCF-7阿霉素耐药株活性研究
黄莉莉, 王欣, 李冰冰, 缪明星
2019, 35(6): 699-703.
摘要:
目的 研究黄酮化合物Alopecurone B(APB)对人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株MCF-7/ADR多药耐药的逆转活性及逆转机制。方法 人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株MCF-7/ADR维持在含有250 ng/mL阿霉素的培养基中,使用MTT法、qPCR、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研究APB对耐药株P-糖蛋白(P-gp)功能和表达的影响。结果 APB能逆转MCF-7/ADR细胞多药耐药,抑制P-gp的功能,下调P-g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APB具有强效逆转人乳腺癌细胞MCF-7/ADR多药耐药的效果,其机制涉及对P-gp的调控。
熄风化湿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影响
李慧, 田耀洲, 张训兵, 顾立梅, 潘程宇, 朱方石
2019, 35(6): 704-707.
摘要:
目的 探讨熄风化湿方(XFHS)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内脏高敏感性及SCF-Kit系统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XFHS低、中、高剂量组。采用“母婴分离+乙酸灌肠”法建立IBS-D大鼠模型,XFHS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10.9、21.8、43.6 g/kg)的XFHS方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的蒸馏水灌胃,测定腹壁撤退反射评分(AWR),用Western blot和qPCR法测定结肠组织SCF、c-Kit蛋白和mRNA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AWR评分,SCF、c-Kit蛋白和mRNA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XFHS组大鼠AWR评分、SCF、c-Kit蛋白和mRN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XFHS方可改善IBS-D大鼠的内脏高敏感性,可能与降低SCF-Kit系统的过度表达有关。
环淫羊藿素逆转糖皮质激素所致骨质疏松的机理研究
汪华君, 乔晨, 赵蓉, 尹江宁
2019, 35(6): 708-713.
摘要:
目的 阐明环淫羊藿素(CICT)逆转糖皮质激素所致骨质疏松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泼尼松龙诱发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茜素红染色后,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CICT对斑马鱼头骨染色情况、计算染色面积和累计光密度;ICP-MS测定各组斑马鱼中的钙和磷元素含量;采用分子对接技术模拟并预测CICT与BMPs的相互作用;采用qPCR检测Runx 2和AKP基因的表达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经泼尼松龙(25 μmol/L)培养后,可显著降低斑马鱼骨累积光密度和头骨矿化面积(P<0.01),且斑马鱼的Ca和P水平显著降低(P<0.01),Runx 2和AKP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泼尼松龙组相比,经不同剂量的CICT(0.1、1.0、10.0 μmol/L)干预后,斑马鱼的头骨累积光密度值和骨矿化面积均有显著的提高(P<0.01),斑马鱼Ca和P水平均显著提高(P<0.01);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表明,CICT可与靶蛋白BMPs(BMP-2/BMP-4)稳定对接,对接得分分别为-5.493 256 09和-5.993 616 58;Runx 2和AKP基因表达量有显著增加(P<0.01)。结论 CICT能逆转糖皮质激素所致骨质疏松,这一作用可通过CICT与BMPs蛋白靶点结合,并调节BMPs信号通路而促进成骨分化而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鸦胆子饮片及药渣的抗肿瘤活性比较及其鸦胆子苦醇和鸦胆子苦素A的含量测定
严国俊, 韩露, 谢辉, 苏联麟, 马晓斐, 张倩, 陆兔林, 毛春芹
2019, 35(6): 714-718.
摘要:
目的 比较鸦胆子饮片及提油后药渣的抗肿瘤活性,并比较两者的苦木内酯类成分鸦胆子苦醇及鸦胆子苦素A的含量。方法 采用实时电子细胞分析技术(RTCA)考察鸦胆子饮片及药渣对A549细胞的抑制效应,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两者的鸦胆子苦醇及鸦胆子苦素A的含量。结果 鸦胆子饮片及药渣对A549细胞都具有一定的抑制效应,饮片和药渣的IC50值分别为4.576~7.256 mg/mL和4.115~9.766 mg/mL,鸦胆子饮片和鸦胆子药渣中鸦胆子苦醇及鸦胆子苦素A的总含量分别为0.113 9%~0.143 5%和0.110 0%~0.135 9%。结论 鸦胆子饮片及药渣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药渣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鸦胆子苦醇及鸦胆子苦素A的含量与饮片比较,没有显著差异,鸦胆子提油后的药渣可针对苦木内酯类成分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
数据挖掘研究
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不孕症选穴规律研究
席瑾, 金纯纯, 沈真如, 沈洁, 夏有兵
2019, 35(6): 719-723.
摘要:
目的 探讨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不孕症的选穴规律。方法 采用《中华医典》光盘(第5版)对建国前历代古籍进行检索,收集有关针灸治疗不孕症的条文,对数据进行归纳与整理,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检索得到针灸治疗不孕症条文301条,涉及41个腧穴,共计358穴次。分析发现,历代针灸治疗不孕症多选用任脉和足少阴肾经上的穴位,其中以任脉的中极、关元穴使用频次最高;取穴部位偏重下腹部和下肢部;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其中任、冲脉的交会穴为治疗关键。结论 临床在治疗不孕症时可选取古代文献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中极、关元、照海、涌泉为基础方,针灸联合应用,再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辨证加减。尚有文献记载石门、阴交、血海、至阳等穴位有绝孕的风险,临床运用应慎重。
《张简斋医案》中内伤杂病的治法特征与用药特点研究
叶亮, 尚尔鑫, 侯俊, 张工彧, 林朴
2019, 35(6): 724-727.
摘要:
目的 探讨《张简斋医案》中内伤杂病的治法特征与用药特点。方法 先把《张简斋医案》中有关内伤杂病治法的描述进行归纳简化,然后采用关联规则结合二项式检验的方法对治法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并进行统计学检验。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研究方法挖掘《张简斋医案》中治疗内伤杂病的高频药物,然后提炼其用药特点。结果 通过对张氏医案中内伤杂病相关的治法进行归纳与组合,得到疏、和、清、托4种最常用的治法,并各有其所对应的特征性药物。发现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甘草、白芍、半夏、茯神等,使用频率较高的药对和药组也基本上以此4味药的组合为主。结论 张氏治疗内伤杂病4种最常用的治法中,疏法包含有外解表、内利湿、中理气和胃的作用,体现了张氏疏通的用意;和法除调和之意外,重点强调了安神的作用;清法主要包含了清肺化痰与宁心的功效;托则强调了通过内补以达到外宣的作用。张氏用药整体比较平和,以脾胃、心肝诸脏腑的调理为主。4大法中有3法涉及到茯神这一味药,体现了张氏临证重调心神的用药特点。
名老中医学术传承
邹燕勤教授治疗肾癌临床经验探析
仲昱
2019, 35(6): 728-731.
摘要:
总结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治疗肾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思路。主张治疗肾癌应维护肾元,燮理阴阳;平调五脏,生克制化;抑癌解毒,活血化痰攻坚;畅达二便,使邪有出路。通过维护先后天之本,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祛除癌毒,以达到扶正祛邪,邪去正安。
韩明向教授辨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
陈晶晶, 张念志
2019, 35(6): 732-734.
摘要:
对韩明向教授辨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认为该病与风、痰、瘀、虚关系密切,提出了咳嗽变异型哮喘“一本三因”的病因病机观点,即气阴两虚为“本”,风邪扰动、痰饮内伏、瘀血久留为“因”。治疗以祛风宣肺,利咽润喉为先导;以化痰通络,活血行瘀为主线;以健脾益气,养阴增液为根本。以达到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张士卿教授运用对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
李玉霞, 史正刚, 吴丽萍
2019, 35(6): 735-737.
摘要:
总结张士卿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常用对药——苍术与白术、乌梅与木瓜、青皮与陈皮、焦三仙与鸡内金,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分析其配伍特点及运用心得,展现用药特点,进一步传承发扬其学术思想经验,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
报道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型及临床生化指标相关性研究
顾立梅, 曹培让, 顾超, 魏兰福, 田耀洲
2019, 35(6): 738-740.
摘要: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特征及其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以249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辨证分为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脾肾两虚证共5种证型,探讨各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BMI及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证型占比:湿浊内停证30.1%,肝郁脾虚证28.1%、湿热蕴结证25.7%、痰瘀互结证8.8%、脾肾两虚证7.2%;②男女比例约1.39∶1,湿热内蕴、湿浊内停证患者以男性为主(P<0.05);肝郁脾虚证者则以女性为主(P<0.01);③湿热内蕴证组ALT升高最为显著,与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湿浊内停证TC升高最为显著,与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脾肾两虚证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AFLD中医证型以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最为常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湿热内蕴证患者更易出现ALT损伤;湿浊内停证更容易出现TC升高。
糖痹康对糖尿病大鼠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吕翠岩, 毛颖秋, 张竹华, 刘铜华
2019, 35(6): 741-743.
摘要:
目的 观察糖痹康对糖尿病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注射STZ诱发2型糖尿病模型,给予糖痹康干预16周后,采集腹主动脉血和大鼠一侧坐骨神经样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坐骨神经组织中MCP-1、VCAM-1及TNF-α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TNF-α、VCAM-1和MCP-1蛋白表达以及血清中oxLDL、ICAM-1、VCAM-1、TNF-α和MCP-1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糖痹康可显著降低组织和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P<0.05~0.01),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 糖痹康可下调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清TNF-α、oxLDL、ICAM-1、VCAM-1及MCP-1的含量和坐骨神经中VCAM-1、TNF-α、MCP-1蛋白表达,这可能是糖痹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保护的机制之一。
中药注射剂研究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分析与思考
彭国平, 李存玉
2019, 35(6): 744-751.
摘要: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正确认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将能避免社会民众产生误解或认识错位。目前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原料、生产工艺以及突出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是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关键所在,针对各品种临床存在的问题,加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基础研究,在说明书明确临床药物配伍及使用规范,强化相关物质、不溶性微粒、热原、过敏物质等注射剂安全性质控,确实保证中药注射剂用药安全。
参麦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Meta分析
田磊, 赵昕锐, 马爱霞
2019, 35(6): 752-756.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参麦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检索美国国立图书馆Medline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纳入丹参注射液(对照组)和参麦注射液(试验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根据Cochrane Handbook评价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1 211篇文献,最终纳入20篇文献研究,共计2 034例患者。Meta分析表明,与丹参注射液组相比,参麦注射液组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RR=1.22,95%CI:1.16~1.28,I2=0%,P=0.80),未有不良反应相关报道。结论 参麦注射液较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更优。
综述
赶黄草药理作用及其质量标志物研究进展
李杰, 蒋志涛, 刘晓燕, 狄留庆, 柳春娣
2019, 35(6): 757-760.
摘要:
赶黄草作为传统苗药,在民间拥有悠久的使用历史。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赶黄草具有抗氧化、抗肝炎病毒、保护酒精/非酒精性肝损伤和利胆等作用。通过现代分析技术发现赶黄草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类黄酮类、木质素类、香豆素类、苯乙酮类、鞣质类、三萜类等。对赶黄草的活性成分及药理学特性作综述,就其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间的联系进行初步探讨,初步确立赶黄草酮B为其质量标志物,为赶黄草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进展
钱颖, 邵钰柔, 卢圣锋, 王晶晶, 陈志鹏
2019, 35(6): 761-766.
摘要:
中医药作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对针灸、中药方剂、针药结合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临床应用特点及其相关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对中医药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症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食管癌术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查永嫱, 孙东东, 潘立群
2019, 35(6): 767-770.
摘要:
食管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手术及放化疗为食管癌的主要方式。中医药在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及放化疗产生的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改善症状,增效减毒,提高患者免疫力及生活质量等优势。综述了中西医对食管癌术后的认识及治疗现状,重点对中医药治疗食管癌术后并发症、术后综合治疗及术后康复3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食管癌术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