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9年  第35卷  第5期

院士论坛
中药复方药物现代化、规范化、国际化战略的思考
姚新生
2019, 35(5): 481-483.
摘要: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优势,借鉴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中药现代研究,促进中药国际化发展。提出中药复方药物的发展的总体思路与目标、发展战略与对策建议,最终实现中药复方药物现代化、规范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目标。
肺络病变证治研究
贾振华, 魏聪, 李红蓉, 吴以岭
2019, 35(5): 484-490.
摘要:
络脉具有运行气血、络属脏腑等功能,可以分为运行经气的气络和运行血液的血络。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通调水道、主治节等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肺之络脉和气道结构功能的正常。感冒、肺痿、肺痈、肺积等病证均可见肺络病变,肺络病变主要的病机有络虚不荣、肺络郁滞、肺络绌急、热毒滞络、肺络瘀阻、肺络损伤和络息成积。肺络病变常始于气络病变,逐渐发展至血络病变,往往伴有气道壅滞、气道瘀阻、气道绌急等气道病变。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研制的连花清瘟胶囊、养正消积胶囊对于肺络病变具有显著疗效。对肺之气络、肺之血络和气道的功能、病机变化及常见肺络病变进行简要介绍。
中药挥发油膜法高效富集的油水分离原理研究及其新型膜分离过程的探索实践
朱华旭, 唐志书, 郭立玮, 刘红波, 潘林梅, 李博, 邢卫红, 高从堦
2019, 35(5): 491-495.
摘要:
膜分离作为新型化工单元操作,可在温和、低成本条件下实现物质分子水平的“高效、低耗”分离,以膜材料为“芯片”再造分离流程可实现物质分离过程“短流程化”,已成为化学工程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通过总结笔者项目组10多年来将膜技术应用于中药油/水分离过程的研究探索,面向中药产业的绿色发展,提出:通过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创制新型膜材料,是实现“用”材料和“优化”材料的关键。因此,将多尺度科学的创新性成果有效应用于膜过程分离原理的揭示,利用膜技术的“高效、节能、降耗”等特征实现中药挥发油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构建以膜分离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分离过程、分离流程及其专属装备,必将为传统产业关键技术的更新换代、新兴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提供持续性的支持和引领。
人参中活性组分与肠道菌群的互动调控研究进展
康安, 郑啸, 王广基
2019, 35(5): 496-502.
摘要:
人参为传统补益中药,具有免疫调节、抗疲劳、抗肿瘤等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人参中活性组分与肠道菌群存在互动调控,可能是揭示其潜在作用机制的新途径。回顾了肠道菌群介导的人参皂苷及多糖组分的代谢,并从人参活性组分调节肠道微生物的角度探讨了其在防治溃疡性结肠炎、肥胖、2型糖尿病、缺血性脑中风等疾病中的机制。肠道菌群与中药组分相互作用研究的深入将会推动对人参药效机制的研究,为相关中药的创新研究及开发提供新思考。
国医大师学术思想
温经典,传师道,重临床,善感悟
周仲瑛, 吴勉华, 周学平, 李柳, 冯哲, 叶放
2019, 35(5): 503-506.
摘要:
当前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投入仍然相对不足、重视相对不够。基于团队多年来对中医病机辨证理论研究的体会,从温经典、传师道、重临床、善感悟四个方面,提出中医药理论创新应溯本求源,以《黄帝内经》所蕴含的中医理论为基础,以后世各家学术流派传承为载体,在临床实践和感悟中不断发现新的规律,创造新的理论。主张道术并举,以病机理论体系重构为起点,开创中医学术发展新局面。
从《易经》理论再论月周律与调周法
夏桂成, 谈勇
2019, 35(5): 507-512.
摘要:
中医学以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涵盖的医理和哲学思想几千年颠簸不破。用阴阳的观点广泛深入地认识女性生殖生理的内涵和演变,通过分析阴阳在调周中的整体作用,认为阴阳互根统一是相对性的平衡,是周期稳态的前提,消长对抗所致的不平衡促进了周期的演进,阴阳转化定格了周期圆运动的规律。八卦学说架构多层次阴阳平衡,蕴含阴阳圆运动循环往复周期性规律,其十二辟卦,表示一年中气候阴阳的消长转化,与月经周期中的阴阳消长转化相一致,与妇科的生殖节律及周期节律关系尤为密切。把握中医经典,从中汲取精华, 创建中医药调治女性生殖周期更为精准的方法,提升中医妇科学术价值,跟进时代疾病变迁,为防治未病奠定良好的基础。
《内经》所蕴含的中医肾病证治思路探讨
邹燕勤, 王铀生, 朱俊, 李强, 郭小娟, 段茜, 王玥, 王钢
2019, 35(5): 513-517.
摘要:
邹氏肾科医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团队根据《内经》相关理论结合团队临床实践对常见肾病的中医证治思路进行探讨,认为肾气不足为肾病发病之因,肾元衰竭是发病之本。临床中需注意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强调治病必求于本。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分别提出从脾肾、从肝肾、从肺论治肾病,常用治法有健脾温肾、扶正渗利、清肝解毒、养肝滋阴、平肝潜阳、疏肝活络、疏风宣肺、清热宣肺、清热利咽、和法缓治、活血化瘀、疏滞泄浊等法。
名老中医学术传承
儿童体质八分法
汪受传
2019, 35(5): 518-522.
摘要:
儿童体质可以分为均衡质和不均衡质两大类,和平质、特禀质、气虚质、血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阳热质八型。论述了八种儿童体质的性质及其临床表现,提出了不同体质儿童日常生活调护及饮食调理的方法。
我国经方传承的历史现状与前景探讨
黄煌
2019, 35(5): 523-527.
摘要:
对经方的定义、规范和标准、经方研究的历史及现实意义进行论述,并回顾我国经方传承的现状,对经方的发展前景做出预测。认为经方是经典方的略称,标准性是经方的主要特性,经方的传承是中医学术发展的传统领域,在人才培养、临床应用、市场开发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中医研究
益气健脾化瘀方与5-Fu协同抑制胃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吴坚, 袁梦云, 张星星, 王敏, 王红星, 刘沈林
2019, 35(5): 528-534.
摘要:
目的 观察益气健脾化瘀方协同5-氟尿嘧啶(5-Fu)对小鼠胃癌肺转移的抑制作用,并通过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表型转化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615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5-Fu组、益气健脾化瘀方(YQJPHY)组、5-Fu+益气健脾化瘀方(5-Fu+YQJPHY)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尾静脉注射MFC细胞建立小鼠胃癌肺转移模型。给药2周后取材,观察肿瘤浸润肺组织情况,计算肺转移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测定TAMs及M1、M2比例,免疫组化观察M2的表达,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N-cadherin、snail、slug的表达。结果 5-Fu+YQJPHY组肺转移灶结节及肿瘤浸润最少,抑制率最高(68.42%),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较5-Fu组,5-Fu+YQJPHY组M1表达上升,M2表达明显下降,CD206表达减弱(P<0.05),N-cadharin、snail、slug表达水平最低(P<0.05)。结论 益气健脾化瘀方与5-Fu联用有明显的协同抑制小鼠胃癌肺转移瘤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诱导M2型TAMs向M1型转变,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有关。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白头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刘史佳, 吕翔宇, 熊玥, 陈选青, 卢嘉微, 陈玉根
2019, 35(5): 535-540.
摘要:
目的 研究白头翁汤给予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前后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寻找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关的代谢生物标志物,探讨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DSS复制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各组小鼠血清样本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来筛选差异性代谢物。结果 经分析,对照组、模型组和白头翁汤治疗组血清样本能够得到很好的区分,共鉴定出6种潜在生物标志物,白头翁汤给药后溃结小鼠的内源性代谢物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回调。结论 白头翁汤可以使DSS诱导的溃结小鼠的异常代谢有所恢复,其治疗作用可能与机体内6个代谢物及3条相关代谢通路的调节有关。
调周法治疗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谈勇, 任青玲, 陈婕, 胡荣魁, 周阁, 许小凤, 洪艳丽, 左文婷
2019, 35(5): 541-546.
摘要:
目的 基于科学疗效评价体系,运用中药调周法、辨证论治法、调周联合辨证论治法治疗肾阳虚、肾阴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通过大样本队列比较,总结不孕症疗效,证实中药调整月经周期节律是治疗肾虚(包括肾阴虚、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有效方法。方法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女性分别予中药调周、辨证、调周联合辨证治疗,其中调周组115例(肾阳虚证75例、肾阴虚证40例),辨证组106例(肾阳虚证54例、肾阴虚证52例),调周联合辨证组108例(肾阳虚证60例、肾阴虚48例)。观察3个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比较3组临床妊娠率、周期排卵率、月经症状积分、证候积分的差异。结果 肾阳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调周组、辨证组、调周联合辨证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2.67%、59.26%、63.33%,周期排卵率67.43%、53.21%、65.31%,调周组、调周联合辨证组周期排卵率显著高于辨证组(P<0.01);治疗4个疗程后3组证候积分无显著差异,但辨证组、调周联合辨证组月经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调周组(P<0.05)。肾阴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调周组、辨证组、调周联合辨证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5.00%、53.85%、62.50%,周期排卵率79.70%、51.03%、77.97%,调周组、调周联合辨证组周期排卵率显著高于辨证组(P<0.01);治疗4个疗程后3组月经症状积分无显著性差异,调周组、调周联合辨证组证候积分显著低于调周组(P<0.01)。结论 中医生殖节律调节理论指导下的调周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可促进排卵,提高妊娠。
基于HMGB1探讨“易层”贴敷对KOA大鼠滑膜纤维化的影响
吴鹏, 黄正泉, 邢润麟, 张农山, 茆军, 王培民
2019, 35(5): 547-551.
摘要:
目的 基于HMGB1研究“易层”贴敷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滑膜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3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易层组。KOA模型通过碘乙酸钠构建,造模成功后,易层组外敷“易层”贴敷28 d。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采血并提取各组滑膜组织,HE染色观察滑膜炎症;ELISA检测血清中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抑炎因子IL-4、IL-10、TGF-β含量;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滑膜HMGB1及α-SMA、TIMP1、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和基因表达量。结果 HE染色显示易层组炎性细胞浸润较模型组显著减少,排列较为规则;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易层组较模型组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IL-4含量明显升高(P<0.05),IL-10、TGF-β含量明显降低(P<0.05),易层组较模型组IL-10含量明显升高(P<0.05);HMGB1及α-SMA、TIMP1、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蛋白和基因水平在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表达增加(P<0.05),易层组较模型组表达下调(P<0.05)。结论 “易层”贴敷能够抑制滑膜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平衡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有关。
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在哮喘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严花, 单进军, 赵霞
2019, 35(5): 552-561.
摘要:
哮喘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喘息、胸闷、咳嗽、呼吸急促为主要表现。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具有异质性的特点,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可以从机体内小分子代谢物及代谢通路水平探索哮喘的发病机制,指导诊断和治疗。同时,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符合中医学整体观念,适用于对中医证型客观化和标准化的研究,并为中医药治疗哮喘的可行性提供依据。该文对近年来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在生物标记物发现和代谢图谱构建的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哮喘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从针灸调控糖脂代谢网络研究分析针灸医学的发展策略
徐斌
2019, 35(5): 562-566.
摘要:
结合糖脂代谢网络调控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针灸减肥网络机制研究的3个可能路径,以及神经刺激对针灸医学发展的影响。认为应该将针灸研究中观察到的网络调控现象提升到发现糖脂代谢调控新机制的层次,主要是从网络互作集成、组织间应答协调方面去发现针灸调控机体的独特机制,“穴位-网络-靶点”的研究路径,可能才是完善、发展针灸医学的策略。
基于运脾理论探讨慢性功能性便秘的证治特点
贡钰霞, 王浩, 谷云飞
2019, 35(5): 567-569.
摘要:
从脾胃角度探析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病因病机和诊治策略。现代临床研究认为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基本病机为脾虚气弱,肠运失司,结合运脾理论,以运脾通便为治则,用生白术70 g配伍枳实30 g为主方进行辨证论治,临床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益肾化瘀方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
郭红玉, 陆启滨, 钱菁, 许家莹
2019, 35(5): 570-573.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益肾化瘀方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聚集率(PAR)、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入组82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肾化瘀方,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血浆D-二聚体水平、PAR、RI的变化,孕4周和孕8周的血清β-HCG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PAR、RI、孕8周血清β-HC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孕4周血清β-HC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继续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化瘀方联合西药能降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PAR、RI,改善胎盘血流灌注,从而提高再次妊娠率。
基于古今文献和临床分析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
范欣生, 段金廒, 华浩明, 瞿融, 钱大玮, 尚尔鑫, 王崇骏, 李文林, 郭建明
2019, 35(5): 574-578.
摘要:
中药安全性包括配伍禁忌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切。围绕中药配伍禁忌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立足于中医丰富的历史和实践经验,开展古今文献整理和临床情况系统分析,结合建立适宜于中药配伍禁忌数据挖掘的技术方法以及实验验证,阐释中药配伍禁忌相反关系特点,趋利避害的规避原则,一定配伍环境中反药同方应用特征。文献挖掘-临床分析-实验验证-深化认识的配伍禁忌研究模式与方法对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中药研究
枣属药用植物资源产业化过程副产物及废弃物的资源价值发现与循环利用策略构建
郭盛, 严辉, 钱大玮, 赵明, 唐志书, 段金廒
2019, 35(5): 579-584.
摘要:
我国枣属(Ziziphus)植物可供药用的主要有枣、酸枣和滇刺枣,均属药食同源品种,资源需求量大。但其在生产及深加工过程产生大量废弃物及副产物,因无有效利用途径而废弃,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进展,对该类群药用植物资源产业化过程废弃物及副产物的产生及其潜在资源价值进行了分析,对其资源利用途径与系统利用策略进行了整理,以期为我国枣属药用植物资源产业链延伸提供支撑,为其资源价值提升提供借鉴。
生、炒酸枣仁水提液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刘晓, 朱晓钗, 谢莉, 朱小芳, 蔡宝昌
2019, 35(5): 585-589.
摘要:
目的 分别建立生、炒酸枣仁水提液的指纹图谱,拟从整体水平表征酸枣仁炒制前后化学成分发生的变化,同时以此指导酸枣仁的炒制工艺优化。方法 采用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280 nm,分别测定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生、炒酸枣仁水提液的指纹图谱,利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进行相似度比较,同时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种酸枣仁样品分别进行模式识别。结果 同时建立了生、炒酸枣仁的水提液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确定了生酸枣仁水提液样品中的10个共有峰和炒酸枣仁水提液样品中的12个共有峰,并利用模式识别方法对生、炒酸枣仁加以区分。对比标准图谱,确定在130~150 ℃的炒制温度范围内,酸枣仁炒制最佳时间为7 min。结论 采用指纹图谱结合模式识别的方式能够有效区分生、炒酸枣仁水提液样品,同时为酸枣仁的质量评价与炮制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辛弗林对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和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
谢杞, 王云, 徐秋月, 严函, 肖哲, 黄熙, 任平
2019, 35(5): 590-595.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分析大鼠慢性应激引起的行为学和血清代谢组变化以及辛弗林抗抑郁的有效治疗,发现潜在的抗抑郁新药先导化合物和生物标志物。方法 将24只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辛弗林组。模型组为6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模型大鼠,用体质量变化、糖水偏好、开场实验作为抑郁评估指标,后2周辛弗林(Syn 20 mg/kg)干预治疗后采集大鼠血清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MS)测定,研究CUMS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物变化,以及辛弗林的干预作用,寻找其抗抑郁潜在的先导化合物和生物标志物,并找到相关靶向代谢通路。结果 辛弗林干预后,在增加CUMS大鼠体质量、提高糖水偏好率、增加开场运动总距离和理毛次数的同时,还能逆转CUMS大鼠血清中磷酸乙醇胺、苯甲酸、胆固醇、谷氨酸等14种代谢物的变化使其趋于正常组,并发现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代谢、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等9条主要牵涉辛弗林的靶向代谢通路。结论 辛弗林可能通过调节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的代谢、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等生物学途径发挥对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调正作用。
基于中药量丰成分的药物发现研究
张毅楠, 胡立宏
2019, 35(5): 596-600.
摘要:
从中医药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中,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天然先导结构,进一步通过活性优化、成药性优化转化为创新药物,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大量研究显示单味中药传统功效的物质基础通常是其量丰的特征性成分。通过对青蒿素、三氧化二砷、根皮苷等几种量丰特征性成分的活性发现、作用机制揭示、结构优化,最终开发成药物,总结了它们的成功经验,可为基于中药量丰成分的药物发现研究者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思路。
经典名方传统制法向现代生产工艺转化关键问题探索
高喜梅, 贾萌, 赵晓莉, 谢辉, 王洪兰, 张雯, 李俊松, 狄留庆
2019, 35(5): 601-605.
摘要:
经典名方大多以汤剂形式应用,基于经典名方传统制备方法研究开发而成的颗粒剂,制备过程如何建立提取、浓缩、干燥与成型工艺参数,形成与传统制剂等效的经典名方标准颗粒生产方法,形成满足工业化生产要求、质量稳定、均一、可控的经典名方标准颗粒,是经典名方标准颗粒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结合经典名方物质基准及标准颗粒研究开发,探索其标准颗粒制备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基于益气固表功效探讨玉屏风散抗过敏复发的作用及机制
郑劼, 包凯帆, 李伟, 袁为远, 许一凡, 余雪瑞, 张雨恒, 周祎靖, 陈艳燕, 洪敏
2019, 35(5): 606-612.
摘要:
过敏性疾病反复发作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玉屏风散在防治过敏性疾病中具有独特优势,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释。该文基于中医药益气固表重要治法,探讨玉屏风散治疗过敏性疾病及抗过敏复发的作用及机制;明确该方在过敏性疾病治疗中尤其是抗过敏复发中的独特优势;通过细胞萃取色谱法及血清药理学筛选该方中主要的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对该方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进行预测分析;并分别从调控、维持免疫稳态和修复上皮屏障功能的角度,深入探讨和理解益气固表的科学内涵。
p70S6K1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
魏荣芳, 郭梦婕, 钱进军, 杨烨, 顾春艳
2019, 35(5): 613-622.
摘要:
目的 探讨p70S6K1在结直肠癌(CRC)中的潜在分子机制及其与蟾蜍灵的相互作用。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验证p70S6K1在CRC组织中的表达量变化,并探讨其与CRC患者预后的关联性;利用p70S6K1的抑制剂PF-4708671分别通过 MTT、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细胞周期及划痕实验来检测PF-4708671对细胞生长、细胞衰老、细胞周期和细胞迁移的影响;在CRC细胞中使用蟾蜍灵,观察其对细胞生长及p70S6K1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CRC组织中p70S6K1的表达增加,并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p70S6K1特异抑制剂PF-4708671能降低细胞生长速率、诱导细胞衰老、促进细胞周期阻滞和减弱细胞迁移能力。此外,蟾蜍灵可明显抑制CRC细胞生长,下调p70S6K1的表达。结论 p70S6K1可能是蟾蜍灵的新靶点,其可作为CRC治疗的潜在靶点。
中药经皮给药脂质体的研究与展望
陈军, 李钰, 苏曼
2019, 35(5): 623-630.
摘要:
中药经皮给药有悠久的应用历史,脂质体作为新型载体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经皮给药可以提升药物在局部的皮内滞留或(和)透皮吸收效果,从而显著改善药效。该文从皮肤屏障的特点、中药经皮给药概况、脂质体促进经皮吸收的机制与影响因素、中药经皮给药脂质体的皮内滞留、中药经皮给药脂质体的透皮吸收等5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涉及常规脂质体以及传递体、醇质体、萜质体、甘油体、表面修饰脂质体等新型脂质体的应用,并提出了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提升制剂技术水平和提高研究技术水平三方面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