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5年  第31卷  第6期

显示方式:
学术探讨
从瘀热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朱震, 张世勤, 汪悦
2015, 31(6): 501-504.
摘要:
认为瘀热是瘀、热两种病理因素互相搏结、胶结合和形成的具有新特质的病理因素。提出瘀热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重要病机,贯穿于疾病的整个发病过程。瘀热作为一种继发性病理因素,可致疾病出现变化迅速、多脏受累、缠绵难愈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一般具备血瘀、血热两方面的特征,并与部分实验室指标存在内在关联。临床上以凉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可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之。
从脾肾亏虚论治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
刘桠, 龚光明, 高泓
2015, 31(6): 505-507.
摘要:
减少血糖波动是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重点,也是血糖控制的难点。中医学关于脾的概念是一个系统功能的概括,包括了现代医学所指的“胰” 的功能,即“脾胰相关”或“脾胰同源”。认为根据“脾胰同源”“脾病及肾”的理论,从“脾(胰)肾亏虚”论治糖尿病,是为中医药减少血糖波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途径。
寒热并用法在肺系病中的应用探讨
朱益敏
2015, 31(6): 508-510.
摘要:
分析肺系病寒热错杂证的病因病机,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等肺系病中寒热错杂证的形成特点;探讨寒热并用法在治疗肺系病中的应用,并介绍了乌梅丸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验案。
张景岳从火论治三消探讨
郜贺, 杨宇峰, 金文杰, 田晓君, 石岩
2015, 31(6): 511-513.
摘要:
《景岳全书》总结前人从火论治三消的理论及经验,提出三消之病,三焦受之,并从壮火、相火以论之,认为壮火上灼肺阴,中伤脾胃,下燥肾阴,发为三消;同时张氏认为三消之火亦有本于肾者,使三消从火论治的理论渐趋完善。治疗方面,上消从实热、虚热治之,中消从实火、虚火治之,下消之热多从虚热治之,并创玉女煎、秘元煎以为用,对后世消渴辨治产生重要影响。
临床研究
抗早颗粒剂治疗儿童性早熟的临床研究
叶进, 黄俊雷, 孔飞, 李红英
2015, 31(6): 514-516.
摘要:
目的 观察抗早颗粒剂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中药抗早颗粒剂治疗的性早熟女童40例,并与达菲林40例为对照,比较2组临床疗效、体质量指数(BMI)、血清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及骨龄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和75%(P>0.05);2组治疗后子宫卵巢容积、LH、FSH、E2、骨龄(△BA/△CA)较治疗前均减少(P<0.05);治疗组可以减低患儿体质量指数(P<0.05)。结论 中药抗早颗粒剂治疗ICPP女童疗效确切,可以降低患儿性激素水平,延缓骨龄,控制体质量,降低体质量指数。
健脾化湿汤联合清肠栓对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刘玉婷, 郝微微, 历娜娜, 温红珠, 曹丽静, 史佳宁
2015, 31(6): 517-520.
摘要:
目的 探讨健脾化湿汤联合清肠栓对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脾虚湿热型UC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采用健脾化湿汤联合清肠栓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健脾化湿汤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患者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健康调查简表(SF-36)积分、肠镜计分和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在IBDQ总分、肠道症状(B)维度、一般健康状况(GH)维度评价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症状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症状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肠道黏膜Baron评分,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化湿汤联合清肠栓的内外合治法能有效改善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生存质量。
不良情绪与脾胃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孙丽霞, 朱垚, 高菲, 刘昱希, 王琼, 薛云钦, 韩强
2015, 31(6): 521-523.
摘要:
目的 为了验证“肝能助土疏运”中医理论,调查分析不良情绪与脾胃疾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为临床用疏肝法治疗脾胃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参考国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收集相关不良情绪信息;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内科学》等收集脾胃病临床常见症状信息并分级计分;设计调查问卷,选择脾胃病、非脾胃病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信息录入数据库,运用SPSS软件分析各组患者两类信息相关性。结果 ①2组数据中脾胃症状评分(PW)与不良情绪评分(QZ)数值均呈正态分布。2组数据中的脾胃症状评分数值,脾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不良情绪评分数值,脾胃组问题评分均分多数高于对照组(P<0.05~0.01)。②散点图显示:脾胃组坐标点较为密集;对照组分布松散。③运用二因素相关性分析中Pearson相关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脾胃病组脾胃症状评分与不良情绪评分相关系数R=0.459,P<0.05;对照组R=0.326,P<0.05。结论 脾胃症状的轻重与不良情绪评分密切相关。
补阳还五汤联合泰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致腹腔重症感染的研究
江开春, 王文娟
2015, 31(6): 524-527.
摘要:
目的 探究中医方剂补阳还五汤联合泰能在急性重症胰腺炎致腹腔重症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和作用。方法 收集我校附属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患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重症感染的患者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单用泰能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应用泰能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方剂补阳还五汤,比较2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感染疗效、病菌清除率、炎症及免疫指标差异情况和病死率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及病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观察组白细胞数、炎症介质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0.01),免疫力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泰能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的腹腔感染能更好的提高患者免疫力,控制感染,促进患者康复,降低病死率。
隔药灸脐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下腹部疼痛及额外卧床时间的影响
张晓宁, 杜冬青, 马海洋, 李玉婕, 马玉侠
2015, 31(6): 528-531.
摘要:
目的 观察隔药灸脐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下腹部疼痛时间、疼痛程度、额外卧床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名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脐组、隔淀粉灸脐组、针三阴交组,每组各25例,采用COX 痛经症状量表评价3组患者治疗前、第1、2、3月经期及随访期下腹部疼痛情况及疼痛引起的额外卧床时间。结果 第2、3月经期,隔药灸脐组对下腹部疼痛时间及疼痛程度改善优于隔淀粉灸脐组和针三阴交组(P<0.05~0.01);对额外卧床时间的改善优于针三阴交组(P<0.01)。随访期隔药灸脐组对下腹部疼痛时间及疼痛程度、额外卧床时间的改善优于隔淀粉灸脐组和针三阴交组(P<0.05~0.01)。结论 隔药灸脐组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下腹部疼痛时间及疼痛程度、额外卧床时间改善明显,且远期疗效较好。
温和灸肾俞穴对绝经前后女性亚健康状态的干预
沈洁, 艾炳蔚, 沈梅红
2015, 31(6): 532-535.
摘要:
目的 观察温和灸肾俞穴对绝经前后亚健康状态女性躯体、生活、情志、精力及内分泌的影响,为艾灸防治绝经前后女性亚健康状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前后亚健康状态的女性志愿者60名,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艾灸组使用艾条温和灸双侧肾俞穴,每穴15 min,每日施灸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 d,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每日服用维生素E软胶囊,连续28 d。记录受试者干预前及干预1月后躯体、睡眠、情志、精力状况评分及不良反应,并观察干预前后受试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 ①温和灸肾俞穴可以明显改善绝经前后亚健康状态女性的躯体状况、生活状况以及情志等方面的不适(P<0.05),其中对已绝经受试者的躯体状况(P<0.01)、生活状况(P<0.05),和未绝经受试者的生活状况和情志状况(P<0.05),改善显著。②艾灸后显著提高血清E2水平,尤其对未绝经受试者效果显著(P<0.01)。结论 温和灸肾俞穴可以有效防治绝经前后亚健康状态女性的不适状况,延缓女性衰老,值得推广应用。
实验研究
“藻戟遂芫”与甘草配伍对大鼠离体回肠组织通透性的影响
麻智祥, 华永庆, 丁爱华, 樊宏伟, 段金廒
2015, 31(6): 536-540.
摘要:
目的 从离体肠组织通透性的角度,探讨中药“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与甘草合用产生禁忌的可能机理。方法 以FITC-右旋糖苷4 kDa (FD4)及FITC-右旋糖苷40 kDa (FD40)为指示剂,采用Ussing chamber技术分别观察“藻戟遂芫”与甘草合用对大鼠离体回肠组织旁路途径通透性及屏障功能的影响。结果 甘草与芫花明显提升回肠组织FD4通透量,大戟和甘遂对FD4透过量影响不显著;芫花、海藻、大戟、甘遂与甘草合用后,FD4透过量与甘草组相比均显著降低。甘草、海藻、甘遂对FD40透过量没有显著影响;大戟和芫花单用能显著增加FD40透过量,二者与甘草合用后FD40透过量不变或略下降;海藻、甘遂与甘草合用后FD40透过量与单用组比显著上升。结论 “藻戟遂芫”与甘草合用阻碍了甘草增加肠道通透性的效应,可能是其与甘草“相反”的机制之一。另一方面,大戟和芫花对于离体肠组织屏障功能可产生明显损伤,合用甘草之后有一定改善,体现了甘草的黏膜保护作用;海藻和甘遂单用对肠组织屏障功能影响不明显,而与甘草合用后肠道屏障功能受到明显损伤。“藻戟遂芫”和甘草合用后肠道旁路转运能力及屏障功能的改变可能导致在特定条件下产生减效或增毒等“相反”的效应。
针药结合对兔干眼模型角膜及泪腺形态学的影响
徐雯, 刘雪, 高卫萍
2015, 31(6): 541-545.
摘要:
目的 评估电针结合润目灵颗粒对水样缺乏性干眼模型角膜及泪腺组织的影响。方法 60只健康3~4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电针组及针药组, 分别以A,B,C,D,E和F组表示),每组10只。A组不作处理;B组双眼滴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进行造模,每日4次,直至实验结束;C,D,E和F组实验兔同模型组一样双眼滴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3d后(即实验第4天,干眼实验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开始,分别用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润目灵颗粒灌胃、电针以及电针加润目灵颗粒对其治疗,同时双眼滴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直到实验结束。不同时段分别观察各组泪液分泌及第17天角膜、泪腺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在实验第10天、17天,C,D,E和F组兔的泪液分泌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F组泪腺胞浆饱满丰富及角膜层次分明、排列有序最接近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电针和中药润目灵颗粒可以最大程度的促进泪液分泌,减少泪腺和角膜上皮损伤及其局部炎症反应。电针及中药润目灵颗粒结合比单纯电针及单纯中药治疗干眼效果更好。
复肾汤对db/db小鼠肾脏病变的影响
刘华东, 李璇, 张卫华, 陈雯琳, 张浩文, 许洁, 顾玮
2015, 31(6): 546-550.
摘要:
目的 观察复肾汤对db/db小鼠肾脏病变的影响。方法 正常对照组为雄性C57小鼠8只,常规饲养。雄性db/db鼠24只,正常饲养1周,血糖稳定升高4周后分为模型组、复肾汤小剂量组(L1)、复肾汤大剂量组(L2)。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L1组按FST 13 mg/(kg·d)灌胃;L2组按FST 39 mg/(kg·d)灌胃;连续8周,定期测体质量、血糖。实验结束后,采集血清,检测T-chol、BUN、SOD、MDA等生化指标;轻取肾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VEGF、FN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L1、L2组的T-chol、BUN、MDA明显降低(P<0.05~0.01),SOD明显升高(P<0.05),VEGF、FN表达明显下调,病理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复肾汤可以明显改善db/db小鼠肾脏损害,具有延缓糖尿病肾病病情发展的作用。
生地对高糖致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氧化应激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吕高虹, 许惠琴, 吕兴
2015, 31(6): 551-554.
摘要:
目的 观察生地含药血清对高糖刺激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RMC)的作用。方法 制备生地含药血清,通过LC-MS检测技术,鉴别入血成分;MTT法检测HRMC增值抑制率;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SOD、MDA的含量变化;ELISA法检测HRMC中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ColⅣ);流式法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免疫荧光检测HRMC中TGF-β1的表达。结果 生地含药血清中含有水苏糖、梓醇,含药血清中效应成分可抑制高糖诱导的HRMC增殖,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的增生,下调TGF-β1的mRNA表达。结论 生地可能通过调节TGF-β1的表达来抑制ECM的分泌从而改善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克瘤丸组成药物提取物对人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范炎, 陈晓斌, 邱蓉丽, 张丽, 包贝华, 卞勇, 李璘
2015, 31(6): 555-559.
摘要:
目的 研究克瘤丸组成药物提取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的抑制作用,优化精简克瘤丸的处方组成。方法 采用MTT法考察黄芪总皂苷、斑蝥超临界萃取物、虫类药乙醇提取物、山豆根总生物碱和黄芪、山豆根水提物等克瘤丸5个提取物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选用五因素二水平正交实验设计,分析克瘤丸5个提取物对A549细胞增殖的不同效应,判断其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结果 细胞毒实验结果表明克瘤丸中的斑蝥萃取物、虫类药醇提物、黄芪总皂苷和山豆根总生物碱等4种提取物对A549的IC50值分别是0.330、1.041、1.961、2.015 mg/mL。其中斑蝥萃取物和虫类药醇提物的抑制作用48 h达到峰值,存在量效和时效关系。正交实验结果显示,虫类药醇提物在抑制A549细胞增殖中起主要作用,斑蝥萃取物和黄芪总皂苷次之。方差分析表明黄芪总皂苷和虫类药醇提物、斑蝥萃取物和虫类药醇提物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虫类药醇提物、斑蝥萃取物和黄芪总皂苷是克瘤丸发挥作用的必要成分,可精简为3者的配伍方。
健脾补肾方促进BMSCs增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朱磊, 沈洪, 顾培青, 刘丽, 朱长乐, 司海鹏
2015, 31(6): 560-563.
摘要:
目的 观察健脾补肾方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增殖、分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BMSCs组、干预BMSCs组和联合组。采用TNBS法建立大鼠UC模型,干预BMSCs和联合组大鼠分别尾静脉注射体外中药干预的BMSCs(0.78 mg/L,1×106),联合组再予健脾补肾方(浓度13.6 g/kg)灌胃10 d,BMSCs组大鼠尾静脉注射1 mL BMSCs(1×106),空白组、模型组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射1 mL生理盐水。干预第10天每组各处死5只大鼠,留取标本,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肠干细胞标记物Lgr5和Ephrin-B3的蛋白表达水平,检测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IL-6、IL-17和TGF-β水平。结果 各移植治疗组较模型组,Lgr5和Ephrin-B3蛋白水平升高(P<0.05),联合组Lgr5和Ephrin-B3蛋白表达较BMS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E-cadherin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均升高,其中联合组和干预BMSCs组较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较BMS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干预BMSCs组IL-6、IL-17水平明显降低(P<0.05),TGF-β水平升高(P<0.05),且联合组在改善IL-6、TGF-β水平方面较单纯BMSCs治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补肾方能够促进静脉移植的BMSCs向肠干细胞增殖分化,并调节免疫功能、修复肠黏膜,这可能是其治疗UC的可能机制之一。
五倍子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和质粒消除作用
汪晶, 汪辉
2015, 31(6): 564-566.
摘要:
目的 筛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菌株,考察五倍子水提液的体外抗菌活性和质粒消除作用。方法 采用水煎煮法制备五倍子水提液,肉汤稀释法进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表型初筛和确证,PCR法对阳性产酶菌株进行基因检测,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体外MIC,影印培养法考察质粒消除作用。结果 五倍子水提液对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MIC值为25 mg/mL左右,从50株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菌株中筛选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12株,阳性率为24%,五倍子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的质粒有消除作用(24 h消除率为3.6%,48 h消除率为4.8%),质粒消除后菌株对氨苄西林等抗生素的MIC值降低。结论 五倍子对临床耐药菌株具抗菌潜力。
人参皂苷Rb1在体外肠道菌群模型中的代谢研究
钱静, 康安, 狄留庆, 狄亚维, 李杰
2015, 31(6): 567-570.
摘要: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b1在厌氧和有氧条件下经肠道菌群作用下逐级脱糖基的代谢差异。方法 利用UPLC-MS/MS研究人参皂苷Rb1在厌氧和有氧条件下经肠菌液的作用下,分别温孵0、2、4、8、12、24、48、72 h后,人参皂苷Rb1及其脱糖基代谢物的变化情况。结果 体外温孵实验中,人参皂苷Rb1在厌氧和有氧条件下经大鼠肠菌液作用下脱糖基生成人参皂苷Rd、F2、C-K,其中Rd→F2是Rb1在肠菌液的作用下脱糖基代谢的限速步骤。人参皂苷Rb1在大鼠肠道菌群作用下代谢途径为Rb1→Rd→F2→C-K。结论 人参皂苷Rb1在有氧和厌氧条件下脱糖基代谢产物没有差异,有氧代谢速率快于厌氧代谢。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分析癌痛平中的化学成分
程海波, 闫秋莹, 朱华旭, 沈卫星, 孙东东
2015, 31(6): 571-575.
摘要:
目的 建立液质联用同时测定癌痛平乙醇提取物中10种化学成分的方法。 方法 化学成分定性分析采用UPLC-ESI-Q-TOF-MS技术,色谱柱为ZORBAX SB-C18(4.6 mm×150 mm,5 μm),梯度洗脱(流动相:乙腈-0.1%甲酸溶液);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 鉴定出癌痛平乙醇提取物中10种成分,分别为重楼皂苷Ⅰ、β-蜕皮激素、胡椒碱、胡萝卜苷、异夏佛托苷、重楼皂苷Ⅵ、棕榈酸、竹节参苷Ⅳa甲酯、3-乙酰基-α-乳香酸和重楼皂苷Ⅱ等。结论 采用液质联用技术鉴定癌痛平复方中化学成分,该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可靠,有利于研究癌痛平复方中化学成分。
不同方法提取的柴胡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
施铮, 陈仁寿, 陈勇
2015, 31(6): 576-578.
摘要:
目的 考察不同提取方法柴胡挥发油中成分的差异。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酸水蒸气蒸馏法、水蒸馏法、酸水蒸馏法及溶剂提取法提取柴胡挥发油,并采用GC-MS法分析所得挥发油的成分。结果 溶剂提取法的挥发油得油率最高,用酸水处理后再提取的得油率最低;GC-MS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成分为茴香脑及其同分异构体蒿脑,酸水处理后提取的挥发油含有反式-2-壬烯醛、松油醇。结论 不同提取方法所得的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主要成分茴香脑及其同分异构体蒿脑在解热方面的药效需进一步研究。
重金属Hg对黑三棱生长特性及超微结构影响研究
许响, 谷巍, 陈娟, 高杰, 李红芳, 邵婧, 吴启南, 巢建国
2015, 31(6): 579-582.
摘要:
目的 研究重金属Hg对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生长特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LI-6400光合仪及CCM-200型叶绿素仪对黑三棱的光合、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CCI值)进行测定,并通过H7650型透射电镜对其叶片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在Hg2+处理下,随着Hg2+处理浓度的增加及污染时间的延长,三棱叶褪绿变黄,药用部位块茎鲜质量明显降低,CCI值、净光合速率(Pn)及蒸腾速率(Tr)下降,细胞间隙CO2浓度(Ci)增大,叶肉细胞中细胞核核仁分散,核膜破损,叶绿体膨胀至解体,线粒体变形,嵴突膨胀、减少。结论 重金属Hg污染破坏三棱叶细胞结构,影响其光合作用,使其生长发育受阻,产量减少,品质降低。
临床研究
单兆伟教授临证用药特色及验案举隅
刘亚军, 沈洪, 徐艺, 顾培青
2015, 31(6): 583-585.
摘要:
介绍了单兆伟教授临床经验及用药特色。其临床上注重顾护后天脾胃,以使生化之源不竭;疏通脾胃气机,升降以平为期;用药清灵醇正,慎用滋腻香燥之品;善用药对,以提高疗效;重视瘥后调摄,饮食疗法收功。
田从豁教授针药并用治疗妇幼疾病的临床经验
朱蕊
2015, 31(6): 586-588.
摘要:
介绍了全国名老中医田从豁教授针药并用,同时灵活运用灸、罐、刺血、刮痧、贴敷等各类中医内、外治法,心身同调,治疗妇、儿疾病的临床经验。以小儿反复发热、产后情绪障碍和慢性复发性扁桃体溃疡3个病例来说明田从豁教授灵活运用中医理论治疗各科疾病的经验。
报道
加减薯蓣丸联合西药及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刘旭恩, 沈姣, 谢艳丽, 赵晓川
2015, 31(6): 589-592.
摘要:
目的 评价加减薯蓣丸联合西药及分散内观认知疗法(DNCT)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探讨优化的治疗方案。方法 将120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女性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原有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分散内观认知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减薯蓣丸。治疗16周后评价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①2组患者的阳性症状量表评分、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及PANSS量表总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0.01)。②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各维度评分均得到改善(P<0.05~0.01),其中研究组患者的语言流畅性、数字序列、代币运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③2组患者SQLS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0.01),其中研究组患者SQLS量表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加减薯蓣丸治疗可以提高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养肾排毒方的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潘荣华, 杨晨, 李伟东
2015, 31(6): 593-597.
摘要:
目的 研究养肾排毒方的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参数。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大孔树脂吸附分离养肾排毒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选。结果 优选树脂品种为AB-8和D101等比混合树脂,最大上柱量为2 g药材/1 g树脂,上柱药液浓度为0.688 g/mL,上柱流速为2 BV/h;蒸馏水5 BV为杂质洗脱剂,70%乙醇5 BV为有效成分洗脱剂,洗脱流速均为2 BV/h。结论 优选的养肾排毒方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工艺是科学合理的。
UPLC法测定藿香正气软胶囊中橙皮苷、和厚朴酚、厚朴酚和苍术素的含量
利顺欣, 陈随清
2015, 31(6): 598-600.
摘要: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藿香正气软胶囊中橙皮苷、和厚朴酚、厚朴酚和苍术素的UPLC方法。方法 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C18柱(10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乙腈-0.2%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柱温30 ℃,检测波长284 nm测定橙皮苷,290 nm测定和厚朴酚、厚朴酚,336 nm测定苍术素。结果 橙皮苷、和厚朴酚、厚朴酚和苍术素质量浓度分别在0.025 3~1.012 0、0.021 4~0.854 0、0.024 4~0.976 0、0.0032 5~0.130 0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7%~100.3%(RSD≤1.9%,n=6)。结论 该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可用于藿香正气软胶囊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