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通塞脉微丸活性部位群化学成分的研究

李伟东

李伟东. 通塞脉微丸活性部位群化学成分的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5(3): 187-190.
引用本文: 李伟东. 通塞脉微丸活性部位群化学成分的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5(3): 187-190.

通塞脉微丸活性部位群化学成分的研究

  • 摘要: 目的:分离鉴定通塞脉微丸活性部位群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通塞脉微丸活性部位群经硅胶柱层析分离,IR,NMR和MS方法确定结构。结果:分得9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是:肉桂酸,阿魏酸,甘草素,木犀草素,异甘草素,甘草苷,咖啡酸,绿原酸,甘草次酸。结论:通塞脉微丸中主要活性部位群是黄酮类、酚酸类及皂苷类等。

     

  • [1] 韩景献 韩力.通塞脉片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7):591-592.
    [2] 陈德昌.中药化学对照品工作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65,108,154.
    [3] 江纪武.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626,672.
    [4] Nakanishi T, Inada A, Kambayashi K, et al. Flavonoid glycosides of the roots of Glycyrrhiza uralensis [J]. phytochemistry, 1985,24(2) :339.
    [5] 于德泉.分析化学手册,第7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252.
    [6] 王爱云 陆茵 严令耕 等.通塞脉微丸改善缺血性中风大鼠血液流变状态的实验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17(1):52-5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69
  • HTML全文浏览量:  19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09-05-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