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针刺行针过程中诸气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探讨

徐恒泽 李守栋

徐恒泽 李守栋. 针刺行针过程中诸气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探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 21(2): 79-81.
引用本文: 徐恒泽 李守栋. 针刺行针过程中诸气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探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 21(2): 79-81.
XU Heng-ze, LI Shou-dong. Conception of Different Kinds of Qi during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5, 21(2): 79-81.
Citation: XU Heng-ze, LI Shou-dong. Conception of Different Kinds of Qi during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J].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5, 21(2): 79-81.

针刺行针过程中诸气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探讨

Conception of Different Kinds of Qi during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

  • 摘要: 毫针刺法的操作程序一般而言 ,包括了进针、行针、留针和出针 4个方面。但是在临床实际操作中远非那么简单 ,在针刺过程中 ,围绕“气”而出现了得气、候气、催气、辨气、行气、导气、调气、守气等不同概念。如何把握其精髓而恰当地运用于临床是针灸学中的一个难题。得气、辨气、调气、守气贯穿于行针的全过程 ,这一行针过程是决定临床针刺疗效的关键 ,也是在临床中比较难于把握的方面 ,需要有一个认识、理解的过程 ,更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 [1] 赵京生.针灸经典理论阐释[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0.11.
    [2] 杨继洲.针灸大成[M].沈阳:辽宁出版社,1997.55.
    [3] 周树冬.金针梅花诗抄[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0..
    [4] 董勤 胡葵.小议得气与针刺补泻之关系[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1):34-35,.
    [5] 杨继洲.针灸大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43.
    [6] .内经[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46,49.
    [7] .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8,18,27,74,137.
    [8] 项平.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家专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8.
    [9] 汪机.针灸问对[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7,68.
    [10] 李梴.医学入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273.
    [11] 徐恒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87
  • HTML全文浏览量:  14
  • PDF下载量:  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修回日期:  2005-01-08
  • 刊出日期:  2005-03-1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