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38卷  第9期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专栏
基于功效成分群的中成药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探索
肖伟, 张新庄, 曹亮, 王振中
2022, 38(9): 743-747.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743
摘要:
中成药是在继承中医药理论、发扬中医药特色的基础上, 采用现代生产工艺研制而成的中药新药, 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成药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始终面临着控制哪些成分和如何控制的问题, 尤其中成药以原药材为原料, 经历提取、纯化、浓缩、干燥、制剂成型的多道复合工艺过程。从中成药产品质量出发, 运用科学的方法解析其功效成分群, 依据功效成分群制定质量控制指标, 并建立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 以期保障复杂体系的中成药质量均一, 确保药物有效。
雷公藤多苷片抗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物质基础研究
方冰倩, 王亚楠, 刘琰, 王吓长, 康迪, 胡立宏
2022, 38(9): 748-760.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748
摘要:
  目的  发现雷公藤多苷片抗不同亚型血液肿瘤的敏感细胞株及其对敏感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的物质基础。  方法  利用CCK-8法检测雷公藤多苷片及其提取物体外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构建敏感瘤株的体内异种移植瘤动物模型考察雷公藤多苷片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采用色谱分离技术对雷公藤多苷片提取物进行系统分离, 综合质谱和核磁共振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 并考察单体化合物抗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AMOL)活性; 进一步通过制备液相定向敲除雷公藤多苷片及其提取物中的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 TP), 考察敲除TP前后雷公藤多苷片及其提取物的抗AMOL活性。  结果  细胞实验结果表明雷公藤多苷片有较强的抗AMOL活性; 体内异种移植瘤实验结果表明雷公藤多苷片可明显抑制AMOL细胞皮下异种移植瘤的生长; 进一步对雷公藤多苷片提取物进行系统分离及其细胞水平上的活性评价, 发现二萜类化合物TP抗AMOL活性最强; 定向敲除TP后的雷公藤多苷片及其提取物对AMOL细胞MV-4-11的IC50值分别升高8及13倍。  结论  雷公藤多苷片对AMOL细胞具有显著的抗白血病效应, 其中TP是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
黄芩汤的拓展应用与适用人群特征
黄煌
2022, 38(9): 761-764.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761
摘要:
黄芩汤是治疗发热性疾病出现腹泻的经方,后来成为历代治疗热性腹泻的基本方。论文介绍了黄芩汤的拓展应用与适用人群特征。黄芩汤的应用除了《伤寒论》原文的记载外,在现代临床中还可用于发热性疾病、消化道疾病、妇产科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从适用人群看,黄芩汤多用于一种内热、伏热为特征的热性体质,女性多见,黏膜充血、烦热、肛肠证有特异性,由此构成黄芩汤方证。识别黄芩汤方证的临床思维,离不开适用疾病与适用人群这两个维度。
从动静辩证关系探讨补气活血药抗肿瘤转移的内涵
余倩慧, 刘夫艳, 尹刚, 刘敏, 赵凡, 梁众擎, 孙若岚, 梁研, 高锦, 殷莺, 徐梦, 唐德才
2022, 38(9): 765-769.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765
摘要:
中医历代肿瘤治疗屡用活血类药,但学界对此频有争议。究其原因,大抵以肿瘤转移为完全“动态”过程认识为前提,认为其运用有助扩散转移之虞。受《黄帝内经》“传舍”理论启示,根据文献及前期课题研究成果,认为肿瘤转移是动静结合的过程,而癌栓黏附血管内壁的“静态”过程更为关键。补气活血药可改善血瘀状态,调控肿瘤转移,并一定程度加强同质肿瘤细胞之间的黏附,起到有利抗肿瘤转移的双相作用。于此,用补气活血药进行抗肿瘤治疗当为常态。
2种化学型的黄花蒿萜类代谢物及其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王婷婷, 戴仕林, 刘潺潺, 蒋征, 吴啟南
2022, 38(9): 770-779.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770
摘要:
  目的  分析2种化学型黄花蒿萜类代谢物及其转录组数据信息, 探讨2种化学型黄花蒿差异代谢物及其可能形成原因。  方法  采集江苏盱眙县、河南中牟县两地黄花蒿种子于同一条件下种植, 通过顶空-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HS-GC-QQQ-MS/MS)分析黄花蒿的挥发性成分, 超快速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FLC-Triple TOF-MS/MS)非靶向分析2种化学型黄花蒿的代谢物, 并采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挥发性成分相关萜类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  结果  依据挥发性主成分类别分型, 江苏盱眙县种源黄花蒿为蒿酮型, 河南中牟县种源黄花蒿为樟脑型。UFLC-Triple TOF-MS/MS检测到的差异代谢物通过KEGG数据库分析可知蒿酮型和樟脑型黄花蒿分别在倍半萜、三萜生物合成和二萜生物合成路径显著上调。转录组数据中通向萜类骨架生物合成的甲基赤藓糖醇-4-磷酸(MEP)途径和甲羟戊酸(MVA)途径注释到11个关键酶的23个候选基因具有显著差异。单萜合成路径中, 1, 8-桉树脑合酶(TPS-Cin)共检测到10个候选基因。此外, 还发现2个冰片脱氢酶候选基因在樟脑型黄花蒿中高表达, 3个黄花蒿醇脱氢酶2(ADH2)候选基因在蒿酮型黄花蒿中高表达。  结论  该研究为揭示黄花蒿化学型形成分子机制提供科学数据。
儿童中药制剂常用剂型及共性技术应用研究现状及思考
李能进, 冯亚茹, 王若宁, 赵晓莉, 谢辉, 张雯, 狄留庆
2022, 38(9): 780-789.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780
摘要:
目前儿童中药制剂剂型选择、辅料优选、工艺设计、包装装置等成人化倾向比较普遍, 导致给药剂量不准、患儿用药顺应性差, 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难以保证,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频发。因此, 研究开发符合儿童用药特点的制剂, 突破儿童制剂关键技术迫在眉睫。分析了口服液、糖浆剂、颗粒剂等常用剂型, 探讨其在儿童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情况, 并针对儿童中药制剂中存在的药物溶解度低、服用口感差、给药剂量不准确等问题, 探讨增溶、掩味和定量给药等共性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以期为儿童中药制剂的研发奠定基础并提供依据。
苓桂术甘汤运化并举干预β淀粉样蛋白代谢研究思路刍议
王莉兰, 周春祥
2022, 38(9): 790-79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790
摘要:
脑内过多的β淀粉样蛋白(Aβ)清除主要通过自噬-溶酶体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蛋白酶、小胶质细胞吞噬作用进行降解清除, 还可通过血脑屏障和/或脑淋巴引流系统转运排出, 脾主运化功能在Aβ降解和转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实验证据表明, 温脾化饮法的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可能影响Aβ代谢途径的关键结构和功能。在阐述Aβ代谢途径相关机制及分析苓桂术甘汤药理作用的基础上, 探讨苓桂术甘汤“运化并举”实现Aβ清除的科学内涵, 以期开拓中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思路。
学术探讨
基于“火郁发之”辨治抑郁症
祁明明, 郭仁清, 马健, 陶伟伟
2022, 38(9): 797-802.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797
摘要: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精神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中医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于郁证范畴。通过对郁的涵义进行梳理后发现, 郁既有病因、病机的涵义,也有疾病的涵义。抑郁症的病机和临床表现与中医郁证吻合, 临床可参考中医“郁证”进行辨证论治。“火郁”是抑郁症由轻转重的重要病机, 临床应以虚实为纲论治“火郁”, “火郁”实证治以清透, 虚实夹杂证治应通补。
临床研究
精灵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弹性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龚帆影, 邹菲, 朱燕, 周美惠, 杜玉颖, 王顺, 张春芹, 于秋雨, 刘福明
2022, 38(9): 803-809.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803
摘要:
  目的  观察精灵颗粒对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动脉弹性及形态功能、血脂、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 每组50例; 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干预, 实验组在阿托伐他汀的基础上加用精灵颗粒进行干预, 观察时间为24周, 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极速脉搏波传导速度(Ultrafast pulse wave velocity, UFPWV)指标[收缩期起始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beginning of systole, PWV-BS)、收缩期末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end of systole, PWV-ES)]、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 IL-8)及肝肾功能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 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 < 0.01), 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 < 0.01);试验组双侧颈动脉PWV-BS、PWV-ES均有降低(P < 0.01), 对照组双侧颈动脉PWV-ES及左侧颈动脉PWV-BS降低(P < 0.05), 试验组右侧颈动脉PWV-ES变化优于对照组(P < 0.05);2组TC、TG、LDL-C水平均有所改善(P < 0.01), 试验组TC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 < 0.01);2组全血中、低切及血浆黏度值均降低(P < 0.05), 试验组低切变化优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血清CRP、IL-6、IL-8水平均降低(P < 0.05);对照组IL-6、IL-8水平降低(P < 0.05), 试验组CRP水平变化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精灵颗粒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基础上能改善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 血管弹性功能, TC、TG、LDL-C水平, 炎症因子CRP、IL-6、IL-8水平, 全血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值等指标, 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实验研究
养阴清热方通过下调JAK/STAT信号通路调节Treg/Th17平衡的实验研究
掌琳惠, 马元婧, 缪蓉, 王伟, 翁文馨, 袁冬平, 龙军, 孙云霞
2022, 38(9): 810-818.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810
摘要:
  目的  研究养阴清热方(YHF)对脂多糖(LPS)导致的小鼠Treg/Th17失衡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磁珠分选法提取小鼠脾脏CD4+ T细胞, 用LPS刺激CD4+ T细胞, 再以1、2、4 mg · mL-1的YHF水提液分别进行干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亚群Treg/Th17比例; 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细胞因子IL-10、TGF-β、IL-6、IL-12p70的含量;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Foxp3、RORγt及信号分子JAK/STAT的表达。  结果  HPLC检测鉴定出YHF水提液中8种有效成分, 分别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虎杖苷、芦丁、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葡萄糖苷、白藜芦醇、槲皮素、大黄素和姜黄素。YHF水提液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PS刺激的小鼠CD4+ T细胞的增殖(P < 0.05), 增加Treg的比例(P < 0.05), 降低Th17的比例(P < 0.01), 促进培养上清中Treg相关的抗炎因子IL-10和TGF-β的分泌, 抑制Th17相关的致炎因子IL-6和IL-12p70的分泌。1、2、4 mg · mL-1 YHF均能增加Foxp3蛋白的表达(P < 0.05), 减少RORγt蛋白的表达(P < 0.01)。1、2、4 mg · mL-1 YHF均能降低JAK2、STAT3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P < 0.05)。4 mg · mL-1 YHF与JAK2特异性抑制剂AG490联用可以增加培养上清IL-10和TGF-β含量(P < 0.05), 降低IL-6和IL-12p70含量(P < 0.05), 而且可以显著降低p-JAK2、p-STAT3和RORγt蛋白表达(P < 0.01,P < 0.001), 增加Foxp3蛋白表达(P < 0.01)。  结论  YHF可以有效抑制LPS诱导的小鼠CD4+ T细胞增殖, 通过抑制JAK2和STAT3信号分子表达, 增加Foxp3的表达和Treg数量, 减少RORγt的表达和Th17数量, 调节Treg/Th17平衡及抗炎细胞因子和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
强骨合剂通过Wnt3a/β-catenin/VEGF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成改善围绝经期大鼠骨质疏松的研究
王雨辰, 芮立宁, 贾川, 俞伟忠
2022, 38(9): 819-82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819
摘要:
  目的  探讨强骨合剂对围绝经期骨质疏松SD大鼠的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HPLC建立强骨合剂标准指纹图谱。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雌二醇组、强骨合剂高剂量(12 g · kg-1)组、低剂量(6 g · kg-1)组, 每组10只。双侧卵巢切除法制备围绝经期大鼠骨质疏松模型, 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雌二醇,高、低剂量强骨合剂, 连续给药30 d。记录大鼠体质量和子宫质量, 检测大鼠骨力学相关指标, 股骨HE染色观察成骨细胞量及骨小梁面积。qPCR检测Wnt3a、β-catenin、VEGF、OPG mRNA表达水平; 免疫荧光检测VEGFR-2、CD31, 评价血管生成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股骨组织Wnt3a、p-GSK3β、VEGF、β-catenin、Lamin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10批次提取的强骨合剂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 表明10批样品质量稳定。与模型组比较, 雌二醇组,强骨合剂高、低剂量组可显著改善大鼠子宫指数、骨密度、骨力学性能指标(P < 0.05, P < 0.01), 明显改善骨微结构, 提高股骨组织中Wnt3a、β-catenin、VEGF、OPG mRNA水平(P < 0.05, P < 0.01), 以及VEGF、CD31、Wnt3a、p-GSK3β、β-catenin、Lamin蛋白表达水平(P < 0.05, P < 0.01)。  结论  强骨合剂可能通过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调节VEGF表达, 促进血管生成, 从而提高大鼠骨密度, 改善骨组织形态, 进而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名老中医学术传承
许芝银教授以补气活血通络利水法治疗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经验
王聪, 姚昶, 宋波洋
2022, 38(9): 827-830.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827
摘要:
总结许芝银教授临床诊治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经验, 认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属本虚标实之证, 与肺脾肝三脏密切相关, 正虚为本, 主要致病因素为瘀血、气滞、水湿。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 确立补气、活血、通络、利水相结合的治法。临证治疗以红黄煎剂为基本方; 分清标本缓急, 注重个体论治, 随症加减应用, 灵活选择药物; 遵循“治未病”思想, 做到未病先防, 已病防变, 从而达到最佳疗效。
文献研究
经典名方瓜蒌薤白半夏汤药物炮制品种及处方剂量的文献考证
王元彪, 沈劼
2022, 38(9): 831-838.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0831
摘要:
通过收集中医古籍文献数据,结合中医临床用药经验和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对瓜蒌薤白半夏汤的药物炮制品种及处方剂量进行系统梳理与考证分析,为经典名方的研发与临床应用提供文献依据。经考证,瓜蒌薤白半夏汤中的“白酒”为低度米酒(酒精浓度10%~20%),其余药物炮制品种应选用生瓜蒌、生薤白、姜半夏。研究发现,半夏剂量应选择吴迁本“半夏半升”为宜。瓜蒌薤白半夏汤标准剂量为瓜蒌55.422 g, 薤白46.875 g,姜半夏61.990 g, 白酒2 000 mL, 现代中医临床参考用量为瓜蒌15 g,薤白12 g,姜半夏16 g,白酒500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