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2年  第38卷  第12期

专论
络病研究的传承与创新
李红蓉, 吴以岭
2022, 38(12): 1075-1085.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1075
摘要: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新时代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以“络病证治”为总纲,以“脉络学说”“气络学说”为两翼的中医络病理论体系就是传承了历代医家关于络病的学术思想、理论观点、临证经验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系统构建的创新理论,开辟了临床重大疾病防治的新途径。以络病理论为指导,以现代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为基石,将临床有效组方转化为系列中药创新药物,在病毒类呼吸系统传染病、微血管病变、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防治及抗衰老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中医药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接者转阳率的研究:一项大样本队列研究
王晓骁, 窦莉, 邹冲, 吴拥军, 王威, 赵晶晶, 于茜, 沈照峰, 倪平敏, 章雯, 陆亚文, 奚肇庆, 方祝元
2022, 38(12): 1086-1093.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1086
摘要:
  目的  观察中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密切接触者的核酸检测转阳率的影响,为中医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将扬州隔离点中使用和未使用中药(清肺排毒汤、扶正益清方)的COVID-19密接者纳入本研究,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核酸扩增试验(NAATs)的阳性率、核酸阳性者的病毒载量、阳性者的病情等级进行分析,以评估中医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  结果  共收集了30 000余例观察对象,基于数据筛选、核对,以1 286例密接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中医组1 016例(79.00%)和对照组270例(21.00%),共有转阳患者55例。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前后,结果均显示在男性和大于60岁的老年人群中,中药组的转阳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不纳入N值和O值)结果显示中药组转阳的风险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0.547倍。另外,密接者转阳后,中药组的总体和女性的病毒C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医药有利于降低COVID-19密接者的转阳率和病毒载量。
学术探讨
基于《辅行诀》组方理论探析真武汤制方思想
施圣杰, 沈劼
2022, 38(12): 1094-1098.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1094
摘要:
将《辅行诀》的组方理论归纳为汤液经法图体系和二旦四神汤体系,同时结合《辅行诀》书中内容,以其组方理论去探析真武汤制方思想,发现其中蕴含五脏气化思维和四神四象之象数思维的应用,期望为真武汤的运用和研究,以及充实方剂组方理论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文献支撑。
基于癌毒理论探讨癌性疼痛病因病机
吴艳, 李文婷, 沈波, 王子昊, 吴勉华
2022, 38(12): 1099-1102.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1099
摘要:
癌毒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癌性疼痛因癌毒而生,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病理产物痰、瘀、郁、虚是癌性疼痛的主要病理因素,癌毒贯穿于癌性疼痛全过程,癌毒内蕴,痰瘀互结是癌性疼痛病机的关键,病位涉及相关脏腑经络,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全身属虚,局部属实;解毒祛瘀,化痰通络是其基本治疗大法。
临床研究
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益肾化湿颗粒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艾珊珊, 崔涛, 周乐, 申振, 李伟, 韩聪
2022, 38(12): 1103-1109.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1103
摘要:
  目的  观察益肾化湿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临床疗效, 探讨其通过“肠-肾轴”改善DKD的作用机制。  方法  100例DKD脾虚湿盛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肾化湿颗粒。8周后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白蛋白(AL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6(IL-6)及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的变化。并随机收集其中60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后的粪便样本行16S rDNA V3+V4区测序筛选益肾化湿颗粒的作用靶菌。  结果  治疗后,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UACR、BUN、HbA1C、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 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组SOD活性、ALB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 试验组菌群多样性及丰度升高, 菌群的聚合度增加, F/B值下降; LEfSe分析发现试验组的优势属种是副拟杆菌属、长双歧杆菌、黏膜乳杆菌。  结论  益肾化湿颗粒可有效改善DKD脾虚湿盛证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 降低血糖, 减少蛋白尿, 整体调节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并稳定肾功能, 影响肠道菌群的分布, 为进一步研究益肾化湿颗粒通过肠道菌群评估DKD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实验研究
基于体外补血活性测定的当归品质评价新方法探索
刘欢欢, 张婷, 王敏, 于银萍, 苏联麟, 季德, 陆兔林, 李林
2022, 38(12): 1110-1115.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1110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补血活性的生物学评价方法, 通过与当归的主要药效相关联, 对其内在品质进行评价。  方法  以氯化血红素为标准品, 用联苯胺染色法测定当归作用于K562细胞后的血红蛋白含量, 通过量反应平行线测定法计算效价, 完成方法学考察并以此比较不同产地、不同炮制方法当归饮片的效价。  结果  当归样品可靠性检验显示, 回归项有显著差异(P<0.01);方法学考察中重复性和精密度RSD分别为1.13%、4.73%;不同产地当归饮片补血效价为399.61~8 920.32 U·mg-1, 不同炮制方法当归饮片补血效价排序为生当归>土炒当归>酒当归, 不同入药部位当归饮片补血效价排序为当归身>当归头>当归须。  结论  所建立的当归饮片补血生物效价方法稳定可靠, 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相关要求, 可用于不同产地、不同炮制方法、不同入药部位的当归饮片补血疗效的评价, 为进一步完善当归质量评价与控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土鳖虫醇提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外抗肝癌与抑制肝纤维化活性研究
谢佳雨, 戴隆超, 王娜, 刘成, 王令充
2022, 38(12): 1116-1127.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1116
摘要:
  目的  采用体外细胞实验评价土鳖虫醇提物中大分子蛋白各分离产物的抗肝癌与抑制肝纤维化活性, 明确土鳖虫的有效部位与成分。  方法  采用盐析法从土鳖虫醇提物中回收蛋白类成分, 将土鳖虫粗蛋白产物按分子量差异进行超滤, 将其分为EEPA、EEPB及EEPC三个不同的蛋白部位, 以抑制肝异常细胞增殖活性为导向, 筛选最佳活性蛋白部位; 接着经过DEAE阴离子层析及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对活性粗蛋白部位进一步的纯化, 从EEPC中分离出一种纯化蛋白PC3-Ⅲ, 并对其进行LC-MS/MS分析; 最后利用细胞实验评价EEPC及PC3-Ⅲ体外抗肝癌及抑制肝纤维化的活性。  结果  在EEPA、EEPB及EEPC中, 分子量最大的蛋白部位EEPC表现出最高的抑制肝异常细胞增殖活性; 纯化蛋白PC3-Ⅲ分子量为10 kDa左右, 经LC-MS/MS鉴定表明,PC3-Ⅲ对同源蛋白A0A0M3STY1的覆盖率达到35%, 查库得到的肽段序列为QYSINFISAR、CNGDSCVCTFR和SNNFR; 体外细胞实验证明PC3-Ⅲ不仅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迁移来共同发挥抗肝癌药效, 还能抑制活化的肝星状细胞增殖从而延缓肝纤维化的进程, 疗效与EEPC相当。  结论  研究证实了土鳖虫大分子蛋白的抗肿瘤与抗肝纤维化的活性, 并分离得到均一蛋白产物PC3-Ⅲ, 为推进土鳖虫功效物质基础的认识与相关产品研发奠定了基础。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冯韬, 吕烨华, 王盛, 黄维, 糜大国
2022, 38(12): 1128-1136.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1128
摘要:
  目的  基于细胞凋亡Fas和TRAIL死亡受体信号通路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40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模型组, 黄芪注射液低、中、高剂量(1、2、4 mL · kg-1)组, 每组8只。采用改良的重物打击法构建大鼠急性SCI模型; 按照BBB评分和Rivlin斜板实验评价大鼠运动功能; 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病理变化; 尼氏染色法检测脊髓神经元细胞损伤程度;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 qPCR验证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量; 利用TUNEL试剂盒检测各组脊髓细胞凋亡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凋亡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BBB评分和斜板试验结果显示, 与假手术组比较, 模型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 HE染色显示模型组脊髓组织病理病变严重; 模型组尼氏染色着色较浅, 神经元细胞损伤严重; 与假手术组比较, 模型组脊髓中4 597个基因差异表达, Fas、TRAIL、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和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 < 0.01), Fas凋亡抑制分子FAIM和抗凋亡因子Bcl-2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1)。与模型组比较, 黄芪注射液组的BBB评分、Rivlin斜板度数显著升高(P < 0.05, P < 0.01), 组织病变程度较小, 尼氏染色着色程度随剂量升高而变深, 黄芪注射液高剂量组脊髓神经细胞损伤和凋亡得到显著缓解(P < 0.01)。转录组测序和qPCR结果显示: 与模型组比较, 黄芪注射液中、高剂量组中参与细胞凋亡调控的FAIM和TRAIL mRNA差异表达(P < 0.01), 黄芪注射液高剂量组Fas、TRAIL、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和Bax蛋白表达被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 < 0.05,P < 0.01), FAIM和Bcl-2的蛋白表达上调(P < 0.01)。  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对死亡受体途径Fas和TRAIL蛋白的抑制, 进而调控神经元细胞的程序性凋亡, 发挥对SCI的神经保护作用, 改善脊髓组织损伤病变程度, 加速后期神经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
滋肾泻青汤对ADHD模型大鼠前额叶多巴胺受体脱敏-复敏信号通路的影响
孙继超, 张碧霞, 李伟伟
2022, 38(12): 1137-1142.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1137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方滋肾泻青汤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模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SHR)行为学表现及前额叶多巴胺受体脱敏-复敏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5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利他林组(2 mg·kg-1)、滋肾泻青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6.0、12.1、24.1 g·kg-1), 每组10只, 另设Wistar京都大鼠(Wistar Kyoto rat, WKY)为正常对照组。每日灌胃2次, 在此期间进行相应的行为学检测, 治疗4周后取大鼠前额叶组织。分别用Western blot及qPCR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组织中GRK-6、β-arrestin2、NCS-1、PP2A及PSD-95等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  结果  利他林及滋肾泻青汤能改善SHR大鼠的行为学表现。与正常组相比, 模型组大鼠前额叶中β-arrestin2、NCS-1、PP2A、PSD-95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有下调趋势或显著下调(P < 0.05), 而GRK-6的表达水平上调(P < 0.05);经治疗后, 与模型组相比, 利他林组、滋肾泻青汤各剂量组前额叶中β-arrestin2、NCS-1、PSD-95、PP2A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有上调趋势或明显上调(P < 0.05), 而GRK-6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5)。  结论  利他林及滋肾泻青汤能增加模型大鼠前额叶多巴胺受体的活性, 多巴胺受体脱敏-复敏信号通路可能是滋肾泻青汤治疗ADHD的潜在途径之一。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分析前胡化学物质组及体内成分
吉春亮, 苏艳, 张金戈, 盛先森, 张健榕, 单晨啸
2022, 38(12): 1143-1155.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1143
摘要:
  目的  通过UPLC-Q-TOF-MS/MS研究前胡的化学物质组, 探究其被吸收入血和肺组织中的原型成分及代谢物。  方法  采用Thermo AcclaimTM RSLC 120 C18柱(3.0 mm×100 mm, 2.2 μm), 柱温: 35 ℃, 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流速为0.3 mL · min-1, 进样量为5 μL。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 正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信息。  结果  根据化合物的精确m/z、二级碎片等质谱信息, 结合标准品的质谱信息和比对文献检索信息, 最终在前胡提取液中共推测出54个化学成分, 包括52个香豆素类化合物、1个萜烯类化合物和1个酚类化合物; 给药后在大鼠血浆中共鉴定出21个原型成分和26个代谢物, 肺组织中共鉴定出17个原型成分和9个代谢物。  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全面, 其分析结果为前胡的质量控制以及进一步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名老中医学术传承
国医大师张琪辨治肝肾综合征经验
陈明, 闫晓明, 潘洋
2022, 38(12): 1156-1159.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1156
摘要:
总结国医大师张琪教授辨治肝肾综合征(HRS)的经验, 认为HRS为本虚标实之证,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正虚为本,气滞、血瘀、湿热、邪毒为病机关键。临证当辨本虚标实, 审轻重缓急,谨守病机, 分期论治。早期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中期温阳健脾,行气利水;晚期肝、脾、肾三脏同治, 消补兼施。
金实教授以益肾通络法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
杨帆, 曹晶
2022, 38(12): 1160-1163.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1160
摘要: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全身免疫性疾病, 金实教授认为该病始于先天肾精亏虚, 长期病程中因气血化生乏源,运行不畅, 滋生凝痰败瘀, 药物使用及肢体残疾亦会加重这一本虚标实之证。骨络是运行气血的细微结构, 常因气血虚弱而发生虚损, 亦易为凝痰败瘀所痹阻; 骨络功能缺失, 骨髓失以濡养, 以致骨枯髓减, 从而继发骨质疏松症。金实教授以肾精亏虚、骨络痹阻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核心病机, 采用益肾通络的治则治法进行遣方用药,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述评
有毒中药临床合理使用的几个关键问题刍议
陈仁寿
2022, 38(12): 1164-1169.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1164
摘要:
从临床角度分析探讨有毒中药使用后出现毒副反应的关键环节, 包括对中药毒性的重视度、传统中医减毒控毒知识的掌握度、有毒中药临床使用的规范性、药材基原考证与炮制品使用的准确性、现代使用方法及剂型与传统的统一性、了解病情和诊后医嘱的全面性, 提出应谨慎对待有毒中药的使用剂量和时间, 选用正确的药材基原、炮制品、剂型及服药法, 了解现代毒理知识, 注意多种药物同时服用对机体的损害等, 从而安全合理使用有毒中药。
基于知识元的中医古籍文献研究述评
王凤兰
2022, 38(12): 1170-1174. doi: 10.14148/j.issn.1672-0482.2022.1170
摘要:
基于知识元的中医古籍知识表示是结合知识元及元数据理论,用于整理与挖掘中医古籍知识的一种方法。对基于知识元的中医古籍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意义进行述评, 认为基于知识元理论与技术的中医古籍研究是对传统文献整理与研究的补充与发展,是未来中医古籍整理与文献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