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32卷  第4期

学术探讨
中医病机辨证新体系的构建
周学平, 叶放, 郭立中, 周仲瑛
2016, 32(4): 301-304.
摘要:
中医学所面对的临床问题已有显著变化,应重视在传承和临床实践基础上谋求新的理论创新。辨证体系的形成肇始于张仲景《伤寒论》,不同的辨证方法具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特点,但其共性在于把握病机。周仲瑛教授认为辨证应首重病机分析,以病机为核心构建辨证论治新体系,融多元辨证为一体,提炼形成更为实用、灵活、综合性强的辨证方法,能够活化辨证,执简驭繁。病机辨证的基本要素包括病理因素、病性、病位、病势,并由此构成辨证诊断的病机证素。病机辨证的应用要把握病机的层次性,明析病机复合、兼夹的复杂性,区别病机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病机辨证以疾病病机为主体制定辨治方案,其内容以病机证素为条目,列有辨证、病性、病位、病势演变、治法、方药范例、加减、临证备要诸项。
补肾阳方剂中配伍补阴药探讨
管华全, 谭峰, 樊巧玲
2016, 32(4): 305-307.
摘要:
探讨补肾阳方剂中配伍补阴药的特点。发现补阴药以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等出现频次最高,现代补肾阳方剂中补阴药剂量比和味数均较古方明显增加,主治范围也有所扩大。提出当前补肾阳方剂配伍补阴药已成为临床主要配伍形式。当肾精亏虚明显时,配伍补阴药剂量比宜大;虚寒内生之象较著时,则配伍补阴药剂量比宜小。其结果可为临床合理应用补肾阳方剂提供参考。
《伤寒论》厥阴病篇探析
田明敏, 黄煌
2016, 32(4): 308-311.
摘要:
《伤寒论》厥阴病篇历来争议较多,归纳起来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厥阴病提纲证之疑,乌梅丸主方之惑以及厥利呕哕诸条文之所归。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3个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梳理和探讨。寒热进退的病机贯穿厥阴病篇,厥阴病篇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了六经病的转归,同时也在仲景诸寒热并用方剂的研究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基于有向图模型构建证素辨证体系的探讨
许强, 何成诗, 郭强, 杜丽娟
2016, 32(4): 312-315.
摘要:
通过证候与证素的映射关系,将“证候集合”转化为由多种证素组合形成的“证素组合集合”;然后运用证素组合形成病机的组合法则(ISO-R法则),从“证素组合集合”中筛选出“符合病机定义的证素组合”进而形成病机。建立“证候集合→证素组合集合→符合病机定义的证素组合”新三阶双网证素辨证体系。进一步完善了“证候→证素→证名”的三阶双网证素辨证体系,为中医与数学、计算机学科的交叉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临床研究
基于iTRAQ标记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的风湿性疾病湿热证血清蛋白组学研究
孙志岭, 王苗苗, 徐骁, 王玲, 王富强, 纪伟
2016, 32(4): 316-321.
摘要:
目的 应用iTRAQ标记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开展风湿性疾病湿热证的血清蛋白组学研究。方法 对强直性脊柱炎湿热证、痛风湿热证、正常对照共3组各20例血清,进行iTRAQ标记结合液相串联质谱蛋白组学分析,应用DAVID、UniProtKB/Swiss-Prot、IPA等网络数据库平台对风湿性疾病湿热证的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显著差异蛋白进行验证。结果 获得15个湿热证差异蛋白,其中表达上调的蛋白12种,下调蛋白3种。通过分析得到差异表达蛋白所涉及的5个最有意义的典型生物信号通路。这些差异蛋白功能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与疾病急性期反应和疾病活动度有关。验证实验结果与iTRAQ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为风湿性疾病湿热证的分子机制以及候选诊断治疗标志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加减清营汤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的临床研究
徒康宛, 朱银芳, 俞萍, 汤勤, 严志涵
2016, 32(4): 322-325.
摘要:
目的 研究加减清营汤对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患者体内的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58例确诊的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热毒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苦黄注射液、甘草酸二胺氯化钠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减清营汤治疗。用动态浊度法检测5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并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结果 在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对内毒素水平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减清营汤对乙肝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疗效显著。
芩珠凉血方对银屑病血热证患者血清IL-17、IL-23及皮损中相关转录因子的影响
向延卫, 范斌, 徐蓉, 徐文彬, 顾荻青, 周蜜
2016, 32(4): 326-329.
摘要:
目的 通过芩珠凉血方对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IL-23及STAT3、RORγt干预作用的研究,为中医治疗银屑病提供依据。方法 临床研究选取6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正常组(1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口服芩珠凉血方及阿维A,服药疗程1月。选用银屑病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ASI)观察临床疗效,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对比分析血清IL-17、IL-23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皮损组织STAT3、RORγt蛋白表达规律。结果 2组的PASI积分治疗后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血清IL-17、IL-23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2组IL-17、IL-23降低(P<0.01)。治疗前2组皮损免疫组化检测STAT3、RORγt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2组STAT3、RORγt降低(P<0.05)。结论 芩珠凉血方可通过改善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同时调控转录因子STAT3和RORγt,对银屑病治疗发挥作用。
益气养阴法联合吉西他滨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活质量的影响
陈黎, 李红, 邱婷, 吴峰妹, 张颖, 蔡敏
2016, 32(4): 330-333.
摘要:
目的 观察中医益气养阴法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活质量、免疫功能等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益气养阴抗瘤方联合吉西他滨)和对照组29例(吉西他滨),记录2组患者观察期间生活质量、临床症状、化疗毒副反应、免疫功能等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等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0.01);咳嗽、气短、口干咽燥等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清免疫功能部分改善,与对照组相比,P<0.01;治疗组化疗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益气养阴治法联合吉西他滨化疗能有效治疗老年晚期NSCLC,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四君子汤对直肠癌术后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岳顺
2016, 32(4): 334-336.
摘要:
目的 探讨四君子汤对直肠癌术后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30例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65)和对照组(n=65),2组均给予FOLFOX-7化疗方案,研究组加服四君子汤,治疗4个周期。评价2组KPS评分、中医证候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KPS评分明显增加,对照组明显降低,2组生活质量改变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研究组比较,对照组治疗后的CD3+、CD4+、CD8+和CD4+/CD8+降低更为明显(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纳呆、神疲、腹胀和便溏以及总分降低更为明显(P<0.05~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KPS评分与CD4+/CD8+呈正向相关关系(r=0.486,P<0.05),中医证候积分与CD4+/CD8+呈负向相关关系(r=-0.375,P<0.05)。结论 四君子汤联合FOLFOX-7化疗方案对直肠癌术后进行辅助化疗,可以明显改善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
实验研究
黄芪甲苷抑制高糖腹透液诱导HMrSV5氧化应激与EMT的实验研究
史俊, 俞曼殊, 杨劲松, 盛梅笑
2016, 32(4): 337-341.
摘要:
目的 观察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AS-Ⅳ)对高糖腹透液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HMrSV5氧化应激及EMT的影响,探讨ROS在EMT中的作用及AS-Ⅳ干预机制。方法 采用葡萄糖腹透液诱导建立HMrSV5氧化应激模型,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检测AS-Ⅳ及葡萄糖腹透液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予40μg/mL AS-Ⅳ干预HMrSV5氧化应激,DHE荧光探针检测药物作用前后ROS生成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蛋白变化;与ROS清除剂NAC作对照,观察AS-Ⅳ干预HMrSV5氧化应激EMT指标及Smads蛋白的变化。结果 ①40、50μg/mL AS-Ⅳ干预后细胞活力稍有上升(P<0.05);随腹透液作用时间的延长及葡萄糖浓度提高,细胞活力明显抑制,以4.25%高糖腹透液干预48h最明显(P<0.05),细胞拉伸变长;②40μg/mL AS-Ⅳ作用细胞能抑制形态改变,降低模型组ROS的生成(P<0.05),上调E-cadherin、ZO-1表达,下调α-SMA表达,并抑制Smad2/3磷酸化;③5mmol/L NAC产生类似调控作用。结论 高糖腹透液可抑制PMCs细胞活性,增加ROS生成,导致PMCs EMT,其分子机制可能与ROS参与调控的Smads通路激活有关,而AS-Ⅳ可能通过减少ROS生成,抑制Smad2/3磷酸化,阻抑PMCs EMT。
当归补血微囊促血管新生中JAK2/STAT3通路的作用研究
陈海军, 潘立群
2016, 32(4): 342-346.
摘要:
目的 探讨JAK2/STAT3信号传导通路在当归补血微囊促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模型,分别采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p-STAT3、VEGF的表达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中VEGF基因和miRNA-21的表达情况。结果 20μg/mL当归补血微囊作用于HUVEC 24h,可有效促进HUVEC的增殖,并上调p-STAT3、VEGF及miRNA-21的表达;AG490能有效抑制当归补血微囊对HUVEC的促增殖作用,并减少p-STAT3、VEGF及miRNA-21的表达。结论 当归补血微囊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确实与JAK2/STAT3信号途径有关。
基于thermoTRP介导冷痛敏机制对膝骨关节炎虚寒冷痛的研究
邢润麟, 王培民, 茆军, 张农山, 赵凌睿, 李晓辰
2016, 32(4): 347-351.
摘要:
目的 基于膝骨关节炎大鼠冷缩足潜伏期和冷刺激敏感通道蛋白TRPA1和TRPM8在患膝滑膜组织的表达变化,阐述膝骨关节炎虚寒冷痛的形成原理。方法 健康4月龄SD雄性大鼠45只,体质量440~470g,随机分成KOA模型组(仅造模,无药物干预)、拮抗剂干预组(造模2周后应用TRPA1、TRPM8拮抗剂干预的大鼠);正常组(正常健康大鼠,无药物干预)。分别于造模前3d、造模后2、4、6、8周,在3组中随机选择5只大鼠,测定冷缩足潜伏期;并于造模后第8周测定痛阈值结束后处死大鼠(CO2窒息法),取患膝滑膜、软骨组织样本,观察软骨组织病理切片形态,并检测滑膜组织TRPA1、TRPM8基因量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造模后2周KOA大鼠出现明显的冷刺激痛敏,至造模后4周其冷刺激痛阈仍处于非正常低水平,应用TRPA1、TRPM8抑制剂能够提高KOA大鼠的冷刺激痛阈。结论 TRPA1、TRPM8表达上调参与构建膝骨关节炎冷刺激痛敏,是膝骨关节炎虚寒冷痛形成的重要基础。
“藻戟遂芫”与甘草合用对肠组织P糖蛋白转运功能的影响
麻智祥, 丁岩, 俞辰亚代, 樊宏伟, 华永庆
2016, 32(4): 352-355.
摘要:
目的 从离体肠组织P糖蛋白(P-gp)活性的角度,探讨中药“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与甘草合用产生禁忌的可能机理。方法 以罗丹明123(R123)作为指示剂,采用Ussing-chamber技术观察“藻戟遂芫”与甘草合用对大鼠离体回肠组织P-gp转运活性的影响。结果 甘草能明显促进R123的分泌(P<0.01),该作用可被P-gp抑制剂维拉帕米抑制;海藻、甘遂与芫花显著促进R123的分泌(P<0.05);海藻、大戟、芫花与甘草合用后R123分泌量与甘草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而甘遂与甘草合用后差异不显著。结论 甘草能明显诱导P-gp活性,与海藻、大戟、芫花合用后甘草对P-gp活性的诱导作用被拮抗,该作用可能导致药物毒性成分外排减少,肠组织损伤加剧,提示一些有毒中药与甘草合用后,肠组织P-gp活性的改变可能引起减效或增毒的相反效应。
人卵巢癌HO-8910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建立及分期研究
郭秀霞, 唐德才, 臧文华, 刘敏, 戴建国, 张硕, 尹刚
2016, 32(4): 356-358.
摘要:
目的 建立HO-8910卵巢癌荧光原位移植瘤模型,并进行分期研究。方法 将人卵巢癌HO-8910细胞株在细胞培养瓶中培养至10代,选荧光稳定表达的细胞注射到裸鼠皮下,待成瘤后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将体积为1mm3肿瘤块植入到实验裸鼠卵巢黏膜上,在活体成像技术下观察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并应用病理学检测方法对肿瘤组织及附近组织进行观察。结果 活体成像技术成功追踪了肿瘤的发展与转移,病理结果显示肿瘤细胞的转移趋势,2者与中医临床卵巢癌分期相结合,确立了卵巢癌分期。结论 成功建立卵巢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再现了肿瘤临床演变过程。其3期分期为肿瘤研究及抗肿瘤药物疗效判定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运用Micro-PET技术观察环维黄杨星D抗大鼠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
张建华, 许立, 蒋宝平, 龙军, 喻斌, 余黎, 俞云, 沈祥春
2016, 32(4): 359-361.
摘要:
目的 应用Micro-PET扫描技术,观察环维黄杨星D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地高辛阳性药组和环维黄杨星D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结扎冠状动脉法制备心肌缺血模型。分别在建模后第1天和给药第7天尾静脉注射18FFDG显像剂,注射1h后,通过Micro-PET扫描,测量大鼠心肌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评价心肌活力,通过感兴趣区域(VOI)勾画评价大鼠心肌梗死率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环维黄杨星D组SUV明显升高(P<0.05~0.01),心肌梗死率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 借助于Micro-PET分子影响手段可在活体条件下评价环维黄杨星D对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
温胃调肠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杨梅, 赵瑞亭, 许立, 卞勇
2016, 32(4): 362-366.
摘要:
目的 探讨温胃调肠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以及温胃调肠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采用番泻叶灌胃,束缚和夹尾刺激14d,造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给药14d后,取血、空肠和结肠,MTL测试盒检测血清、空肠匀浆中胃动素含量;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P物质(SP)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GRP和SP的蛋白表达水平;取胸腺、脾脏,称质量,计算脏器指数。结果 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摄食量下降,胸腺、脾指数,血浆和空肠匀浆组织中MTL含量显著降低,结肠的CGRP、S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温胃调肠颗粒高、中剂量可以显著升高胸腺、脾指数,血浆和空肠匀浆组织中MTL含量,降低结肠的CGRP、S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 温胃调肠颗粒可以通过调节机体MTL含量,CGRP、S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来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水母雪莲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 TPXq 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佟永春, 何蕾, 樊佳佳, 刘雅茹, 孙奕
2016, 32(4): 367-370.
摘要:
目的 研究藏药水母雪莲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 TPXq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菌种采用震荡培养箱扩大培养,经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来自藏药水母雪莲的一株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 TPXq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8个环二肽和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异丁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Ⅰ)、3-异戊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Ⅱ)、3-仲丁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Ⅲ)、3-苄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Ⅳ)、3-苄基-6-对羟基苄基-2,5二酮(Ⅴ)、3,6-二甲基哌嗪-2,5-二酮(Ⅵ)、3-异丁基-6-异丙基哌嗪-2,5-二酮(Ⅶ)、3-异丁基-6-苄基哌嗪-2,5-二酮(Ⅷ)、Chaetominine(Ⅸ)。结论 其中化合物Ⅳ~Ⅷ为曲霉属Aspergillus.sp真菌中首次分离得到。细胞毒测试结果表明,以上化合物Ⅰ~Ⅷ对于A549和MCF-7肿瘤细胞均显示弱细胞毒活性(>50μg/mL),化合物Ⅸ对A549和MCF-7肿瘤细胞均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0.18μg/mL和0.89μg/mL。
IP-RPHPLC法检测电针后肥胖大鼠肝脏组织中ATP、ADP和AMP含量
毕肖林, 朱小倩, 薛穆, 龚美蓉
2016, 32(4): 371-374.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IP-RPHPLC)法并将其用于检测电针对肥胖大鼠肝脏组织中ATP、ADP和AMP含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岛津SIL-20AT高效液相色谱系统,Megres-C18(5μm,250mm×4.6mm)耐水性色谱柱,对大鼠肝脏组织中ATP、ADP和AMP进行分离,流动相为0.18mol/L的磷酸二氢钾缓冲液(含5%甲醇且pH=6.25),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0.8mL/min,进样体积为20μL,柱温为25℃。结果 ATP在1.1~212.2μg/mL(r=0.9999),ADP在0.9~180.0μg/mL(r=0.9999)及AMP在0.9~181.8μg/mL(r=0.999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ATP、ADP和AMP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4%、98.3%、100.8%;RSD分别为2.50%、2.88%、4.14%;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0.06%~0.40%和0.06%~0.69%;准确度均在99.0%~108.6%之间;ATP、ADP和AMP检测限为0.11、0.09、0.045μg/mL。结论 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ATP、ADP和AMP含量简便、快速并且准确可靠,为针刺干预治疗后组织中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浓度的检测等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香豆素-6传递体的变形性与体外透皮性质的相关性研究
吴玉, 张会, 陈军, 董洁, 方芸
2016, 32(4): 375-378.
摘要:
目的 研究香豆素-6传递体的变形性与体外透皮性质的相关性。方法 制备4种不同处方的香豆素-6传递体,采用变形指数D,校正的变形指数Dcor,挤出前后粒径变化RD3种指标,评价传递体的变形性;以大鼠皮肤作为模型,比较4种处方的药物累积透皮量。结果 评价指数D和Dcor显示的变形性顺序为脱氧胆酸钠(TF-SDC)>胆酸钠(TF-SC)>空白(Liposome)>司盘-80(TF-SP80),评价指数RD显示的变形性顺序为TF-SP80>TF-SDC>TF-SC>Liposome;12h累积透皮量的顺序为TF-SDC>TF-SC>Liposome>TF-SP80。结论 香豆素-6传递体的3种变形性评价指标中与其体外累积透皮量之间以评价指数D和Dcor的相关性为最佳。
LC-MS/MS研究柠檬苦素在大鼠肠道内的分布
张农山, 戴国梁, 冯丽雯, 李长印, 黄国栋, 刘史佳, 居文政
2016, 32(4): 379-382.
摘要:
目的 考察柠檬苦素在大鼠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情况。方法 大鼠灌胃给予柠檬苦素80mg/kg,分别于给药后2、3、4、6、8h分离并保存大鼠十二指肠、小肠、直肠组织。采用LC-MS/MS液质联用仪测定大鼠肠道中柠檬苦素的浓度。结果 柠檬苦素在大鼠肠道各部分组织中均有分布,大部分肠道组织在给药后3~4h可达到峰浓度,柠檬苦素在大鼠的小肠中药物浓度最高,在十二指肠和直肠中浓度次之。结论 说明柠檬苦素在大鼠肠道整体分布较广,局部浓度较高,可能通过局部肠道吸收而直接在大鼠肠道靶组织发挥疗效。
番荔枝子油提取工艺研究
殷畅, 瞿敏明, 孙荣蔚, 钱阳艳, 孙红, 胡云峰, 李祥, 陈建伟, 陈勇
2016, 32(4): 383-385.
摘要:
目的 优化番荔枝子油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渗漉法、索式提取法、超声波萃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番荔枝子油,以番荔枝种子的出油率为指标,确定最佳提取方法;对最佳提取方法进行工艺的优化,并采用GC-MS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 索氏提取法提取的番荔枝子油得率最高;索式提取法提取番荔枝子油的最佳工艺为:采用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为80℃,回流时间为90min,番荔枝子油的出油率为(22.28±0.21)%。GC-MS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所得的番荔枝子油的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为:棕榈酸(9.92%)、亚油酸(20.49%)、油酸(56.50%)及硬脂酸(9.14%)。结论 该实验优选出的索氏提取工艺稳定,番荔枝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经济应用价值。
报道
养阴润目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李点, 王超群
2016, 32(4): 386-388.
摘要:
目的 观察养阴润目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予养阴润目丸内服,对照组予新泪然滴眼液滴眼,治疗20d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泪液分泌量(SIT)明显增多,泪膜破裂时间(BUT)明显延长,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角膜染色明显好转(P<0.05~0.01)。结论 养阴润目丸可有效改善眼表症状,治疗干眼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分经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邵清华, 周辉, 李怡
2016, 32(4): 389-391.
摘要:
目的 观察分经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落枕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奇偶数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采取分经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落枕穴治疗,疗程1~3次,通过对比VAS评分和颈椎活动度来评价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经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效果显著。
综述
CCI模型在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性病理痛领域的研究进展
俞立丰, 李家琦, 于天源, 姚斌彬, 马驰, 陶艳红
2016, 32(4): 392-395.
摘要:
神经性病理痛(NP)是临床痛证的多发症状,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临床中周围神经损伤所引发的NP,是镇痛机制研究中常用的动物模型。针灸推拿能够调气行血,通经止痛,其镇痛的起效机制,近年来多围绕CCI模型而展开相关研究。作者就CCI模型在针灸推拿镇痛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探究其应用价值及未来前景。
中药植物多糖抗皮肤光老化的研究进展
陈高敏, 王顺春, 王璐, 杜沛, 沈红艺
2016, 32(4): 396-400.
摘要:
紫外线引起的皮肤光老化不仅影响皮肤美观,而且与多种皮肤病息息相关。国内外研究肯定了中药多糖对皮肤光老化的防治作用。本文综述了皮肤光老化发生机制和中药植物多糖对皮肤光老化的防治研究进展。